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大讲堂由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光华天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提供学术支持。讲课结束后,何小锋欣然接受惠州日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并结合他40多年来在学习、教学、公司运营等方面的研究体会和实践经验总结,畅谈了“资本相对论”这一理论的形成脉络、文化背景和实践影响。何小锋说:“要在投资市场上募资成功,必须先有强大的意念磁场,通过与团队的交融,使之变成气场,实现高能量的同频共振。”
“管鲍之交”是2700年前的中国PE故事
惠州日报:在多年的学术研究和市场实践中,您已经有教师、企业家、金融界专家学者等多重身份,对投资管理的理解可谓理论与实践互为融合。您认为,管理学起源于中国,在中国源远流长。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从文化角度正确理解投资管理?
何小锋:管理的思想、PE核心思想——合伙制,最早起源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管鲍之交”,这是我考证出来的。中国2700年前有一个名人叫管仲。刚开始人们都用一段话去描述他干的事情,后来不断精炼,最后浓缩成一个词叫“管理”,就是“管仲亲自打理”的意思。就像我们说孔教,因为教育的祖师爷是孔子;称之为孙子兵法,因为是孙武写的;而我们长期使用的“管理”这两个字,是因为祖师爷姓管。
为什么说“管鲍之交”是最早的PE合伙制呢?公元前7世纪,中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鲍叔牙比较富有,是出资人;管仲比较穷,是管理者,他们之间彼此了解,知根知底,就相当于是出资人对管理人做了尽职调查,认可其品德和能力,互相信任,形成合伙关系,如果挣了钱,管理人还可以参与利润分成。早年合伙做生意,管仲出很少本钱,分红时却拿很多钱,因为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是有约定的。我们现在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就是采取这种模式,也就是说西方采用的有限合伙制,实际上在2700年前,它的雏形——“管鲍之交”就已经在中国诞生。
所以,投资管理思想是我们中国人最早实践的,并形成了互相了解、互相信任的“管鲍之交”这样一种管理文化。我希望我们的创新创业培训中心、金融孵化中心、招商引资中心要变成“管鲍堂”,把两个雕像放在那里,时刻提醒投资人要向鲍叔牙那样,要讲究诚信,要有一定的道德,要重视人才的作用;管理人要像管仲那样,尽心尽责。
现在中国的大企业,如华为、阿里巴巴、万科,很多都采用合伙人制度,同股不同权,管理层虽然只持有少数股份,但掌握着控制权,他们中甚至有一些就是股东,可以分享利润,所以华为虽然不上市,但全员持股、同频共振自然就能创造出更多能量。
资产相对论的特色是融合渗透和协同发展
惠州日报:您说的“资产相对论下的重组的金融学”是一场革命,这怎么理解?
何小锋:目前的主流观点是,金融学研究的是如何有效配置资源的问题。而资产相对论下的重组的金融学则有全新定义:金融学所研究的,是在全球范围内和不同时期中,资产的配置和重组、定价和交易、安全和掠夺、增值和获利,这是从“过程——资产运营的内容”的角度定义金融学,直接研究对象是构成个体的“四种资产”(现金资产、实体资产、证券资产、信贷资产),改写了主流金融学的思维范式(Paradigm)。这些都是创新的学术思想,在我看来这是一场学术的革命。
概括一下,我们的金融学体系是以资产相对论为核心,具有纯粹理论、中介理论和策略分析,是金融学的革命和新发现。融合渗透、协同发展,是资产相对论的主题词,是一大特色。四种资产不仅可以概括个人和企业的资产,而且可概括一个国家的资产。一般模式把各种资本运作甚至商品生产业务都包揽无遗。什么叫资产重组?即这四种资产的各种组合转换形式。
实现高能量同频共振是组织成功的秘诀
惠州日报:您提出重组金融学,必须把科学、道德和艺术结合起来,并且提到量子理论中的意识、能量级的作用。能否解释一下资产相对论深厚的哲学蕴意?
何小锋:金融学最重要的是建立了一个理论框架,包含了纯粹理论(以比较价值理论为代表)、中介理论(以资产相对论为代表)、策略分析(以资本四重奏分析为代表)三大层次,三大层次理论正好对应着中国古代关于“道、法、术”的论述。
人的意念磁场有时候会相互干扰,意念力很强的人,如果发出较强的意念磁场,就会干扰其他人的磁场。这里可以解释金融学尤其是在行为金融学中的行为现象,比如“羊群效应”。“羊群效应”这种行为金融现象,也许通过物理学的视觉能够得到更合理的解释。
为什么有的GP(普通合伙人)会很成功?为什么有的企业家会获得巨大成就?从量子价值论来解释的话,其终极原因可能是:这些成功者先拥有了强大的意念磁场,他们懂得吸引别人共同奋斗,从而成为命运的主人。在历史上,有少数领袖人物能参透生命的意义,他们的意念磁场巨大,能够吸引许多人“生死相随”,从而产生意念的同频共振,形成巨大的气场,层层传递出去的能量场不断暴涨,最后创造了奇迹。
一个组织成功的程度取决于组织的整体能量层级水准。同样,要在投资市场上募资成功,必须先有强大的意念磁场,通过与团队的交融,使之变成气场,实现高能量的同频共振,这就是成功的秘密。
◎人物简介
何小锋,1955年出生,广东韶关人,经济学家、投资银行专家、“中国PE之父”(“PE”即Private Equity的简称,意为私募股权投资)。现为南岭商学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教授、博导,中国基金业协会VC专委会委员。
1977年恢复高考第一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研究生时期师从厉以宁等导师研究当代西方经济学;1985年,在北大开设“利用外资项目评估”课程,第一次引入世界银行的先进投资理念,此后在北大出版社发表了同名教材。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刘炜炜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刘炜炜 黄岸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