过去三年,疫情打断了正常的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给大家带来了困局,但我想说的,疫情终究会结束,2023年应该会有一个新的起点。中国过去40多年的改变开放,纠偏机制做得不错,我相信未来也会如此。当然,市场永远具有不确定性,面对存量市场,面对国内外部复杂的经济政策形势,面对全新的2023年,企业家和高管如何做好企业转型、变革升级,迎接新机遇?接下来就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分享企业转型变革的话题。在充分竞争的环境里,只有那些追求卓越,持续精进的公司,才会在竞争中,处于领先的位置。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从长期来看,最终都是走向同质与存量市场竞争,这时候笑到最后的一定是持续追求卓越、坚持到底者获胜。最近大家在看世界杯,有一个体会,进入淘汰赛、决赛球队,无论是个体球员,还是整个球队,在90分钟中,所体现出来的就是追求卓越,持续精进,不放弃任何一次,哪怕是希望非常小的进攻和抢断,即便如此,还不能保证获胜。我们简要总结一下,企业在转型变革、经营升级过程中,如果遵循好以上十个重要的逻辑,无论环境怎么变化,无论竞争对手多么强大,从长期来看,企业都会走向卓越,保持持续高质量增长。接下来,我们继续交流转型变革、经营升级操作层面的几个关键要素。德鲁克在《成果管理》一书中指出,企业只有保持领先才能创造出成果,任何领先都是短暂的,甚至是昙花一现。他进一步指出,企业的现状是正在不断变老,企业现状可能是资源不是最佳匹配。德鲁克在50年前就能深刻洞察到企业转型变革是常态,否则就会落后时代,被竞争对手所抛弃。我们再看看这个时代的特征:竞争周期更长,变革更快,不确定性增加。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必须要更敏捷性地应对环境,更快速地应对竞争,更高效地做出决策。美的在2012年数字化转型之初,就提出建立敏捷型组织的目标。华为任正非提出,必须建立以开放和熵减管理为特征的转型升级之长效机制,来确保华为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从心理学来说,人的本性都是害怕不确定性和变化,无论是企业家本人,还是职业经理人。因此,个体是变革转型第一个阻力,他们为了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倾于用程序化习惯面对工作,当变革来临时,惯常性做出反应就是变革的阻力。另外,变革会带来不安全感,也导致个体反对。对未来个体利益,他会想,我这样变会不会导致之前的成果付诸东流?对于职业者来说,这样变会不会导致个人收益变小,拿不到提成?变革本身的确如此,就是用未来的不确定性模糊性代替现在的已知确定笥,尽管变革领导会“画饼”,但真正到自己头上的时候,个体均会做出利已倾向的选择,从而本能做出抵制变革的结果。而从组织来看,所有的组织中,存在一种结构性懒惰和群体性懒惰,会对变革进行自发性抵制和对抗,从而导致变革无法进行下去。企业家是变革转型的第一驱动者。我曾经将企业家精神总结为七个心智模式,其中,变革与创新是企业家的本能。企业家在面对机会时,会主动发动企业转型变革,整合资源和能力,抓取机会。而过度的保守主义是无法守住企业既有财富和市场地位的。我曾经遇到两个企业家,都是上市公司,一个是传统产业,董事长却锐意推动变革,他曾告诉我,就算我现在所有的财富都消失掉,我都会毫不犹豫地驱动变革,结果,这个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经营结果持续向好。而另外一个企业赛道非常好,市场增量驱动企业成长,企业家本人也想驱动变革,内部请了变革专家,外部请我做顾问,但是一旦遇到变革阻力时,老板前怕狼后怕虎,严重缺乏变革领导力,既得利益者稍微有反对时,老板就判断不准方向,导致变革搁置,错过最佳时间窗口,影响企业发展。可以预见,该企业很快将被行业老二超越。我们天天谈转型变革,到底转什么变什么呢?笔者以数字化转型为例,围绕以下五个要素,推动企业转型。一是商业模式转型。什么是商业模式?说简单点就是赚钱方式方法,比如美的2012-2015年的T+3一盘货转型,由以产定销的商业模式升级为以销定产,由B2C升级为C2B,再到C2M,并完成了数字化赋能。再比如华为1999年的ISC集成供应链变革,也重塑了商业模式。二是心智模式。什么是心智模式?说简单点就是思维与行为定势。如果不改变基于经验和已有知识体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定势,变革如鲠在喉,上不上下不能下。三是文化。文化是什么?上文已做了解析,说简单一点,就是共同的理念、思维与经营语言。文化不统一,行动就很难一致。四是组织,包括组织结构和人才。德鲁克曾经说过,战略决定组织,组织决定管理。企业战略升级其实是战略目标、机会、资源、能力之间的最佳时间匹配。五是机制,也是变革最根本的要素,机制是制度的基石,是文化的灵魂,从最底层去激活组织,激发员工动力和潜能,支撑企业转型升级的成功。变革本身是企业的一个项重要的活动,也是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一门必修课。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两个重要的方法。Lewin的变革管理模型是变革管理中最受欢迎的方法之一,作者库尔特·莱文在1947年确定了变革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他称“解冻”,它涉及克服惯性和消除现有的“思维定势”,这是他定义为生存的一部分,并且建立了防御机制;在第二阶段,变革发生,这通常是⼀个混乱和过渡的时期,旧的方式正在受到挑战,但是我们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没有清楚的了解;第三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他称之为“冻结”,新的思维定型正在凝结,而舒适感又回到了变化之前的水平。今天大多数人将此阶段称为“重新冻结”。Lewin的模型还具有透彻观察变化发生时的条件的优势。这是Lewin变革的核心,尤其是他著名的等式,其中行为是人与环境的函数,为组织发展的整个领域奠定坚实的基础。

科特的“领导变革的八个步骤”过程可以被认为是Lewin的三步走模式的扩展,尽管它更加详细并且更加关注其背后的人员(尤其是领导者)。基本思想是,通过激发对变革的紧迫感并保持这种动力,Kotter的理论可以有效地使企业更好得适应环境。变革的八个步骤的前四个步骤,强调的是解冻,其实就是华为讲的松土,美的讲的纠偏与自我否定机制。包括建立紧迫感,建立变革的主责部门,规划新的战略目标及关键策略,并进行文化升级与宣传活动,其核心的目标就是要让全体员工对变革的紧迫性、必要性、共识性做出统一认知。第“5”到“7”步对应勒温的移动步骤,主要解决的是心智到行动的过程,包括通过分权激发员工动力,短期成果激励员工,以及进一步推进变革。最后一步是就强化变革成果,通过制度、流程、文化进行固化,从面形成了新的机制。

德鲁克说,企业永远要以机会为中心,企业领导人要坚持驱动企业转型,持续管理变革。企业转型变革永远在路上,没有永久的成功,只有持续努力。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砥砺前行,是企业家真实的写照。整体来说,2023年,机会大于挑战,办法多于困难,成长多于桎梏,希望大家以转型变革迎接新机遇!岁月漫长,但值得期待,我们要做时间的朋友,做高质量发展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