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北清经管后EMBA黄埔三期、四期的企业家学员们再度相聚北京,在专注的学习氛围中踏上一场关于组织进化与人才升级的深度研修。
当AI技术重塑企业运转逻辑,当传统管理模式难以适配新时代需求,北清经管管理实践教授、京东大学首任执行校长马成功老师,以数十年组织管理实践为基,用系统的方法论与鲜活的案例为引,带领同学们拆解“自管理”如何激活个体创造力、“三轮驱动”如何筑牢组织韧性,在变革中找寻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能。
马成功老师强调,组织韧性的构建离不开“三轮驱动”的协同:老板锚定战略方向,用户反馈实时校准,员工输出创新动能。这种动态平衡机制,能让企业在不确定性中保持灵活响应,正如某制造企业通过打通“管理层 — 一线员工 — 客户”的直连通道,将产品迭代周期缩短 40%。他进一提步出“金字塔 + 圈子”的双重架构模型:金字塔结构保障核心业务的高效执行,圈子化组织则打破部门壁垒,让跨领域人才基于兴趣与目标自主协作,在 AI 研发、用户运营等创新场景中迸发合力。
谈及人才管理的升级路径,马成功老师认为精细化标签体系是关键:“给人贴标签不是固化认知,而是精准匹配的前提。”他以某科技公司为例,通过构建“技能 — 任务 — 课程”的三维标签库,将人才适配效率提升60%,让每个岗位都能快速找到“对的人”,每个员工都能清晰看到成长路径。而AI时代的领导力,早已不是“发号施令”的权威,而是“服务赋能”的智慧——管理者既要为一线员工创造“绽放式工作”的空间,更要协调中后台资源,成为他们的“赋能者”而非“管控者”。
课堂上,企业家学员们专注记录,不时用荧光笔标注“三轮驱动”“标签体系”等关键词。当马成功老师讲到某零售企业通过组织架构调整,让门店员工拥有定价建议权和选品自主权,最终带动区域业绩增长35%时,现场响起会心的笑声,不少学员开始在便签纸上勾勒自家企业的组织优化草图。
互动环节,围绕“中小企业如何分步推进组织升级”的提问,马成功给出务实建议:“不必追求一步到位,可先从‘小单元试点’开始,比如在销售团队推行目标自定、过程自管,用局部突破验证机制有效性,再逐步推广。”他特别提醒,组织变革的核心不是形式上的架构调整,而是“人的价值优先级”的重构——“当员工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组织的战斗力自然水到渠成。”
正如北清经管后EMBA 始终践行的“理论与实践共生”,这堂课程不仅传递了组织升级的方法论,更点燃了企业家们的行动灵感。当学员们带着“如何让自管理机制落地”“标签体系如何对接现有 HR系统”的思考回到企业,人才与组织的进化实践已悄然启程。在AI重塑一切的时代,后EMBA企业家们正以更系统的组织思维,将人才红利转化为企业穿越周期的核心竞争力,在变革浪潮中锚定新的增长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