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民的印象中,“私募高手”颇有些武侠小说中世外高人的意味,他们身手不凡,异常低调,神龙见首不见尾,更是断然不可能将自己的独门秘笈广而告之。然而,他们又从来都是市场追逐的焦点,其投资思路和持仓不断被市场拿来研究、跟踪。为此,证券时报特别推出《跟明星私募学炒股系列》,总结梳理了王亚伟、徐翔、赵丹阳、王茹远等明星基金经理的核心投资思路和技巧,希望对投资者有所启发。
私募江湖人物谱之王亚伟:冷门股练就老猎手
真正优秀的基金经理是能够穿越牛熊周期并持续排名前列的,公募基金时代的王亚伟创造过五年十倍的记录,并且成功穿越07-09年的牛熊周期。从1998开始管理基金,到奔私成立千合资本,王亚伟的投资理念、投资手法、选股模式在不断变化,也一直是很多投资者模仿和膜拜的对象。
奔私后的王亚伟对于新兴行业的偏好加大,比如重仓三聚环保(300072)以及最新中报对于次新股的喜好,成为暴风科技(300431)第一大流通股东。
最新数据显示,王亚伟旗下的千合资本2015年半年报共现身24股,11股为二季度新进,其中暴风科技、苏试试验(300416)、红相电力(300427)、浩云科技(300448)为次新股,大唐电信(600198)、国电南瑞(600406)、许继电气(000400)、置信电气(600517)均为电气设备行业,兼具能源互联网、充电桩和国企改革等多重概念。同时,千合资本对北京城乡(600861)、南京化纤(600889)、启明信息(002232)、一汽轿车(000800)等4股进行了减仓。
历来,市场对王亚伟的投资风格似乎存在一定误解,总是捉不准、摸不透。本文将尽可能全面还原王亚伟的投资思路,以供投资者借鉴学习。
王亚伟精髓:独立思考、偏好冷门、灵活多变
王亚伟崇尚独立思考,他认为,要想获得超越市场的超额收益,必须要从充斥市场上的各种声音中冷静下来,独立思考。坚持独立思考,注定王亚伟不可能去随大流。他在筛选股票时,甚至有意识地重点发掘基金行业重仓股之外的股票,而不在最热门的那些大白马上投入过多精力。
王亚伟自己表示,寻找投资机会,自己喜欢挖掘不被大家重视、被市场忽视一些投资机会,在那些领域,可以慢慢研究、慢慢挖掘,没有人跟你抢,而且投资成本可以控制得比较低,如果花了工夫去研究,而且别人没有研究,容易被低估,这样未来获得收益就是一个时间的问题。然后用组合的方法去投资,这是一种确定性比较强的操作收益来源。
王亚伟称并没有简单的把自己的投资风格作一个简单的划分,到底是激进还是稳健,或者是价值还是成长,就这种简单的划分,有利于外界去区分,但是并不全面准确。投资不要拘泥于一种类型,该稳健的时候稳健,该激进的时候激进,价值和成长也是一样。要做到和谐统一,不可偏废,灵活务实,不拘一格。这样的话才能够应对不同市场的变化。
王亚伟的投资理念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历经了长达十几年的摸爬滚打,经历了许多重大的事件甚至付出了很多代价,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后逐步形成的。王亚伟的投资理念受彼得。林奇影响很深。林奇选股视野宽广,蓝筹股与热门行业中的热门股并非林奇重点投资的对象,投资范围包括隐蔽资产股、拐点再生股、冷门股等。
据前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介绍,王亚伟的投资理念基本成型是在2005 年下半年去美国学习归来后,投资策略较以往更为灵活,类似于国外的多策略基金,既能采取发掘隐蔽资产、拐点再生、重组事件驱动,甚至指数基金成份股调仓等策略,也能使用经典的低市盈率、低市净率价值型投资策略。持股集中度也更为分散,只有极个别特别有信心的股票才会超出基金净值的5%,大多数情况下单只个股投资比例占基金净值的0.5 到2个百分点,较好地分散了非系统风险,依靠宽广的选股面选出一批具有超额收益的个股,而不是单纯依赖几只重仓股。
成长股的复利和安全边际
投资最重要是一个复合收益率,复利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如果你能够持续稳健地赚钱的话,时间长了你自然会获得十倍的收益。
王亚伟一直倡导有业绩支持的成长型投资,而且成长本身的稳定性、持续性在投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王亚伟认为,不仅要看上市公司当年的增长,还要看能不能保持至少3-5年的良好增长,“只输时间不输钱”,还要看安全边际是不是足够大。
