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比乐视更危险
“打车大战第二季”正如火如荼地上演并被直播,观众兼羊毛党们不亦乐乎。4月3日,美团又以27亿美元拿下去年烧掉数十亿且挪用60亿押金的摩拜,这可比热播剧狗血多了。
背水一战
美团四处挑起战事,不为娱乐大众而是背水一战。
从2010年拿到天使投资,到2017年10月完成40亿美元“X轮”、投后估值300亿美元,“不想上市”、“想上立即就能上”一直是王兴的招牌式言论。但接受投资人数十亿美元不上市是不可能的,王兴也不是不想去敲钟,而是美团无法在资本市场获得理想估值。
所谓理想估值由两件事决定:投资人的贪婪和王兴的虚荣。
对2017年按300亿美元估值进入的资本来讲,美团IPO市值达到600亿美元以上才说得过去。王兴虚荣心的“价码”也是水涨船高,200亿美元、300亿美元、400亿美元……于是美团的理想估值如一线城市房价般“丰满”,现实却像打工者薪酬那样“骨感”。
资本市场对团购、O2O这类项目不感冒。团购鼻祖Groupon市值不到25亿美元,绩优蓝筹股百度说要为O2O砸200亿人民币,市值竟跌掉数百亿美元,股价几乎被腰斩。
于是美团说:我不光有团购,还有餐饮、外卖、电影票……
还不行?那我上酒旅,携程的估值可是200多亿美元呢!
还不行?再来个网约车,滴滴估值550亿美元!
还不行?加盘儿摩拜吧,虽然没多少肉。
美团的一系列举动都打着“用户需求”的旗号,实则为了迎合资本。既然没赚钱的共享单车、网约车业务能值几十亿、几百亿美元,美团就想在“资产篮子”放进这些品种,把估值撑起来。
七年来美团一直在烧投资人的钱和他们的耐心,再不让他们看到上市的曙光会“出事情”。
比乐视危险
另一位像王兴这样为估值舍死忘生的企业家是贾跃亭,但美团的局面似乎比乐视更加危险。
首先,美团涉足的业务要么烧钱更疯狂、要么对手更强、要么面临的竞争更加你死我活。
乐视的钱主要烧到四个地方:
一是视频网站版权内容,尽管对手腾讯、爱奇艺、优酷很强,但竞争格局大体是“你烧你的、我烧我的”。当年,腾讯、爱奇艺每年投入达到百亿量级,乐视网、优酷只有几十亿;
二是乐视体育,这个领域没有强大对手、大佬们还“随了份子”。烧掉投资人的80亿之后对母体危害不算大;
三是智能电视、智能手机,对手是小米、联想。乐视因资金链断裂倒下之前,小米智能电视处于下风,联想则是不战自乱、虎头蛇尾。乐视智能硬件烧钱的规模在百亿量级,坑的是上游供应商。
四是电商、网约车等业务。但乐视更象是“佯攻“,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一方面壮大声势,另一方面想吸引投资者入局,钱进了“乐视生态”就得听“老贾”的了。于是出现以易到名义融资,只给周航留下零头的事情。
至于造车,与其说烧钱,不如说是把钱转移到境外的借口。
反观美团。外卖领域对抗饿了么,酒旅领域单挑携程系,网约车死磕滴滴,现在又一脚踏深不见底儿的共享单车。
携程的实力不必赘述,滴滴日订单量稳定在2000万以上,饿了么日均配送订单已达450万单,合作商户100万家,骑手300万人。谁都不愁 “粮草”,梁建章、程维、张旭豪,个个不好对付。乐视面临的竞争局面没这么悲催吧?
美团既然杀入人家的地盘,想不烧钱都不可能。乐视是自己作死,没有谁特别想要乐视的命。美团是找死,没有对手会心慈手软。
照2015年“打车大战”和2017年“共享单车”的路数,仅仅这两个项目烧钱速度就超过乐视“癫疯”时期,还拿什么对付携程、饿了么……
挟持资本者亦被资本挟持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创业者习得了挟持投资者的技能。说白了就是:“投1000万美元,我听你的;投10亿美元,你听我的!”钱烧光了不接着投,创业公司马上死,创始人高高兴兴“二次创业”去了。
创业者被资本挟持的情况也普遍存在。比如此次摩拜被卖,创始人没有投票权,地位与《慕尼黑协定》签字时的捷克斯洛伐克相当。
美团并购摩拜未必出于自愿,有可能遭到挟持。
坊间传美团在香港与国际资者探讨IPO的可能性及估值,未得到理想答复。
当年京东遇到这种情况,立即与腾讯结盟,以15%股权换取微信一级入口。
美团则跑回来发动打车大战并迫不及待地宣称“拿下上海三分之一份额”,显然是给投资人看的。尽管投资人未必认可这种砸几天钱取得的“市值份额”,但美团大方向是对的——为估值加分。
收购摩拜的效用与发动打车大战完全相反。
共享单车不缺流量,把车扔到大街上自然就会有流量,不需要任何流量霸主导流,甚至可以为微信、支付宝提供线下支付场景。共享单车的根本问题是用户骑一次只愿意花一两块钱,根本无法覆盖购置、维护、调度成本。花多少钱、给多少流量都没有用。
“美滴大战”刚接火,投资者尚在疑虑观望,美团突然斥资27亿美元,涉足不知道要烧多少钱的共享单车业务。投资人怎会给美团加分吗?
美团并购摩拜的内幕恐怕是:腾讯不想为美团、摩拜再掏一分钱!美团账上不是还有点钱吗?难兄难弟凑合着一起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