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归来,清大EMBA再启程

五大误区,搞砸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 21
 【牛津管理评论-讯】近年来,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员工的使命感与信仰是支撑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支柱。对于高成长性的企业来说,这点尤为关键。

  当一个企业发展非常迅速,在行业占据一席之地的时候,如果相应的企业文化建设没有跟上,并且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自然而然会降低员工的创业热情,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导致员工流失。另外,高成长性企业一般以生存和发展为首要任务,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创业氛围会逐渐减弱,凝聚力也会降低。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的业务越来越好,而文化氛围却越来越差的原因。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诸多误区,希望能够为真切地想用利用文化辅助管理的企业抛砖引玉。

  误区一: 文化建设可以一蹴而就。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既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螺旋式循环上升的过程,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只有经过持续艰苦的共同努力,企业文化才能够融化在员工的血液里,落实在员工的行动上。否则,企业文化就会成为一个漂亮的摆设。

  误区二: 文化建设是自上而下的过程。

  不可否认,在一定程度上,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但文化建设除了自上而下的过程外,还需要自下而上的过程。全员的参与对于文化建设来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最终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得到这些员工的认可。

  在文化建设方面,员工主要可以参加如下几方面工作:凭借在公司工作的点滴感受,参与文化理念的制定过程中;通过对公司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帮助公司改变不合适的做法;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注重自身行为,对内影响同事,对外为企业争光。

  误区三: 横空出世,求新求异。

  不少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过程中,在理念的编制上,只顾求新求异,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势,导致文字晦涩难懂,员工连看都看不明白,何谈深入人心?另外新异的文字同企业自身相关联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企业文化成了横空出世的一本小册子,也就成了无本之末。

  实际上,正确的做法是,不仅要将企业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而且企业文化理念要从员工行为上提炼,通过公司制度塑造。因此核心理念层、制度层和物质层三个层次是互相作用的。

hspace=0

  误区四: 编写文化手册是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客服微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