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业长青的道与术
主讲:怀国良老师
【课程背景】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升级,对中国企业的品牌战略决策能力和品牌营销创新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面对着新一次的技术革命浪潮,如何聚焦企业发展主航道,通过品牌战略升级不断巩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在落地实战中,不断通过新技术手段拓展新的蓝海品类市场、深度洞察各个细分消费群体的需求、掌握全产业链的变化规律,不断抢占先机打造出符合消费趋势的新产品?
在时代变局之下,有效的品牌战略升级+持续的品牌营销创新,可以帮助企业长期立于不败之地,永葆竞争活力。大型企业通过品牌营销科技化创新,深挖市场心智的“护城河”,不断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从而驱动企业业务的长期增长,是这场重大变革中事关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且,这是一项需要调度企业文化、企业战略、品牌创新、市场洞察、目标消费群体挖掘、组织升级、业务创新和用户体验等多维度资源的系统性工作。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员在新经济、新技术、新市场的大背景下,全面了解企业品牌战略升级和品牌营销技术化创新的提升路径,掌握高效先进的系统管理工具和模型,并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探讨如何有效地实施,通过品牌管理来驱动组织升级,进行市场化落地,并可视化评估其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将能够引领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通过创新性品牌管理思维来实现企业业务增长和系统化降本增效。
【课程收益】
▪ 理解数智化品牌营销的核心概念与发展趋势
▪ 掌握品牌战略升级的方法论与实施策略
▪ 学习企业文化在品牌战略中的作用与价值
▪ 掌握新媒体环境下的品牌营销创新工具
▪ 通过案例分析,学习成功品牌的转型升级经验
▪ 增强品牌战略组织变革的领导力与执行力
【课程特色】
▪ 课堂氛围好:幽默诙谐,张弛有度,旁征博引,善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最大化启发学员思维
▪ 专业性强:逻辑严谨,有理论高度又有前瞻性内容,紧跟数字经济时代的前沿动态,传授学员最新的数智化品牌管理理念和工具
▪ 实战教学:结合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剖析,让学员从中汲取经验
▪ 互动讨论:鼓励学员提问和分享经验,促进知识交流与碰撞
▪ 分组任务:分组完成实际项目,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实战经验
【课程对象】
▪ 政府国有资产管理、经济发展、产业政策制定和商业等主管部门领导
▪ 大型央企、国企和民营企业的董事长、总裁、总经理等高管
▪ 大型央企、国企和民营企业营销体系的中层管理人员,包括但不限于主管营销的副总裁、市场总监、品牌经理、营销经理等
【课程时间】1-2天(6小时/天)
【课程大纲】
企业品牌战略升级与数智化品牌营销创新发展商业培训课程大纲
一、引言:企业品牌战略的价值
1、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及其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
2、品牌战略与市场竞争的关联性分析
3、成功案例分析:品牌塑造与消费者忠诚度的提升
课堂互动:讨论品牌对企业文化的贡献
二、企业品牌战略的定位模型及工具
1、品牌定位理论概述
2、STP(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模型详解
3、品牌定位工具与技巧:SWOT、PEST、KANO模型等
4、成功案例分析:如何通过精准定位实现品牌差异化
课堂互动:模拟品牌定位练习
三、企业文化与品牌战略的融合
1、企业文化对品牌战略的支撑作用
2、如何构建与品牌战略相匹配的企业文化
3、企业文化与品牌形象的协同传播策略
4、成功案例分析:企业文化与品牌战略的共赢实践
课堂互动:企业文化与品牌故事创作
四、企业品牌战略升级的策略与路径
1、品牌战略升级的背景与挑战
2、品牌战略升级的关键要素分析
3、升级策略:品牌重塑、品牌延伸、品牌国际化等
4、成功案例分析:品牌战略升级的成功案例与启示
课堂互动:制定品牌升级方案
五、企业品牌战略组织变革
1、品牌战略对组织结构的要求
2、战略执行中组织变革的必然性
3、组织变革的步骤与策略
4、成功案例分析:大型企业组织变革与品牌战略的协同推进
课堂互动:模拟组织变革讨论
六、品牌营销模型构建与实践
1、数智化品牌营销模型:从PDCA到CBRA
2、营销组合(4P/7P)在数智化品牌营销实践中的应用
3、数智化品牌整合营销传播:广告、公关、促销等
课堂互动:品牌营销方案策划
七、数智化品牌营销创新工具
1、数智化品牌营销概述
2、大数据在品牌营销中的应用
3、人工智能在品牌分析与预测中的作用
4、社交媒体营销与品牌互动
5、成功案例分析:格力电器的数智化品牌营销创新实践
课堂互动:数智化品牌营销工具实操
八、新媒体应用与品牌营销创新
1、新媒体对品牌营销的影响
2、社交媒体营销策略与技巧
3、短视频营销:内容创作与传播
4、直播营销:互动与转化
5、成功案例分析:新媒体营销的成功案例
分组设计:新媒体营销方案设计与实施
九、课程总结与未来展望
1、回顾课程要点与难点
2、总结品牌战略与数智化品牌营销的趋势
3、探讨未来品牌营销的挑战与机遇
4、学员分享与反馈
5、课程评价与持续改进建议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