对于安全边际,如同风险一样,不同的基金经理理解也是不同的。王亚伟关注的安全边际,是考虑到了公司一些隐蔽的价值之后的安全边际,更为灵活。
同时,王亚伟非常注重股票的阶段性价值,这与相当多的基金经理长期持有白马股的策略迥然不同,他卖股票时也很少卖到最高点。王亚伟曾这样解释,我卖掉甲是因为找到了更好的替代品乙,尽管甲还有20%的上涨空间,但乙有50%的上涨空间。
重组股投资的奥秘
王亚伟认为,投资重组股和价值投资并不冲突。重组股是我国证券市场特定发展阶段的产物,蕴藏着很多投资机会,对此视而不见是不负责的。很多股票是否会重组、谁来重组、如何重组,其实已经有足够多的公开信息了。如果公开信息不够充分,就通过换位思考加上合理的推测。但是,即使仔细研究公开信息了,也作了合理推测了,投资重组股的成功概率可能也只有60%,就需要借助组合投资来解决。
举例来说,在投资组合里,精心挑选了20只潜在的重组股,如果未来一年有60%成功实施重组,平均每个月就会有一只,从概率分布上就是如此。孤立地看某只股票是成功了,但就整个重组股组合而言,单月的成功概率仅为1/20。
组合投资也决定王亚伟持股集中度更为分散,只有极个别特别有信心的股票才会超出基金净值的5%,大多数情况下单只个股投资比例占基金净值的0.5 到2个百分点,较好地分散了非系统风险,依靠宽广的选股面选出一批具有超额收益的个股,而不是单纯依赖几只重仓股。
王亚伟认为,重组股始终都有机会,过去有,现在也有。关键看重组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是不是被大家忽视的一种机会。比如说原来的重组都被大家忽视了,现在大家都很重视重组,在这种情况下,要找到被低估的重组股就很难。
从14年的投资历史来看,投资重组股只是王亚伟投资生涯中一个很短的阶段。所投资的重组股,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比例上,都只占投资组合中很小的一部分。
操作心态:了解自己、了解市场
王亚伟认为,市场的演变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浮躁心理是投资大忌。要了解自己、了解市场并尊重市场,随时评估市场的变化。人们要认识自己往往很难,而了解自己是投资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人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过低估计自己的脆弱,市场狂热时陷入贪婪,市场低谷时陷入恐惧。投资者只有在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知识能力及自身局限性的基础上,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才能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投资中,没有一个现成的方法是最好的。如果不了解自己,仅把别人成功的方法照搬过来,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了解自己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还要了解市场的变化,并结合自己的特点,不断地调整投资思路。资本市场不是按照自己的想象和规则运转,就像拿着老地图游览北京,可能会到处碰壁。市场也是一样,不断发生变化,投资者要不断地跟踪这个市场的变化,才能够及时发现投资机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面前,老猎手同样是小学生。
私募江湖人物谱之徐翔:5年30倍之路怎炼成
公开的报道显示,徐翔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入市炒股,当时只是一个高中生,家境非常普通,入市时只有几万元启动资金。他从不出席任何公开的论坛、会议,也很少去上市公司调研,极少接受媒体采访,这给他和泽熙投资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
