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18日    北京商报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随着现金贷业务监管政策的不断趋严,平台融资渠道遭全面封堵。根据Wind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12月小贷ABS融资规模环比骤降近九成。在分析人士看来,小贷ABS融资规模骤降主要源于监管的收紧。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趋严,现金贷行业杂乱无章、鱼目混珠的现状,加速了行业的洗牌,“暴利时代”即将结束。

小贷融资规模骤降87.9%

2017年,现金贷无疑是最吸引人眼球的。尽管一直以来现金贷饱受诟病,但其存在的意义及作用却不容忽视,现金贷作为普惠金融的补充,具有金额小、期限短、还款灵活等特点。在满足了许多人金融消费需求的情况下,还具有实时审批、快速到账的特性,这对于有应急需求的用户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然而,到了2017年下半年却风向突转,国内小额贷款企业资金渠道狭窄,只能依靠企业股东增资和银行机构融资。根据Wind最新数据显示,此前一路狂飙的网络小贷ABS产品发行规模骤降,2017年12月仅有6笔小额贷款ABS发行,规模仅为55.47亿元,较同年11月17单459.8亿元的融资规模骤降87.9%。

对此,盈灿咨询高级研究员张叶霞认为,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平台在ABS市场活跃度明显提高。但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由于互联网金融进入整治期,场内对于互金平台发行产品监管收紧,除了互联网巨头公司以外,基本不受理互金平台的小贷或消费金融项目,发行难度较高,所以导致小贷类ABS融资规模骤降。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预期年化利率过高、野蛮催收、滥用个人信息等行业乱象使得现金贷已然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2017年12月1日,由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下发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指出,开展对网络小额贷款的清理和整顿工作,并划出了行业的三大门槛,综合利率36%以下、牌照和场景依托。自现金贷新规发布以来,监管部门对小贷公司的资金来源采取了更为审慎的管理,从事放贷业务的公司必须依法取得经营放贷业务资质。有消息称,目前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沪深交易所对于消费贷和现金贷类ABS的审核均已暂缓。在分析人士看来,留给现金贷平台的机会不多,超九成现金贷平台将遭淘汰。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除了银行和ABS产品融资渠道遭封堵,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也在收紧。截至目前,据易三板统计,新三板共计42家小贷公司。从去年三季度的经营业绩来看,42家小贷公司的发展状况并不乐观。自挂牌以来,仅有10家企业实施过定增,而2017年全年,新三板小贷公司中无一家企业实施过定增。一场监管风暴已经刮向野蛮生长的现金贷行业,措施的重磅落地与从严执行将为现金贷的终极治理赢得时间。

合规与去杠杆并重

近年来,网络小贷公司、现金贷平台等消费金融行业大规模发行场内ABS,提高杠杆水平,成为其快速做大规模、获取利润的利器。而《通知》中明确给小贷公司提出了杠杆率的要求。这意味着,超过监管要求杠杆倍数的网络小贷,将不再被允许发行ABS。网络小贷公司需要通过增资和逐步降低新增ABS规模的方式满足监管要求。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石大龙表示,预计2018年监管层将出台更多的监管细则,逐步将网贷、现金贷全面纳入正规金融监管体系,而网贷行业将出现两级分化的局面,ABS规模较大的平台将逐渐开始收缩ABS的规模,以及小额信贷的规模。不合规的小贷平台将逐步退出市场,而杠杆高达数十倍的现金贷平台未来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补充资本金以降低杠杆,但对于数十倍的杠杆来说,依靠补充资本金降低杠杆的难度颇大;二是通过暂时关闭申请渠道等形式压缩资产规模,降低杠杆水平。行业巨头将在享受龙头红利的同时面临较大的去杠杆压力。

暴利时代结束

监管政策的不断趋严,将改善现金贷行业杂乱无章、鱼目混珠的现状,但同时也加速了行业的洗牌,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要满足监管中提出的要求,很多平台需要面临转型升级的阵痛。在分析人士看来,不管是有场景的汽车金融、贷款技术支持,还是贷款超市,市场空间均有限,现金贷平台的暴利时代结束,转型成功的概率也较小。

针对平台转型升级问题,石大龙认为,未来逐步转型为分期贷款供应商成为小贷平台为数不多的选择。但对于大多数中小平台来说,尤其是没有场景支撑的平台来说,这种转型充满挑战,只有部分行业巨头才有实力、有希望完成这种转型。从短期来看,网络小贷行业将面临阵痛,可能出现一轮相对快速的出清过程。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传统小贷行业受宏观经济周期波动、互联网金融扩张等因素影响,经营压力增大,生存环境受到挤压,但是随着网贷行业在监管加码的过程中不断适应、调节与整合,可以预见未来其发展将更趋规范化、健康化。北京商报记者?岳品瑜?实习记者?宋亦桐/文?代小杰/制表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给我”还是“拿去”?》
    有一朋友,做人特别吝啬,从来不会把东西送给别人。他最不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把东西给谁!  
  有一天,他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他的朋友在岸边立即喊到:把手给我,把手给我,我拉你上来!这个人始终不肯把手给他的朋友。他的朋友急了,又接连喊到:把手给我。他情愿挣扎,也不肯把手给出去。
  他的朋友知道这个人的习惯,灵机一动喊到:把我的手拿去,把我的手拿去。这个人立马伸出手,握住了他的朋友的手。
  启发思考:
  “给我”还是“拿去”?我们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是不是一直在向客户表达着“把你的钱给我”,客户就象上面那个吝啬的人,情愿在痛苦与不满足中挣扎,也不愿意把钱给我们。
  如果我们对客户说的是:把我的产品拿去,是否会更好一些呢?客户会更情愿地去体验你的产品,购买你的产品。
  “给我”还是“拿去”?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精明的商家是否能从客户的角度去设计成交,设计商业模式的问题,换一个角度,事业就豁然开然。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