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归来,清大EMBA再启程

北清国学研习社贰班正式启航-博览五千年,塑造当代贤

30,000元 2025年05月16日
学制1.5年,每两个月授课一次每次2天,共计8次
研修动态 26

金秋十月,落叶纷飞,岁月流转,世界静美。在这美丽的季节里,北清经管国学研习社贰班(简称国学贰班)正式成立了,在短短三天的行程里,同学们从陌生到熟悉,从青涩到活泼,也接受了震撼心灵的国学洗礼。

图片


No.1

博览五千年,塑造当代贤

10月27日一早,国学贰班的同学们迎来了盛大的开学典礼。典礼由北清经管国学研习社的项目主任粟红照老师主持。粟老师首先代表学院欢迎了同学们的加入,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期待同学们通过一年半的学习可以领悟各位大师的真知灼见。


出席典礼的嘉宾有: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首任馆长、北京市周末社科大讲堂教授 吴志友馆长

北清经管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北清资本董事长 羅波院长

北清国学研习社贰班班主任 王旻聪老师

老生代表北清国学董事长研习社壹班班委、北京鸿讯信盟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慧群同学

新生代表北清经管国学研习社贰班同学、陕西斯强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芳立同学

图片

在嘉宾致辞环节,吴馆长首先欢迎大家走进国学大门。吴馆长首先介绍了儒学与传统文化的概念,阐述了仁、义、礼、智、信等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精华内容,并根据他多年来的分析研究讲述了先贤孔子的成长过程;同时,吴馆长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相关论述,阐发了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在于既要坚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更要坚持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代表的当代文化的自信。


以及儒学以“仁”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在文化渊源上一脉相承性,从实践的角度说明了在培育文化自信的基础之上更要树立文化自觉,把儒学的精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推动个人修养和道德水准的提升,进而通过个人外化行为的实践活动促进事业的发展和实现远大理想目标的重要意义。希望大家通过一年半的学习可以深刻领悟国学精粹。

图片

随后羅波院长代表北清经管对同学们的选择和加入表示欢迎,并表示国学和商学不分家,从国学的智慧中更可以吸收和萃取好的文化和管理思想。经管一直致力于企业家的商学教育培训。再次欢迎大家选择经管,报读国学项目。

图片

在新老学员代表环节,同学们表达了国学班的肯定及期待。在学习期间有很多意外收获,经典国学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体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通过学习经典国学,深刻体会到了其对于人生智慧的熏陶和启迪。在经典国学中,也发现了许多宝贵的道理和人生哲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和认识世界的视角。同时,经典国学也对个人的成长和修养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图片

班主任王旻聪老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希望这一年半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一起拜大师、读经典、行万里。知识如海,学习如舟,以勤为桨,愿大家心怀敬意,行走在历史长河中;传承经典,肩负起时代重任。与传统文化共舞,以智慧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图片

典礼的最后,我们举行了隆重的拜师礼,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行礼前,同学们正衣冠、明其心,左手抱右手,作揖鞠躬、以表敬意:    

一拜师道尊崇,立人立德;   

二拜传学授业,教化解惑;    

三拜感念师恩,天地为鉴。    

华夏文明,德蒙先庇。先圣之道,功过古今。格物致知,修身治齐。再拜尊师,诲人不倦。教我知识,育我成才。谨遵师教,学做真人。


非常幸运遇到国学贰班这样一群不断追求自我,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优秀企业家,并作为支持者、陪伴者和见证者一路同行!共建共创,相互成就,期待双向奔赴的我们都能在接下来的时光里遇见越来越优秀的自己!相信我们国学贰班一定会成为学院和老师的骄傲,成为团结友爱、孕育卓越商业领袖的优秀标杆班集体。

图片


No.2

传承国学 博古启智

10月26-27日,国学贰班同学们迎来开学大课,为本次授课的教授分别是

岳庆平 教授《从国学看管理智慧》

王守常 教授《中国智慧》


No.3

《从国学看管理智慧》

10月26日,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导,北大三杰之称的岳庆平教授带来《从国学看管理智慧》课程。

