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首播遭隔壁吊打
8月20日晚,由新丽传媒出品的年度“剧王”《如懿传》在腾讯视频正式开播。在此之前,《如懿传》官博曾以“人生半哀乐,天地有顺逆;莫叹岁月痴,飞鸿踏雪泥”来预告该剧剧情,在网友看来,这也是《如懿传》的命运写照。
据了解,作为《甄嬛传》的姊妹篇,《如懿传》2016年8月开机,2017年5月杀青,然而此后,该剧的播出之路却异常艰辛。从一开始各大卫视疯抢、各视频平台联手购买,再到审核中出现问题、被指抄袭,《如懿传》的定档一波三折。即便今年8月有消息称《如懿传》终于确定档期,将于8月14号在腾讯、江苏卫视、东方卫视作为周播剧播出。但《如懿传》因台网更新不同步而再度延播,最终于8月20日起在腾讯视频全网独播。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如懿传》播出后虽然不乏热度,口碑却不高。弹幕和微博已经成了大型吐槽现场,包括女主角周迅颜值不扛打、服化道具过于“高饱和”、首播出现“广告bug”等。尤其是在《如懿传》开播之前,市场横空出世一部由于正导演的“网红剧”《延禧攻略》,两部戏的剧情和人设撞了个底朝天,而在两剧的正面对决中,《如懿传》口碑并不占优。
倒是有圈内人士透露,据说熬过前几集,后面的《如懿传》无论是画风还是剧情都会越来越好看,“只是不知道大家伙儿熬得过不……”
说到底都是一家的
不管《如懿传》的后续表现如何,该剧的出品方新丽传媒肯定是赚到了,只是赚少了而已。
据了解,《如懿传》制作成本高达3亿,虽然最终未能“上星”(卫视播出),但由于腾讯视频是以单集900万元的高价买下网络独播权,整部剧共87集,首轮版权收入就超过13亿元,与投入相比赚得盆满钵满。虽然由于《如懿传》放弃在卫视播放,不仅损失一笔版权费,还可能面临违约风险。
如果《如懿传》后续口碑仍然扑街,腾讯视频是否当了“冤大头”?在《金证券》记者接触的资本人士看来,这是“杞人忧天”,毕竟《如懿传》、新丽传媒说到底还是腾讯的。
8月13日,在港上市的阅文集团宣布,将以不高于155亿元的价格收购新丽传媒,阅文集团恰恰由腾讯控股。在影视板块市值普遍缩水的情况下,新丽传媒的估值与年初相比涨了35亿元,这也导致市场认为新丽收购价过高,此后阅文集团股价一路下跌至48.5港元,较消息公布前下探约30%。不过,8月20日晚间,《如懿传》定档播出,次日,阅文集团股价开始持续走强,尾盘收涨9.09%。
这意味着,腾讯视频斥巨资购买版权的费用,很大一部分还是会流到腾讯手里,只不过是从“腾讯系”的一家公司流到另一家。同样善于做对冲的还有导演于正。新丽传媒曾经3次IPO未果,但从公司2017年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来看,于征(于正)赫然名列股东名单,投资额为100万元。这也难怪于正劝各家粉丝没必要“辩个子丑寅卯,没意思透了”,毕竟《如懿传》热播,自己的腰包同样受益。
“剧王”是试金石
有媒体报道,按照当初的约定,阅文集团收购完成的前提之一是“新丽传媒能够让《如懿传》在中国境内顺利播出”。事实上,就在阅文和新丽传媒“联姻”不久,《如懿传》就得以腾讯视频全网独播。在吃瓜群众看来,新丽传媒愿意卖身阅文,除了屡次IPO未果带来的无力感,也有寻求靠山的考虑。
至于阅文愿意155亿高溢价入主新丽传媒,券商人士分析,阅文集团一直稳坐网络文学“第一把交椅”,而原创网络文学作为众多影视剧创作的母体,变现潜力亟待激发。根据阅文招股说明书披露,在2016年票房最高的20部国产改编电影中,改编自阅文平台文学作品占比65%;在收视率最高的20部国产改编电视剧中,改编自阅文平台文学作品占比75%。
阅文集团收购新丽传媒,无疑能加强自身IP资源变现力度。其通过分批全资控股新丽传媒,将有效获得新丽传媒的编剧、导演、制作人以及高质量制作资源,所缺乏的内容制作能力能通过新丽补足。
现在的问题是,新丽传媒的制作能力是否能达到阅文的预期?在收购的关键时刻,被新丽传媒倾注最优资源的《如懿传》,无疑是最佳试金石。“如果《如懿传》后续表现扑街,加上市场一直都有收购高溢价的质疑,这桩交易或许存有变数”,前述资本人士对《金证券》记者分析。
事实上,对于此次收购,阅文集团和新丽传媒亦设置了业绩对赌条款。新丽传媒股东承诺,公司在2018年、2019年、2020年的净利润将不低于5亿、7亿及9亿元,共计21亿元。完成上述业绩并非易事。公开资料显示,自2014至2016年新丽传媒营收分别为7.45亿元、6.56亿元和6.55亿元,归母净利润则为1.29亿元、8657.34万元和9075.5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