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家欢笑几家愁。有人在此“闭店潮”中黯然落幕,有人借此机会重组改革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消费模式,其中就包括全球最大的家居品零售商—宜家。
11月22日,据美国CNN报道称,瑞典家具巨头宜家准备展开公司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重组,裁减7500个公关、人力资源和行政类岗位,简化组织流程;同时计划在世界各地新开30家小型门店,并投资物流配送和数字化,在未来两年内创造1.15万个新工作岗位,以应对全球实体零售危机。
目前,在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宜家共有309家分店,全球员工总数约为20.8万人,其财报显示,2017年总销售额380多亿欧元。宜家的成功离不开其不断创新的零售理念,更离不开坎普拉德家族传承的经营原则和共同价值。
自我组装家居的创举
1926年,宜家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出生于瑞典南部的斯莫兰。他从小就拥有商人的天赋,爱做生意,5岁就开始向附近的住户出售火柴,后来,他还发展到卖鱼、圣诞树装饰品、种子、铅笔等。
1943年,17岁的英格瓦因学习成绩优异,获得父亲的一笔奖励金。他以此作为资金,创办了一家邮寄公司,并给这家公司取名为“IKEA”。IKEA这四个字母分别来自他的姓名Ingvar Kamprad,他从小生活玩乐的农场Elmtaryd,以及他位于瑞典南部的家乡Agunnaryd。
二战结束后,欧洲的生活用品需求激增,家具行业的供需紧张导致价格居高不下,家具一时间成为奢侈消费品。英格瓦想要改变这个现状,他希望做大多数人都买得起的家具,帮助人们改善生活品质。
1951年,英格瓦决定停止其他产品的销售,主攻低价家具的生产和销售,在那时才正式出现了现在意义上的宜家。
英格瓦一直在探寻最简捷、最廉价的方式把商品卖给顾客。1956年,他偶然间看到员工在给桌子装车时遇到了困难,便把桌子腿拆下来装进车里。他突然意识到这种方式可以节约运输、仓储和售卖的空间。就这样,家具界的重大革新—组装家具和平板包装理念起步了。
宜家将家具以平板化零部件包装,允许消费者购买后自行组装。组装物品的行为尽管可能是脏活累活,但触摸产品的简单动作可以让消费者对产品有整体感知价值。事实证明,消费者在组装家具上花费的精力越多,他们越喜欢这件东西——这甚至成为了宜家的制胜法宝之一。
开发消费者潜意识
随着业务的发展,宜家逐渐推出了自有品牌和自己风格的家居用品,并聘用专业的家具设计师进行贴近生活的设计,主打简约风,其产品逐渐走进千家万户。
1958年,英格瓦在瑞典小城阿姆霍特开了第一家零售店,这家拥有6700平方米面积的家居店成为当时宜家在北欧最大的家具展示店,也成为此后“仓储式”连锁店的样板,更成了宜家公司的总部。此后,宜家的规模一直不断扩大。
与其他线下零售卖场相比,宜家在门店的布局及引导购物者方面更独具匠心。宜家商场采用环形设计和单向系统,让顾客在潜意识中逐渐移步前行,一探究竟,而过程中,加进购物车里商品也越来越多。
此外,在宜家,不但有家具,还有5克朗的热狗。1995年起,宜家商场开始出售热狗,价格远低于市面价格。这么定价出于英格瓦一个十分简单的想法,宜家面向的是绝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其价格一眼就能让人感受到宜家的亲民。
现在的宜家对于顾客来说,已经不再仅仅只是一个家具卖场。宜家将“家居”看做是一个切入点,进而搭建了一个全新的生态体系,让它告别了仅仅只是一个枯燥的、推销氛围浓重的商场,而是变成了一个有着生活气息的存在。这或许也是其他线下零售纷纷难敌电商重击倒下,而宜家仍然门庭若市的秘诀。
基金会保障家族财富
英格瓦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彼得·坎普拉德,二儿子约纳斯·坎普拉德和小儿子马修斯·坎普拉德。作为家族企业,财富传承与避免财产纠纷是避不开的话题。
坎普拉德家族一直低调神秘,加上公司坚持不上市,其家族具体有多少财富,无人知晓。2002年,瑞典媒体爆出英格瓦的身家已接近526亿美元,超过了当时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此消息被英格瓦立马否认。“有人说我是世界首富,这纯属杜撰,宜家一直只属于基金会。”
英格瓦口中的基金会,便是其为了更好保障家族财富传承所布设的一套清晰的体系:斯帝廷·英格卡基金会(Stichting INGKA Foundation)、英特宜家控股(Inter IKEA Holding)和英卡纳集团(Ikano)。
1982年,英格瓦在荷兰设立了英格卡基金会。同年,他将宜家集团捐献给了该基金会。它是整个宜家“有形业务”的母公司。由于该基金会的非营利性,它的税率不是家具行业通用的18%,而是3.5%,这就变相免除了宜家每年数十亿美元的纳税。在该基金会的五人董事会中,坎普拉德家族占两席,分别是英格瓦本人及其长子彼得。
而宜家的“无形业务”则为英特宜家控股所有。每年所有宜家商场需要向其支付其总营业额的3%来“租借”宜家概念。在这家公司的董事会中,小儿子马修斯担任董事长。
英卡纳集团负责对外提供金融、保险、地产投资和零售等服务,看起来是一家独立运作的集团公司,但外界均认为,其实则是在管理并投资家族的庞大资产。
2013年6月,87岁高龄的英格瓦宣布退出宜家集团母公司英特宜家公司的董事会,通过宜家基金会、品牌授权、宜家集团运营三权分立的创新模式,将宜家王国交给三个儿子,让他们各司其职又相互制衡。
这样一来,宜家的股权由基金会所持有,并不会分到家族成员个人名下,家族成员便无需纠结每个人应该分得多少股份,而是作为受益人来享受基金会给与的资金支持。然而,虽然坎普拉德家族并不持有宜家的股权,但是在管理并投资家族的庞大资产。家族通过制定基金会章程和担任基金会董事,牢牢掌握了宜家的控制权。宜家基金会除了实现家族和商业目的的同时,也常常致力于慈善事业,从这个方面来说,宜家基金会不仅聚集了坎普拉德家族的物质财富,更凝聚了家族的精神财富。
1月28日,92岁的英格瓦离世。宜家集团在发布的讣告声明中说道:“英格瓦先生是20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之一。这不仅是因为他缔造了宜家的商业帝国,也是因为他一手打造的基金会实现了家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