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归来,清大EMBA再启程

董志勇:以金融体制改革为支撑 引领构建开放型新经济

资本运作 16
董志勇

董志勇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邀请老师:13439064501 陈助理
主讲课程: 宏观经济学、博弈论
 新浪财经讯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两会笔谈·2019——专家学者热议两会热点”活动于3月5日在北京大学举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经济学系教授董志勇出席并发言。
  董志勇认为,中国经济已进入新的对外开放机遇期,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需要加快构建开放型新经济体系,其中,开放型金融体系的建立是构建开放型经济的关键突破口。
 
  当下,在基本取向方面,中国将从汇率制度调整、资本账户开放、货币政策转型和人民币国际化四个方面推进金融对外开放。第一,汇率制度方面,当前最好的选择是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以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第二,应该实现从贸易账户到资本与金融账户的渐进开放。在国际货币金融规则没有改变的前提下,中国应当循序渐进、独立自主分阶段推进资本与金融账户开放。第三,货币政策方面应完成从数量型到价格型的转变。第四,“一带一路”建设在增进中国与区域内国家经济金融相互依存度中具有重要意义,完善相应的国际金融制度设计和安排,也为中国在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规则改革中积累经验与势能。
 
  在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策略选择方面,应主要从以下方面来着手。第一,稳步推进的市场化改革是对外开放的基本前提。第二,协调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关系是对外开放的重要保障。第三,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对外开放的必由之路。第四,构建新的基于规则的全球治理体系是对外开放的长期指向。
 
  他认为,未来我国应提出更为公平、开放、包容、共赢的国际经济与金融体系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在构建新的基于规则的全球治理体系上提出“中国方案”,促进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客服微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