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01日    周炜 《中欧商业评论》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本文作者周炜,曾任凯鹏华盈(KPCB)中国基金主管合伙人,主导投资的项目包括:京东、启明星辰、宜信、融360、喜马拉雅FM、一下科技等知名公司。本篇文章他为大家讲述了上市对于一个公司的影响和意义。以下为全文:

上市这件事大家弄得很神秘,其实把它想清楚了很简单。不少公司现在都融很多轮资,上市与之唯一的区别是:你通过VC或PE融资时,可能要见20个投资人,你把所有信息给他们看,他们决定是否投你。上市时,你把信息给全世界看,看他们愿不愿意买你的股票。上市的本质差异在于,你面对的投资者群体有多大?你的信息是不是要透明地给所有人看?

是钱够用了,还是梦想不够大?

现在部分创业者会被一些成功者误导,这些成功者很早就上市,享尽了资本市场带来的价值后,开始抱怨了,说什么上市后的监管很麻烦,觉得不自由,早知道当年就不上市了……我不举例,就问一句:假如当时这个行业不是你第一个上市,今天活着的还是不是你?互联网是一个赢家通吃的行业,为什么你的竞争对手都死了,就剩你?因为你最早利用了资本市场,你现在说什么监管厉害,美国人不懂我们的公司,PE值给得很低……现象的确存在,但还是那句话,如果当年你不上,今天被消灭的可能就是你。

为什么?在绝大部分行业,上市后面对的是公开且充分竞争的市场,竞争来自股票购买者,你拿到的股价和PE值一定高于私募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尤其在中国,一个带有互联网属性的公司动不动能拿一两百倍的PE值,你的相对市值就会很大,就能以极低的成本完成一些战略并购。没上市时,一块钱就只能卖一块钱,上市之后,你的一块钱就变成了100块钱。

除了被一些成功者误导之外,创业者还会受那些铁了心不上市者的影响。做一家公众公司还是私人公司,本是各有利弊,比如后者因为股东数量少,在尝试一些需要大量研发投入的项目时,或者承受长时间亏损时,或者进行秘密并购时,比较容易达成统一意见。一旦上市,股东变成了全体大众,包括会计制度在内的各种监管就会变得非常严格。世界上有不少非常优秀的私人公司,比如宜家、华为等等,但我仍然认为绝大多数公司应该选择上市,除非你说我这辈子就不用钱了,我只到银行去借,或者我一直在私募募资,其实私募的资金成本相当高。

从统计和概率上来说,成功的上市公司和成功的非上市公司在量级上有巨大差别,那些数量稀少但做得极好的私人公司,就跟治理国家一样,很多时候是靠“明君”。上市则可以确定一个管理机制,能保证你不出大问题,但对那种特别有冲劲的领导者会有一定限制,比如说一些合规上的披露,但总的来说,不能因为5%的不便就否定95%的价值。

在我看来,不管一家公司多么有钱,都需要一个资本平台。如果有人说我就是不缺钱,我认为那是假的,不缺钱只说明你的梦想不够大,怎么会不缺钱呢?我永远都觉得我缺钱,今天我的基金规模是15亿人民币,我可以投这么多项目,但如果我有150亿能做什么,有1500亿能做什么?事情的级别就不一样了,全看你的梦想有多大。当然,我只想做一个专业并精准的VC,所以不会一味追求基金规模,但对于企业家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如果我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板,有足够的钱,在对方愿意卖的情况下,我一定会想把全世界最优秀的企业收到手里,为什么不呢?如果你觉得钱够用了,那是因为你只看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觉得这块地够种了。为什么伊隆·马斯克(Elon Musk)从来都觉得钱不够用,因为他的梦想很多,他想要做电动车,想要发射火箭上火星,他的梦想太多了,所以钱永远都是不够用的。

优秀的创始人以光速成长

至于上市对公司创始人有什么影响,在我的经验范围内,我很想说一下刘强东。我跟他认识快10年了,我觉得上市对他没什么影响,不管在心态还是处事上,除了为路演学英文之外,但恰恰这一点让我很感动。虽然操着宿迁口音,有些复杂的语意表达得还结结巴巴,但他坚持用英文跟外国投资人沟通,几乎不怎么用翻译。我自己30多岁出国读书也拼命学英文,当时觉得自己很厉害了,但路演的时候在台下看着老刘,还是非常佩服,他太努力了。

