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归来,清大EMBA再启程

领导力,从“心”开始

管理运营 26
周永亮

周永亮 北京国富经济研究院院长

常驻地:北京
邀请老师:13439064501 陈助理
主讲课程:《高效执行力》《变革领导力》《工业4.0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明天》
在谈及领导力的时候,很多人问我一个问题:领导力的本源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真的很难。不过,在我看来,领导力的本源在于心,因为领导力毕竟是人与人的关系,而且,不是一种强制性的权力与服从关系,领导力本质上是一种内心的认同而自愿的服从。

那么,这种源自于心的力量,是不是说心理的控制力量?如果说有的话,那也是邪教,真正的领导力一定来自于对于真理的心悦诚服,来自于对于人的心性的关注,尤其是中国这个特别注重情感和关系的国度。

领导力,从“心”开始

  纵观成功且受人尊重的商业领袖,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其强大的影响力往往来自于一种“无我”的阳光心性:

其一,破除“我执”的“我要成为什么”

我们研究领导力的过程中,曾经总是试图找找领导力的性格基因,结果既是令人高兴的,又是令人失望的,我们发现,怎样的性格都可能成就一番商业传奇:暴躁异常的乔布斯,有那么多死忠,百虐而不离弃;强势而有人情味的稻盛和夫,理所当然的受人尊重;私德一般的巴菲特,粉丝无数、亲密战友铁磁一般。但是,我们发现,他们身上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点:都是以一种宗教般的狂热执着于自己的事业和职业,强调了世俗间的责任和对顾客的热爱,而没有整天大谈“我要成为什么”,为此,乔布斯几乎忘记了自己是肉体之躯,稻盛和夫仅仅象征的薪水而挽救世界500强企业;巴菲特总是强调自己的成功只是运气,总是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凡人”,没啥秘密,也没把自己当成什么股神。

其二,破除“我能”的“我要干成什么”

所谓领导力,就是一种心灵的契约,一种集体意识的互动,作为追随者的大多数其实是不关心你要干成什么的,他们最关心的是你帮他干成什么。作为企业的领袖,看起来是企业的老板,看起来是老板给员工发工资,其实本质上是“散财童子”,就是上天借由你这个躯体和企业载体为大家谋福利,如果你不能真正的了解追随者以及团队成员的心灵渴望,而是自认为是员工的带头人,可能做了很多自己认为的福利善事,员工可能不买账,因为这不是他们心里需要的。所以,企业里,让员工认同的使命,不是领导者说“我要干成什么”,而是要表达“你们需要什么,我来带领大家做”,成就的是员工、是他人,而不是自己,而企业领袖的成功也恰恰是成就了他人之后的成功。这一点,国内的任正非、马云是做得不错的,值得研究和尊重。那些整天高喊“我要干成什么”的所谓企业家们最后往往不是沦为骗子就是销声匿迹。

其三,破除“唯我”的“我要如何去干”

在中国,领导力,是一个很敏感的词汇,因为往往与领导混同,而领导往往又与权势划等号,这就让中国的领导力研究者们多了一层的认识角度。似乎,一谈到领导力,就是领导者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个性,想干啥就干啥,唯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进而演变为“我说咋干就咋干”,最后,一些企业家变成了永远都不会犯错误的“神”,甚至有些知名的企业家公然宣称“我从来没有犯过错误”。其实,真实的顶级领导力是最没有权力意味的一种影响力量,而且,最为有意思的一种关系是:身居企业最高权力位置的企业家越是想咋干,越是想亲力亲为,反而越是与自己预期的结果距离越远,当只要把目标订好,选好司机,订好规矩后,他真的把具体的“方向盘”交给“司机”的时候,就会发现,效果会比自己做要好得多。华为和联想都曾提出过“把指挥权交给距离炮火最近的人”。

总而言之,高品质的领导力往往是领导者“无我”状态的一种充沛体现,“我”字一旦当头,企业家以及管理者的领导力就会打折扣,而领导者的“心”也就因尘埃太多而凌乱了。

心平,力就自然强。

客服微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