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现任企巢新三板学院院长 新三板解读 提供专业企业内训,政府培训。 13439064501 陈老师
  2019年12月09日    华夏时报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原标题:新三板深改建言|资深新三板专家程晓明:开户门槛过高削弱新三板融资功能 精选层准入门槛可适度提高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叶青 北京报道

  11月19日,由华夏时报社主办的“资本市场前沿对话沙龙·新三板深改建言”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资深新三板专家程晓明博士在会上表示,现在新三板的核心就是交易问题,交易最核心的问题就是500万的开户门槛。500万与其说是给投资者设定了门槛,倒不如说变相地禁止了个人投资者进入新三板交易。对于个人投资者也需要500万资产才能开户,那不就等同于个人与法人的入市门槛是一样的?

  所以,这次改革的亮点就是终于把门槛问题提出来了,这是我们最希望得到改变的一个的问题,这次新三板的改革,特别好!

  “相信只要能把门槛降下来,市场活跃度就会被激发出来,从而新三板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证券市场,并且才能具备一个证券市场起码的交易功能。”程晓明如是说。

  坚持新三板科技创新定位 转板不是改革重点

  在程晓明看来,新三板的定位应少提一些中小微企业,多提高新科技类企业。最早哪有新三板?当时只有中关的国家级高科技企业才属于这个范畴,2009年也只是扩容到上海、天津、武汉三个城市的国家级高新科技园区,后来大扩容之后才向全国推广。一方面为有利于新三板的推广,客观地把新三板的定位模糊化了,这也是导致新三板这几年定位模糊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程晓明指出,不反对支持中小微企业,但是一定要说清楚,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中小微企业,一定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这个不能丢掉,新三板的第一定位一定是高新科技类企业。只不过很多科技型企业早期规模一般比较小,所以规模的中小微是第二属性,第一属性一定是科技企业。

  除了新三板市场的科技创新企业定位外,其改革的核心就是分层。程晓明说,第一,新三板的发展方向不是转板,它解决不了我们的问题。目前,新三板还有九千多家公司,如果要靠转板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一年能转几家?

  “IPO一年加起来不过300家左右,那还是比较多的年份,常规年份IPO,就两三百家。真正能直接转板的能有几家?因此,老提转板会误导新三板未来的市场发展,新三板还得靠把自己的交易搞起来。那么,如何活跃新三板未来的市场交易活跃度呢?当然就是门槛的问题。至于要不要连续竞价等问题,这都不重要。”程晓明如是说。

  精选层准入门槛可适度提高

  在程晓明看来,对于分层问题,总的感觉,标准还是偏低。坦率地讲不管是创新层、精选层,标准偏低。如果精选层的吸引力足够大,相信很多企业会创造条件进精选层,精选层很快就能达到五百、一千家。那么,问题就来了,真要一千家符合条件了,第一个问题就是会不会设一个隐性门槛。

  “这个隐性门槛就比较麻烦了,所以还不如把明的门槛调高。第一种可能,表面的门槛不高,但是会提高隐性门槛,甚至搞内部控制,精选层不能太多,比如一年只能进一百家,就变成另外一个形式了,审批制,又变成行政管理。所以,应该把表面的门槛提高。”程晓明直言。

 第二个,表面的门槛不高,而且达到了条件真让进那么多,精选层到五百、一千多家的话,很怀疑精选层的政策力度有多大,会不会到位。所以一开始表面门槛可高一点,数量不要太多。

  在程晓明看来,还有一个跳级的问题,跳级就是一个企业上来了能不能到精选层,基础层的企业能不能跳过创新层直接到精选层。按理说跳级通常不允许,但是考虑特殊情况,我们很多很好的企业没到创新层,不是不符合创新层的条件,是因为这几年创新层的政策没到位,导致了很多好企业不愿意进创新层。如果规定基础层的企业不能跳级到精选层,那这个规定应该放到两年后执行,立即执行是不太公平的。

  股转可以规定基础层的企业必须先去创新层,再去精选层,但这个升层的时间要常态化,不能说一年只有一次。比如说可以每年两次,或者甚至四次,每季度调整一次。基础层的企业达到创新层立即可以跳到创新层,创新层的企业达到精选层的标准,企业可以立即转到精选层。不过,不能中间相隔的时间太长,如果相隔时间不长,那么规定必须逐级升层也可以。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辆中巴》
  家门口有一条汽车线路,是从小港口开往火车站的。不知是因为线路短,还是沿途人少的缘故,客运公司仅安排两辆中巴来回对开。开101的是一对夫妇,开102的也是一对夫妇。 
  坐车的大多是一些船民,由于他们长期在水上生活,因此一进城往往是一家老少。 
  101号的女主人很少让船民给孩子买票,即使是一对夫妇带几个孩子,她也像是熟视无睹似的,只要求船民买两张成人票。 
  有的船民过意不去,执意要给大点的孩子买票。她就笑着对船民的孩子说:"下次给带个小河蚌来,好吗?这次就让你免费坐车。" 
  102号的女主人恰恰相反。只要有带孩子的,大一点的要全票,小一点的也得买半票,她总是说,车是承包的,每月要向客运公司交多少多少钱,哪个月不交足,马上就干不下去了。 
  船员民们也理解,几个人就掏几张票的钱。因此,每次也都相安无事。不过,三个月后,门口的102号不见了,听说停开了。它应验了102号女主人话:马上就干不下去了,因为搭她的车的人很少。 
  点评:营销是不见硝烟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竞争者之间比拼的不仅仅是价格、质量和服务,还有营销哲学这样深层次的东西。102号的做法无可厚非,101号的做法似乎很傻,然而,最后却是"傻人"取得了成功,"精明的"反而做不下去了。再看看我们身边无数的"傻人自有傻福"、"机关算尽太聪明"的例子,其中的道理还用多说吗?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程晓明观点
程晓明PPT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