图片

成长中的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有时甚至会遇到不可预知的发展陷阱,一个决策失误有可能会导致满盘皆输,一夜回到创业前的悲剧。西方管理智慧和方法是应对必然性的智慧和方法,但是在应对成长企业的机缘变化和偶发事件方面,西方管理智慧和方法则显得有些匮乏。


“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心未尝不臧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两也,然而有所谓壹;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开讲前,岳庆平将“虚壹而静”四个字送给学习群众,与大家共勉。  

图片

岳老师从国学与管理智慧概说、国学看修身为本、国学看识人用人、国学看人际交往、国学看掌控艺术、国学看进退之道、国学看应变能力、学习中增强本领等八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同时,通过实例分享等形式使得课程内容更加明白易懂。

图片

在当天的讲学中,岳庆平教授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渊博的学识,将政治、经济融入国学中,并从国学看识人用人,从儒学、道学、佛学看人生智慧,从人物看人生智慧等10个方面,分享他在研究国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讲课中列举曾国藩、毛泽东等历史人物的生平故事,讲述修身、为人、为官的经验和教训,让让同学们获益匪浅。讲课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国学博大精深、岳教授讲课内涵丰富,学后让人感到意犹未尽。

图片


No.4

《中国智慧》

10月27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王守常教授娓娓道来的讲授了《中国智慧》的课程。

图片

从何尊122字铭文中首次出现“中国”到“夷夏之辨”,从“道”与“器”到“仁”和“寿”,从中西方宗教与战争伦理,到“和”“同”和“一分为三”,王守常教授为同学们深刻解读了中国传统文化,讲解什么是真正的“中国智慧”。

图片

王守常教授首先提出一个观点:“中国”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文明概念。在人们的认知中,中国的第一个概念就是居于中,所以叫做中国。中国在内,夷狄在外,东有东狄,西有西夷,北有北狨,南有南蛮。而中华民族的概念则是在不断的民族大融合中慢慢形成的。中国又称华夏,何为“华夏”?王守常教授说:“‘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大不是大小的大,是规模的意思,在公元前3000年至5000年的时候,周朝建立了礼仪制度,当时的礼仪制度不是今天见面鞠躬、握手的这个概念,礼仪是一种身份的规定,是身份标志。所以礼仪不是礼貌的安排,是制度安排。”


康有为曾说:“中国能礼仪则中国之,中国不能礼仪则夷狄之。”王守常教授解释说,不能传承周文化建立的礼仪文化那就是夷狄,这句话非常重要。“这句话说明了‘中国’不是地理的概念,而是文化的概念。你接受了这个文化,尽管你是夷狄,你能礼仪就是中国。‘中国’不是种族概念,不是地理概念,而是文化、文明的概念。”


从五四以后到现在,我们国民的思维方式不是一分为三,而是一分为二的,一分为二思维方法肯定会变成两元对立的思考,两元对立的思考方式产生的思想观念就是对与错,其实不是这么简单的。60年代最极端的口号,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在冷战格局时代,我可以理解特殊的时代背景,但它有它的局限性。我们今天要讲回来,能不能在自己的文化当中去寻找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一分为三。

图片

从第三个角度思考问题,或者说中国的“三”不是一二三的三,而是多的意思,“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权是权变的意思,在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把具体时空带入了,例如交通信号灯现在靠数据管理,过马路的时候有一句话叫“宁停三分、不抢一秒”,在这个时空是对的,可是你不能把这句话作为普遍的概念,比如挂到生产车间,生产车间是争分夺秒的,就不合适。

图片

王守常教授认为,中国文化不反对宗教,任何一个宗教传进中国的时候,从未像西方一样被批判讨伐。因为儒家不反对宗教,儒家接受了很多宗教的概念。“1983年,全球伦理圆桌会议在芝加哥召开,是想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找到一个共同遵守的伦理,叫共同伦理、普世伦理。各个宗教都相互反驳,无法决定。最后一位香港中文大学提出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只要你不想做的,就不要强加于人。圆桌会议将这条定为世界的伦理底线。这就是儒家的包容力。”