从2010年成立私募以来,泽熙1期和3期累计涨幅都超过了30倍,泽熙选择的个股通常爆发力十足,并且控制回撤的能力相当惊人。
股市里没有神,除了一点点运气之外,更多是靠勤奋和努力。据悉,徐翔每天研究股市超过12小时,几乎没有娱乐和其他爱好,这种习惯已经持续了20多年。
徐翔本人曾介绍,其基本的选股思路要符合三方面因素:首先是国家政策要支持,偏好新兴行业,因为政策扶持的方向就在这里;其次,行业处在上升周期,公司能从行业发展中分享收益;最后,公司的基本面良好,盈利能力强,估值便宜。资本市场经常讲故事,很多公司讲的故事都是假的,不可信;就算有些是真的,也没办法把握,最终还需从政策、行业角度分析。
5年来,从泽熙布局的个股总体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以下特点:持股方面,中小创个股数量已超过沪深主板,百亿元以下个股数量占全部现身个股比例接近80%;热衷于抄底遭遇黑天鹅事件的个股,比如重庆啤酒(600132)和退市长油;喜欢重仓抱团作战;持股周期短,有的只有几天,多的时候则是一个季度;擅长短线作战,作为活跃游资,短线热门股经常能看到泽熙席位进出的身影。
接下来,我们将对徐翔的一些重点手法和投资思路进行梳理。
左手敢死队右手定增王
6月15日以来的极端行情,泽熙产品净值不跌反涨,徐翔的敢死队凶悍作风再次体现。
从6月15日以来的数据看,截止8月21日,泽熙5只产品净值全部逆市增长,平均增幅高达47%,其中泽熙1期增长70%,除了6月26日至7月3日各产品出现平均约3个点的净值下滑后,7月3日到7月24日是泽熙产品业绩大幅爆发的阶段,由于泽熙声明,未参与股指期货相关交易,据此判断,泽熙在下跌的前期和中期非常有效的控制了仓位,并且规避掉了6月底和7月初暴跌并成功精准抄底。
7月24日之后,泽熙各产品净值走势平滑,个别产品出现小幅回落,但并未出现明显回撤,显示徐翔在两周时间完成了快速布局到快速出仓。不过,重走敢死队路线,或许只是特殊极端行情下的短期行为。
对于如何控制回撤,徐翔本人曾介绍,止损要坚决。投资一定要设定止损线,一旦股票走势触及止损线,要坚决止损。根据个股的弹性不同,止损线的标准也不同。如果对公司的基本面没有太大把握,可容忍的浮亏就很小;如果对公司的基本面非常有信心,即使出现较大下跌,也会持续持有。
近年来,敢死队转型的不在少数,不少明星私募加大对定增的布局。其实,近年来真正让徐翔赚到大钱的不是某只妖票,而是定向增发。
从去年以来,泽熙的诸多重磅手笔都是通过协议转让、大宗交易、举牌等方式进行投资,典型的有文峰股份(601010)、工大首创、美邦服饰(002269)等,另外,通过定增的方式介入了华丽家族(600503)、华东重机(002685)、赤天化(600227)、大恒科技(600288)等公司。
相对于二级市场盯市交易,大宗交易尤其是定增能够获取较大的折扣,从而让投资具备较大的安全垫。比如去年华丽家族,泽熙参与的定增价为3.67元,获配的数量为9000万股,尽管该股股价从高位回落了66%,目前泽熙仍浮盈157%,折合5.18亿元。
擅长重组股积极表达股东诉求
泽熙对于重组股偏爱有加,大多数属于外延式扩张,在坚持主业的情况下通过并购开拓新业务。同时,属于主业的转型也是徐翔的大爱。徐翔介入的重组股多为传统行业,冷门股,进入时业绩通常比较差,比如大恒科技、华东重机、美邦服饰、赤天化的2013年净利润下滑至少都在50%以上。并且介入时符合绝对涨幅低、绝对价格低的特征,比如,大恒科技公告前的年内涨幅也在70%以内。
相对于介入时点的选择,泽熙在介入后逐步加大对股东诉求的表达,开始在上市公司控制权和治理上有所行动,积极派员工进入上市公司任职,典型案例有大恒科技、宁波中百(600857)、康强电子(002119),对于介入的个股,也会适时提议高送转等,例如泽熙投资在曾在宁波联合(600051)、黔源电力(002039)的股东大会上提议高送转。
善于逆向思维和利用市场情绪
抄底重庆啤酒和酒鬼酒,是徐翔逆向思维的经典。在塑化剂事件中,徐翔在酒鬼酒打开跌停之际及时选择割肉,在一片绝望之中再度杀回,把自己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通常,泽熙重仓持有的股票,在市场报告一片看好,股价凌厉上涨的时候,泽熙却在悄悄出局,卖出的价格通常是市场的阶段顶部。
用徐翔的话说:“**啤酒不是股票,是彩票。第一次刮出来‘谢谢你’,第二次刮出来还是‘谢谢你’,这时候大家都把它当废纸扔了,但彩票还没刮完,或者说有人相信它还没刮完,万一后面是个特等奖呢?这就是反弹的逻辑。”
