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归来,清大EMBA再启程

哲学改变着我人生的色彩

78,000元 2025年06月21日
12个月,每月一个周末集中两天(周六、周日)上课。
13439064501 陈老师
学习感言 61

文/哲学39班 宋晓萍

2018年5月,我进入商帅商学院哲学管理39班,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商帅学生。这看起来很平常的一件事,因为背后的故事却让我异常激动。往事如烟,如今,我明白有些事不必多说,因为当你回头看时,它已经定格在那个曾经的时间点上,在前行中早已弃它而去,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个点已被你甩的远远的,然后慢慢变的模糊、渐渐消失。而学习哲学的这一年,我已经不是昨天的我,我的人生色彩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在推开哲学这扇门之前,我的心境是在一种桔红色和灰黑的底色中运行,橘红带着炽热和激荡,灰黑带着忐忑与惊恐,这两种色彩交织成一个不稳定性且不透明的混沌的漩涡……在这种心境中,我有幸找寻到了哲学之门,从此我的人生变得五彩斑斓了。

首先,我必须要感激把我领进这扇门的贵人冷总,他在商帅商学院学习哲学后,非常笃定地向我推荐:“学习完之后最大的感触就是接触哲学这门课太晚了,要是早一点接触也许.........也许......”也许就是这句最朴实和最真诚的话语打动了我,我决定走进这扇充满神秘的哲学之门。

冷总用一句话说了他的学习感悟,简洁又经典,我该怎样总结我的一句学习感悟呢?让我从看中央电视台的《朗读者》节目中的一件事说起——一次董卿采访获奖作家余华时说:大家评价您的小说最大的特点是文字简练朴实。他幽默地说:“那是我识字不多,就用仅认识的几个字来回组合,所以就简洁了。”我也感觉余华先生的作品朴实中带着真诚,而我也希望自己用真诚和朴实的话去谈我在商帅学习后的最真实感受。不带八股,因为没有学术。

“与圣贤为伍,与经典对话,同学们,欢迎您们,当您们走进哲学大门,您们就会知道里面有多神奇了......”这是第一次上课时,我们班主任的引言,我随着她的引言推开了这扇神奇的大门并向里走去........

还记得自己在第一次班会的自我介绍中说:我的前半生是在事业的打拼中度过的,每天像一个陀螺一样在外界的驱逐下拼命地转,转的有时失去了方向,耗尽了生命的能量,怎么也停不下来,那时的一切我定为在向外求。这次的哲学学习是我人生的一次转折点,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体,需要好好修炼了,给自己的生命补充给养,所以,我定为向内求。

从第一课李庚其教授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王守常教授的《中国智慧》开始,他们从道家思想谈到儒家《五经》,“传统”与“现代”不是二元对立。“传统”影响“现代”,塑造着“现代”。再到张辛教授的《道、礼与和谐》。他讲了孔子智慧与国学的基本精神,凝聚中国文化的是人,以及中国文化是人本文化,是从人性关照的一种文化。孔子说:“君子不器”,一个有教养,一个生命运行到一定阶段的人,器一定不是第一位的。不能满足具体现象,具体事实,具体事物,没有形而上的关照,没有宗教情怀,没有信仰,就不可能安顿身心,提升生命境界,走向高尚。“孔子的智慧”揭示了人类属于人类自己的世界——“心”世界。人是人,“心”是人生命的主宰,所以人只能活在人的世界——“心”世界。而我打拼这么多年是否去问过自己的内心,总认为事情太多,无法停下脚步,而学习后才猛然醒来,不是停不下,是心太浮躁,想想你停下来冷静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吗?你和你的内心有过真诚的对话吗?没有,我从没想过去寻找本真的自己。

中国文化之要义或曰国学的基本精神只是“道”、“礼”、“和”三字,顺天性而行即为道,各行其道即为礼,各得其所即为和;而最终可以归之为一个字:“中”,中华文明之所以浩瀚五千年就在于“道”。当我感受到这一切的时候,我好像豁然开朗,一直在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可传统文化的脉在哪?它的走向是怎样的?我们好像从没有很好的梳理过,在碎片的文化信息中谈着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第一次的学习就让我心灵震撼,我急切的重新梳理了金苹果园所文化和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两大体系脉络,我知道我学的还很肤浅,可在第一时间我要把学到的东西牢牢把握住,把老师讲的中国传统文化脉络和精髓同实际应用链接,在践行中去成长。

随着学习的深入,又从李中华教授讲的《周易》到周建波教授的《儒墨道法与现代管理》;从王晓毅教授讲的《人物志》到

客服微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