No.5

 天下有道,智赢未来

10月26日晚,在所有同学的集体筹备下,展开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开学晚宴。

图片

今天是我们北清国学研习社贰班团聚的日子,也是我们共同学习、交流和欢聚的时刻。站在这里,我感受到每一位同学的热情,也感受到我们共同传承国学的责任和力量。


今晚,我们将通过一场场精彩的节目,走近国学的世界,感受那份穿越千年的文化魅力。每一个节目、每一个游戏,都凝聚着我们班级的团结与活力。今天,让我们不仅用眼睛去欣赏,用耳朵去倾听,更用心去感受这一切。

图片

同学们献上精彩绝伦的节目:她们在舞台上舞动着优雅的身姿,如同一只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图片

太极生两仪,四象化八卦,八卦演万象,万象显人世。‌ 剑,乃是天地至刚之气凝聚而成,太极,乃是无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世间万事万物,无不有阴阳对立的一面。

图片

随后的舞蹈《上春山》、国风诗朗诵、欢快的游戏以及全体的大合唱,无一不体现同学们彼此之间的友谊。在国学的智慧里,我们学会了以敬畏之心面对人生;在今晚的相聚中,我们感受到了团结与合作的力量。让我们记住今晚的每一份美好,也期待未来更加灿烂的日子。

图片

开学晚宴圆满结束,每一次的相聚,都是一次新的开始,愿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相互扶持,携手前行。愿我们的情谊如今晚的星空般灿烂,愿我们的未来如龙腾飞跃般光辉。

图片


No.6

国学盛宴,古韵流芳

10月25日,带着敬畏、仰慕之心,于孔子华诞2575年之际,国学贰班的同学们来到了来到了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国学圣地——孔庙国子监。


我们荣幸的邀请到国子监首任馆长吴志友老师进行讲解,吴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庄重而神圣的国学心灵之旅。  

图片

作为首任馆长,吴志友先生向同学们全方位介绍了孔庙国子监的历史地位,历史变迁,建筑风水,整体格局和规制,以及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巨大影响和重要意义,同时也细说了在还原修葺过程中的艰辛和乐趣: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一砖一瓦,一石一径,一匾一书,皆注深情,如数家珍;铸钟题诗,玉塑圣相,立碑刻文,铺石开径,著书立说,匠心独运,记录千秋。

图片

吴馆长说:万物皆有灵,草木有灵不与万世师表圣贤争高,形成了北京孔庙百年古木无一高过大成殿的独特奇观,草木谦卑坚韧之姿,圣殿巍峨庄严之形,和谐共荣,微妙的平衡 ;成双古木一阳一阴,一荣一枯,一直一曲的自然之相,阴阳相生矛盾相存,天地无言,于无声中诉说着这奥妙的自然法则。


左庙右学的规制,国子监在中国古代教育和选官意义重大。吴馆长介绍了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国子监职能和管理方式,四厅六堂的功用,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学生就业等情况,也特别提到了进士及第的礼成之地实际是在国子监。寰桥教泽、临雍讲学,体现了帝王们重教育、重教化的思想,也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和哲学境界。

图片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同学们表示:孔庙国子监之行既是学习之旅,心灵之旅,更是求真之行,问道之行,更是坚定了向圣贤学习,传播、践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和决心!未来北清国学也将继续携手孔庙国子监、吴志友先生一道弘扬、传播中华礼乐文明、国学文化,共期"大成礼乐歌迎,朝天阙“!

图片

在下午的拓展活动中,同学们动静结合,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一起参加拓展训练,让我们携手共进,并肩作战,为胜利而努力!

图片

在这片广阔的天地中,我们用拓展搭建友谊的桥梁,用体验凝聚团队的力量。一次次的挑战,一次次的突破,让我们一起书写属于我们的传奇!

图片

随后的制作非遗手工皂环节,大家也是投入慢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有很多,此时我们亲自动手,沐浴在自然之香,感受手工皂的独特魅力。

图片

活动了一天的同学们开始互相熟悉,在迎新晚宴中,丝毫没有陌生的感觉。大家相互举杯,晚宴的热闹与欢笑,美食与友情的碰撞,我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图片

至此,国学贰班满载着希望与梦想,我们再次扬帆起航。未来一年半的时光里,我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感受书香的气息,愿大家与知识共舞,与梦想同行。

图片

客服微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