股市是多维度的,基本面只是其中的一维。正如巴菲特所说,股市长期是称重机,但短期是投票机。一个精明的投资人,既可以用扎实的基本面研究赚钱,也可以用精准的心理学赚钱。
炒作概念股运作大主题
最让散户称道的,恐怕还是徐翔对于热点概念股的把握。
龙虎榜数据显示,2013年8月,泽熙的席位参与上海自贸区概念投资,浦东金桥(600639)、上港集团(600018)、陆家嘴(600663)等股票在短期之内大幅拉升。2012年的金改概念股全线飙涨,龙头股浙江东日(600113)一个月内上涨200%,徐翔也被认为是背后推手。
就概念股投资来讲,徐翔看好的概念股投资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比如说概念要足够新颖、想像空间很大、有公司确实会受益、通常有政策的扶持、概念出现后后续会有继续的发酵的过程。不过,由于是概念投资,泽熙投资通常是快进快出,参与的时间不会很长,更多只能从龙虎榜席位推测其动作。
私募江湖人物谱之赵丹阳:私募教父股神门徒
被誉为“私募教父”的赵丹阳创造了A股市场上多个第一,2004年,开创了以信托为平台的阳光私募行业,成为阳光私募第一人;2008年,高调主动宣布私募基金清盘,巧妙躲避了一轮熊市;2008年,以211万美元的价格,竞拍到2009年巴菲特慈善午餐的机会。
2013年,赵丹阳回归A股,并于2014年1月发行赤子之心成长和赤子之心价值,目前的累计收益率均保持在30%以上。
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赵丹阳管理的私募产品只现身过新华保险(601336)、老凤祥(600612)、全聚德、山西汾酒(600809)、中国国旅(601888)、中远航运(600428)6只个股,体现出主攻消费、集中持股,偏好知名品牌公司的特征,并且在买入前和买入后调研动作频频,以全聚德为例,赵丹阳在正式回归之前就对该股调研,随后在去年2、3季度加仓,直到去年四季度减仓,买入山西汾酒之前,赵丹阳也调研了多家上市酒企。
作为巴菲特的忠实信徒和价值投资的坚定执行者,赵丹阳的一些理念和投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选躺着睡觉都能经营好的公司
赵丹阳认为,一个值得投资的股票一定具备三个特性:好的企业、好的管理层和好的价格。A股市场实际上有不少好的公司,但价格却偏高了,已经预支了未来5-10年的成长,对投资者而言就没有太多的回报。一个成熟的投资经理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理想的价格,宁可错失,不可冒进。
应该以实业眼光看待投资,具体选股的时候,要看公司有没有护城河或者垄断性,一个公司长期未来的确定性是最重要的指标。首先这个公司有长期存在性,再看管理层,要选躺着睡觉都能经营好的公司。当这两个条件都满足,再看估值。价值投资一定是合理的价格,合理的内在价值,没有完全定量的标准,假如说成长性有10%,市盈率只有8倍,相对成长,足够便宜,更喜欢这样的公司。
好股票要集中投资和长期持有
一旦选好股票就集中投资、长期持有。赵丹阳认为,好的企业像钻石一样稀有,一旦发现就要重仓投入、长期持有,不要频繁交易,高昂的交易成本是长期投资的敌人。风险的控制不在于投资目标的分散程度,而取决于投资目标的真正内在价值。
如果买入后碰到跌了,而基本面没有变化,有新的资金应该加仓。能控制好交易纪律,即使下跌,还应该坚守。
不轻易“下注” 草根调研有窍门
赵丹阳是国内草根调研的先驱,他认为,投资不能指望运气,再高超的技术分析也不可能永远是对的。上市公司真实的营运状况、现金流和资本回报率是调研的三大重点。对一个企业长期深入的了解,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选择。
投资宁沪高速(600377)前,赵丹阳曾专门制订在其各个路段实现“数车”的计划,并亲自到收费站蹲点,以了解其车流量的实际情况。
2001年买进同仁堂(600085)前,赵丹阳考察过同仁堂公司10多次,还对其供货商和经销商都进行了专门探访,甚至还向同仁堂的竞争者――广州药业了解市场实情。另外,还自己到药店看同仁堂六味地黄丸瓶底的生产日期,侧面了解其库存情况,并到各大中医院去了解医生对同仁堂药品的评价。
2001年的“银广夏”事件,赵丹阳在调研过程中,没有单纯依赖银广夏提供的数据,而是直接查看了银广夏天津工厂的耗电量,发现每月用电额度仅为上百度,从而识破了骗局,避免了损失。