其实京东要盈利很容易,它有十几万员工,其中有很多是一线的快递员,刘强东是按照全额工资的基础缴五险一金的,有几家大企业能做到这样?如果按照一些友商的手段来做,京东早就是盈利很大的公司了,市值可能也要涨不少。刘强东并没有这样做,他是一个内心非常强大的人,别人很难影响他,这是一个优秀企业家的品质。所以上市对他来说没什么影响,因为真正做到这种级别的CEO,他们的内心已经强大到不太在意一些东西了,他关注的是自己能不能把这个资本平台用好,给公司创造更大价值,就这么简单。

我一直说投资人是以音速成长的,我们是学东西超级快的一群人了,因为不快就跟不上。但优秀的创始人是以光速成长的。可能我们的起点要高于他们,但各自的成长曲线会在一段时间后交会,接着就一下被他们超越了。所以王功权说自己再也不做投资了,说十几年前,企业家们都还是小朋友,投资人投他们、指导他们,结果成了;现在人家都是互联网大佬,但自己还是老样子。确实是这样,我再干十年可能还是个基金的管理合伙人,但企业家已经有了一个帝国。

但对于企业的核心团队来说,上市之后需不需要具体做一些调整?我觉得还是要的。比如很多中国企业上市地点在境外,首先要应对的就是文化差异,最明显的就是沟通方式,一般中国人被问到问题时,会把前因后果铺垫好,最后告诉对方自己的判断。但西方人不是这样,他们会先表明自己的观点,比如主要是基于这么一二三点,但不会展开,如果你对哪部分有兴趣,他再跟你解释。就这么简单的差异,我们的转变却很困难。在上市过程的路演阶段,管理团队会去跟很多投资机构沟通,针对一个问题,如果你不在最开始给一个简单的框架性结论,机构投资人的表情虽然很礼貌,但你能感受到他们完全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这样的沟通就是无效的。

另外要调整的一点就是关于透明。西方长久以来就是一个契约社会,透明、按照合同办事,这些基本原则对他们而言非常重要。但对很多中国企业来说,要完全做到透明并不容易,这的确是很多中国企业一开始适应不了的,觉得自己没有半点秘密了,什么都得公开。但这就是游戏规则,都是需要中国企业去适应的,但除此之外我认为并没有太多不同,说到底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共性。

你只是拿到了一个工具箱

很多创业者觉得上市就意味着大功告成,甚至觉得自己可以就此功成身退。在我看来,上市跟当年考大学很像,上市敲钟就像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很多人会有高枕无忧的感觉,觉得我只要能毕业,那个年代还包分配工作,毕业后有个稳定工作,就可以安安稳稳过一辈子。

如果这是你的梦想,那上市也算达到了,你可以套现,从此衣食无忧,但还是那句话,你到底想做多大的事,你的心有多大?对于那些有远大梦想的创始人或CEO,他一定清楚自己的终极目标,上市对于他们而言,只不过是融了ABCDEFG这么多轮融资之后的又一次融资,区别是这次你获得了一个面向大众、长久持续的融资平台,这个平台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工具,他们想的是如何利用这个工具去做更大的事。

所以一些人说上市是终点,怎么可能是终点?你只是拿到了一个工具箱,这个工具箱有很多用法,你要做的是赶紧学会怎么用,然后再去创造一个更大的世界,而不是抱着工具箱说这就是我的终极目标。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一份记载失败的成功者简历》
这是一位伟人的简历。
22岁,生意失败;23岁,竞选州议员失败;24岁,生意又一次失败;27岁,精神崩溃;29岁,竞争议员;31岁,竞选选举人失败;34岁,竞选参议员失败;37岁,当选国会议员;39岁,国会议员连任失败;46岁,竞选参议员失败;47岁,竞选副总统失败;49岁,竞选参议员两次失败;51岁,当选美国总统。
他就是美国总统林肯。可以看出,在林肯的一生中,失败占了大多数,但最终他却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管理故事哲理
任何人的一生都充满了坎坷与机遇,成功的关键在于你是否能越过坎坷,抓住机遇。而我们能否跨越必然经历的失败,就在于我们能否从心态上把失败当作我们奋斗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的句号才会是成功。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