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京东、唯品会达成最终协议,腾讯和京东将在交易交割时以现金形式向唯品会投资总计约8.63亿美元。在很多媒体报道中,都把这一行为定义成投资。
事实上,无论是京东还是腾讯,向唯品会投资都是一桩生意,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投资前,三方都在计算自己的回报值。所以,我们不妨探讨一下,京东投资唯品会是一桩划算的生意吗?
京东投资唯品会的如意算盘
最近两年,京东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出手阔绰。在2014年收购了腾讯B2C平台QQ网购和C2C平台拍拍网后,京东2015年出资43.1亿元入股永辉超市10%的股份,2016年再次出手用14.35亿美元收购了1号店。加上投资唯品会,京东频频收购究竟为哪般?
如同其他的并购案一样,京东收购1号店,本质是为了对抗天猫超市。2016年,天猫超市总部挥师北上,并不惜用10%的亏损率与京东超市和京东到家抢业务。靠3C数码起家的京东,百货品类是一个弱项。相比之下,百货品类是天猫超市的强项。毋庸置疑,京东要想对抗天猫超市,1号店的强项是百货类,并且在江浙一带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面对天猫超市的攻势,收购一家电商平台提高市场份额是一条捷径。这才有了收购1号店的生意。同样,入股永辉超市,也是为了与对手竞争。
眼下,京东用投资的方式入股唯品会,与此前的并购一样,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实力。有句话说得好,女人和孩子的钱最好赚。抢占女性消费市场,已经成为每一家电商平台的必修课。数据显示,阿里巴巴2016全年服饰总交易规模高达9000亿元,而服饰和美妆是京东的短板。尽管京东最近几年一直在扩张品类,但服饰品类的复杂性,是京东扩张的绊脚石。考虑到唯品会一直专攻女性消费市场,用投资的方式扩张女性市场,与阿里系竞争无疑是一个不错的策略。
据悉,唯品会80%以上为女性用户。按照三方的约定,京东将为唯品会在app首页和微信朋友圈京东入口首页提供入口,并帮助唯品会在京东平台上完成一定GMV销售目标。这样一来,唯品会的销售额有可能会并入京东财报。届时,京东在女性消费市场将具备了与阿里系一决高下的实力,这也是京东投资唯品会的如意算盘。只是,唯品会能够帮京东实现业务扩张的目标吗?
唯品会是京东扩张的一枚臭棋
从表面来看,投资唯品会后京东能够迅速的在女性消费市场站住脚。可京东忽略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唯品会的价值已经今非昔比了。成立于2008年的唯品会,在多轮激烈的竞争中,经历了多次业务调整,现在已经游离在危险的边缘。
不可否认,唯品会已经在美国上市,但这改变不了唯品会深陷危机的事实。最初,唯品会以正品特卖起家,这一电商模式曾经被称之为创新。提及唯品会,人们都会响起那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一家专门做特卖的网站”。今年6月份,唯品会副总裁冯佳路发表公开信《不仅是个句号》,宣布唯品会启用全新广告语,品牌升级为“全球精选、正品特卖”的品质生活平台。至此,唯品会开始了新的业务转型,新的定位是做一家有品质的电商平台。
在很多人看来,唯品会的转型是一种必然,也是消费升级的被迫之举。由于唯品会针对的是女性消费群体,特卖模式注定了其商品没有年轻女性消费者所需求的高品质,这是特卖市场越来越小的根源。要想生存,唯品会必须转型,必须革命。不然,唯品会最终会被自己革命,财报的数据佐证了这一观点。财报显示,截至6月30日,唯品会总净营收为人民币175.2亿元,同比增长30.3%,但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比去年同期下滑14.4%。由此不难看出,唯品会倡导的特卖模式难以持续。
特卖模式难以持续,才有了6月向品质电商的转型。不得不说,转型后唯品会的理念与京东不谋而合,这是京东看上唯品会的一个原因。对于唯品会而言,轰轰烈烈的转型并非易事。为了成为有品质的电商,唯品会主推“全程自营”,即自营货品、自营仓储、自营物流的重模式。尽管唯品会已经连续20个季度盈利,但从京东的发展过程就会发现,重资产模式非常烧钱。由于唯品会的利润正不断下滑,向精品电商转型又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如果没有资金外援,唯品会的业务转型或因资金链断裂而中止。
多年来,唯品会一直坚守特卖模式,与京东的理念背道而驰,从这一角度来说,唯品会只能是京东扩张的一枚臭棋。同时接受了腾讯和京东两家的投资,并不意味着唯品会就是香饽饽。殊不知,陷入业务困境的唯品会刚刚开始转型,京东在这个时候投资唯品会,很难与自身的业务形成补充,更不会对京东业务扩张提供实质性的帮助。由此看来,京东投资唯品会不是一桩划算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