用怀疑一切的眼光看待企业的报表和公告,拜访企业的客户、原材料供应商、电力供应商等等,倾听竞争对手的评价,从不同的侧面收集这些企业的一切情况。赵丹阳的这些调研思路和方法,直到现在仍具有借鉴意义。
私募江湖人物谱之王茹远:找到你的核心能力圈
从公募一姐到奔私成立宏流投资,王茹远头顶“互联网投资女王”的光环,近年来,将科大讯飞(002230)、东方财富(300059)、朗玛信息(300288)、银之杰(300085)等一干牛股悉数收归账下。
王茹远对于互联网科技股的成功投资与她学习了七年计算机,曾在腾讯、Tom等知名IT公司工作过有关。之后又担任海通证券(600837)传媒及互联网行业分析师,2008年,她的一篇《潜力巨大的高速成长行业》旗帜鲜明的判断互联网行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率先提出国内互联网行业上市公司板块将在1-2年内形成,如今互联网广告、游戏、电子商务各个细分行业的爆发均已成为现实。
几年前研究重点覆盖生意宝(002095)、焦点科技(002315)、神州泰岳(300002)、同花顺(300033)、东方财富、顺网科技(300113)等,为她担任基金经理储备了大量“牛股”资源。巴菲特说过,不买核心能力圈之外不熟悉的公司,一贯的职业经历和丰富的研究调研积累,王茹远在成长股领域投资得心应手,看得准、拿得住,并不偶然。TMT——正是她的核心能力圈。
王茹远成功对我们最大的借鉴就是——我们自己的核心能力圈在哪里,投资中的长板和短板又在哪里?
同时,互联网公司目前乃至未来都代表了A股投资的潮流,王茹远把握互联网公司的思路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王茹远认为,选出好公司要关注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看公司所在行业是不是存在巨大发展空间。行业发展趋势好,在可预见的时间内能够有持续向上的景气度。例如互联网金融和4G概念,虽然市场都炒得火热,但发展趋势却是截然不同的。互联网金融虽然存在一些负面因素的干扰,但从大方向上来说,互联网金融正在颠覆传统金融,是趋势明确向好的景气行业;而4G投资能带来的利润空间正在递减,毛利率下行是大概率事件。选择一个行业的时候,如果这个行业总共就几十亿的空间,再怎样也不可能成就一个上千亿的公司。细分行业市场规模的大小、增长潜力、企业在价值链中是否具备主导地位、是否具备成熟的盈利模式、产品的用户体验、用户规模和用户黏度都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二是看管理层是否具备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可靠、诚信的态度。互联网发展很多取决于人,包括VC等投资公司,可能更注重的是公司的带头人,公司的核心灵魂人物是不是有远大的抱负,是不是能持之以恒,不偏离主业,能踏踏实实的做一件事情,企业领袖必须具有远见卓识。投资失败有多种原因,但99%以上都是因为人的问题,而不是因为商业模式等。
三是要善于把握行业的拐点,公司的拐点并不单纯以业绩为标志,看当期业绩容易错失牛股,抓行业拐点需要对行业有较高的敏感度。当期可以不赚钱,但可预见的期间内,其业务发展与盈利能力是可以判断的,有助于把握其发展的拐点。
四是不能恐惧当前的高估值,高成长意味着一定是高估值的,互联网公司估值与消费股估值相比,是一个巨大的颠覆,高估值反映的是未来预期,存在不确定性,需要按它可能拥有的东西来推算它未来可能获得的盈利,比如拥有的用户、业务模式,来推测未来两三年潜在的盈利能力。一个公司未来股价的真正空间更取决于投资者对行业的判断,不要过多关注上市公司当期的数据和利润。
五是对调研的重视,拒绝挖消息、赌预期。调研前需对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上下游以及同类竞争对手做深入了解,实际中,上市公司对抱着诚意来的投资者更加尊重,如果能从行业或公司业务更加专业的角度来和上市公司交流,就能获得更加充分的信息。同时,要重视和卖方、同行进行有价值的沟通。对于同行,自己至少要在某个领域了解得比别人深入,这样才能与同行交流有价值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