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德基金董事长潘福祥
“科技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近日,诺德基金董事长潘福祥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专访时表示,科创板的推出具有千金买马骨的标杆作用。
2019年7月22日,首批科创板25家上市企业正式挂牌交易,不过,市场对于科创板企业发行突破平均市盈率的质疑不绝于耳。
对此,潘福祥说,资本市场的信用机制具有标杆性的作用,科创板的推出证明现在资本市场会提供很高的市值来鼓励创新。千金买马骨,一定能让社会看到资本效应,吸引社会进行更多的创业、创新。
“科创板最大的意义,就是展示了一种新的模式,让聪明的钱和聪明的头脑相结合,再加上中国有庞大的科技应用市场,这些事情未来可能会取得良好的进展。”潘福祥说,对首批科创板上市的公司批评越多,反而会鼓励更多好公司在科创板上市。
在资本市场试错更高效
1991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大幕徐徐拉开,经历近30年的发展,被视为中国版纳斯达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于2019年7月22日正式“鸣锣开市”。
在潘福祥看来,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而在近十年,证券市场承担的新责任就是助力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转型。
“在整体经济结构的转型上,有比较大的缺陷,科技创新和科技创造的能力也相对不是很理想。”潘福祥说,刚刚推出的科创版,从历史演进、科技发展自身逻辑、中国经济发展现实需求角度来看,都是恰逢其时的结合。
潘福祥表示,如果能通过好的市场化体制机制,且用市场化的方式来将科技创新企业,从传统的科技发明、孵化到科技产业化整体打通并形成有机配合,那么未来对中国整体的科技创新进程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海外成熟市场,历史实践证明,通过资本市场来实现资源整合的效率很高。2000年后的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过程便是最好的例证。
潘福祥指出,互联网泡沫破灭后99%的公司都消失了,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但是生存下来的那1%的公司,逐渐发展成为行业龙头,这个过程是通过资本市场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强制性的筛选。
“这虽然造成了一定的财富消亡,但是通过这种高强度的试错,否定掉不行的技术路线,最后迅速迭代出正确的方向,不论是时间还是资本投入,资本市场都是更高效的。”潘福祥说,科创板首批公司被市场质疑市值太高,但任何事情刚起步时一定也是需要试错的。
潘福祥进一步表示,如果给予科技企业极高的评价,它们会以这样的形象来昭示出社会这类企业的“求贤若渴”,千金买马骨的标杆作用就会出现。“这样形成一种氛围和潮流之后,整体科技创新进程就会进入良性的状态。”
潘福祥还说,一个技术类别公司的上市,大家对其投票的过程,会推动科技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集中,这将加快中国科技产业化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
3个方向选择科创类投资标的
“这也是我们这两年对科技类投资比较关注的原因。”潘福祥预计,未来科技龙头性的公司,一定会在科创板新的上市公司中出现。
潘福祥说,科技公司不可能十全十美,这和中国投资者习惯的消费类投资标的不一样,消费类公司已经完成从青少年进入青壮年的阶段,正从青壮年进入到中年的转换。现在看到的很多不起眼的科技公司,十几二十年后,可能会成为很成功的公司。
“中国未来有望成为全球科技体验中心。因为中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中国,可以找到无穷多的客户来体验自己的产品,从而得到海量反馈。” 潘福祥预计,和中国人应用相关的科技成果,未来都有望取得巨大的成功。
不过,潘福祥也坦言,科技方向上的投资,中国的机构投资者整体上没有完全做好理念投资的模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科技类的投资,对提升整个中国机构投资者的运作,也会是一个转型,“20年前巴菲特很排斥投资科技类公司,但20年后他也会去买IBM和苹果。”
那么,应如何把握科技类投资呢?潘福祥给出了3个特征:
1.看科技发展的方向。企业是什么类型,解决什么问题,做的事情在将来长期科技发展过程中价值高不高,能获取价值链的哪个部分。
2.看企业的商业模式,它提供的是一种怎样的产品或服务,有没有前途。好技术和好产品不是一个意思。
3.看团队。看团队的人,看出身,历史,运作企业表现出的愿景。
“这个时候无法用传统的价值投资模型来进行评判,这三个方向如果能基本把握,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应该就能作为投资标的。”潘福祥说。
选择赛道比选择选手更重要
由于科技类公司的投资还相对不成熟,潘福祥建议,对科技股的投资更应该注重赛道选择,而非纠结于选手的甄别。
今年5月,诺德基金上报了诺德中证研发创新100指数型证券投资基金,并于7月17日正式获得证监会准予募集的批文。该基金是一只紧密追踪中证研发创新100指数的被动型指数产品。它的特点是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来作为科技创新主题的界定,侧重于挖掘真正具有持续研发创新能力、平台价值的科技龙头标的。
对于记者提出“为何推一个指数产品而非主动产品”的疑问时,潘福祥解释道,诺德基金判断未来科技创新企业大概率会有相对好的表现,但最后哪家企业能脱颖而出,当前我们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毕竟我们无法穿越到未来去一探究竟。所以,推出一个指数型产品的总体想法就是覆盖赛道,忽略具体公司。”
那么,在十大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中,潘福祥更看好哪些细分领域呢?
潘福祥指出,10个赛道中,有的行业是国家短缺的,例如半导体行业,未来一定会涌现很多很好的公司;人工智能行业,是用科技的力量把人从传统运用中解脱出来,例如自动驾驶,语音的自动识别、翻译;远程医疗、教育,都是和外界交往的方式的变化;器官移植,替代等。
跟朱镕基的一次对话改写了他的人生
不得不提的是,在作为一家公募基金公司掌舵者的同时,潘福祥也是一名曾为公募基金行业多位高管授课的清华大学客座教授,一位“股龄”几乎与A股同龄的传奇人物。
熟悉潘福祥的人给他贴了一个“标签”:在做股票的投资人里,他是讲授证券投资学课程时间最长的;而在讲授投资学的老师里,他又是从事证券投资行业时间最长的。
但据潘福祥回忆,他完全是被动地被推向到“股海”的。
潘福祥初入股海的故事还与时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朱镕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1990年,26岁的潘福祥硕士毕业。他留在了母校清华任教,并且很快就被任命为清华经管学院的院长助理。
1992年,潘福祥被提拔为经管学院院长助理,28岁的他成为清华最年轻的副处级干部,他因此也与兼任经管学院院长的朱镕基有了更多的工作接触。
自1984年开始兼任经管学院首任院长的朱镕基,一直要求清华经管学院要做成世界一流的商学院,因此,他也要求学院的每一个老师一定要是所在领域内的专家。
在一次工作交流中,朱镕基与潘福祥有了以下对话——
朱镕基问:小潘,你教什么课?
潘福祥回答:证券投资。
朱镕基又问:那你炒过股吗?
潘福祥如实回答:没有。
朱镕基说:你自己没炒过股,肯定教不好课。
潘福祥说:炒股有三要素,有钱有闲敢冒险,我没钱。
这次对话,改变了潘福祥的命运。
为了培养年轻老师,清华经管学院决定,拿出30万元专款开设账户,由潘福祥负责股票投资。
经历股海沉浮后,潘福祥最终走上了职业投资之路。
但他答应了清华经管学院的请求,把投资学的课继续教下去。
而为了这个承诺,每学期周一的晚上,潘福祥不管身在何处,都要赶回北京给学生上课,至今已坚持了整整27年。
如今,他已收获桃李万千。
如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前华夏基金总经理滕天明、华泰柏瑞副总经理田汉卿等,都是他1991年在清华经管学院教《证券投资学》的第一届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