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背景:
为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提升会计工作总体水平,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2014年10月27日财政部根据《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2015年7月31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组织的“中国管理会计系列讲座”作了首场讲座,题为“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报告。” 为此,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会计学于增彪教授解读了政府推进中国管理会计发展的原因:
▪ 中国政府管会计,管理会计是会计的分支,发展管理会计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 中国政府直接管理着大量的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管理会计的工具;
▪ 国家要强大必须要有强大的企业,企业要强大必须要用管理会计;
▪ 会计与环境的关系,会计是环境的产物;
▪ 管理会计是一个创造企业或者组织价值的体系系统,能够创造企业价值;
▪ 我们国家在现实上确实需要管理会计;
▪ 我国的企业规模大、组织散,偏离或削弱了企业价值创造的根本;
▪ 降低企业风险。
虽然2016年财政部又颁发了对过去文件的解读,但很遗憾的是,财政部至今为止没有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方案,有雷声没下雨,造成很多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人员的困惑。本课程培训的目的就是解决这个困惑。
二、国际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
从下图可以看到,西方管理会计走过了管理会计1.0、2.0和3.0的发展历程:
▪ 从18世纪英国起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产生了以“成本会计”为标志的管理会计1.0;
▪ 20世纪初随着美国大规模生产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西方产生了以“产品标准成本分析与控制”为标志的管理会计2.0;
▪ 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自动化生产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美国会计界针对制造费用分摊到产品成本问题,产生了以“作业成本法”为标志的管理会计3.0。
至今为止,我们国内的财务人员还是按照成本会计做成本核算,按照产品标准成本做成本分析与控制,有些企业也应用作业成本法做成本核算、分析与控制。由于西方管理会计1.0、2.0和3.0均是建立在以产品成本为单一成本核算对象的“多因一果”会计准则的基础,忽视了质量成本、效率成本、资金占用成本、风险成本、安全成本、环保成本等管理成本的核算、分析与控制,因此林俊老师从2000年开始提出了面向产品成本、质量成本、效率成本、资金占用成本、营销成本、风险成本、安全成本、环保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九大成本管理的管理会计4.0。管理会计4.0的产生不仅纠正了西方管理会计的缺陷,而且也是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配套管理会计体系,它将为企业实施工业4.0提供了一个全面精准的成本核算、分析、预算、绩效评价、战略绩效管理的管理会计平台。
三、中国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政府、学术界和企业一直引进西方会计准则和西方会计学,其中西方会计学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部分。这里必须注意一点,整个西方会计学是建立在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的。会计准则有四大作用:
▪ 财务报表每个项目的定义;
▪ 财务记帐的规定;
▪ 产品成本核算方式的规定;
▪ 财务报表制作的规定。
从损益表的结构看,会计准则实际的出发点是以国家税收为目的而非以企业管理内部管理需要的目的,因为企业管理者根本看不到因管理不善引起的管理不善成本。
在这个成本核算方法里,企业管理者根本看不到管理不善成本在哪里和有多少,因此管理不善成本就成为企业管理会计控制体系的“漏网之鱼“,影响了企业成本效益管理的效果,同时也埋下了企业风险的诱因。
四、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 传统西方管理会计的结构性缺陷
▪ 成本管理的缺陷
▪ 全面预算的缺陷
▪ 绩效管理的缺陷
▪ 风险管理的缺陷
▪ 战略管理的缺陷
▪ 定价管理的缺陷
▪ 投资管理的缺陷
第二部分 管理会计4.0对传统西方管理会计缺陷问题的解决
▪ “多因多果”的成本核算体系
▪ “多因多果”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 “多因多果”的绩效评价体系
▪ “多因多果”的风险管理体系
▪ 基于成本领先战略的差异化战略体系
▪ 基于营销战略的定价管理体系
▪ 基于企业经营管理价值的投资管理
第三部分 管理会计体系的构成要素
▪ 企业战略选择
▪ 商业模式
▪ 产品定价体系
▪ 成本管理体系
▪ 风险管理体系
第四部分 企业战略选择及商业模式
▪ 企业战略选择
▪ 中国企业成功的战略选择:成本竞争战略
▪ 商业模式设计
第五部分 产品定价体系
▪ 要素构成
▪ 定价策略与方法
第六部分 管理会计4.0的理论基础
▪ 佛学唯识宗
▪ 唯对象主义认识论哲学
▪ 管理会计心理学
培训天数:2天
培训对象:企业管理会计人员、财务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