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11日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企业合并潮爆发 谁将成为下个合并的巨头

优酷和土豆在一起了。

京东和易讯在一起了。

南车和北车在一起了。

滴滴和快的在一起了……

细细扒一下,商业世界太神奇,两家闹得不亦乐乎的公司,曾经还在网上对对方口诛笔伐,甚至连续问候对方母亲或想做对方干爹,可知山不转水转,一夕之间就拍手言和。

商业社会,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不共戴天的仇敌,在一起的背后是怎样的逻辑?有何重大启示?

我们更关心的是:谁将成为下一对合并的巨头?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几起比较大的仇敌合并事件,从中找出“共性”。

第一件,著名的优土合并案。

话说这两家公司也是一对老冤家,当初的视频市场竞争的火热程度丝毫不亚于打车软件市场,烧钱的程度也是有的一拼。

优酷和土豆又是当时的老大和老二的地位,为了版权的事,互相指责对方,口水仗也不知道打了多少次。结果是,2011年12月还在打官司,互诉对方侵权,索赔达上亿元人民币,到了2012年3月,两家同吃一锅饭。

市场老大优酷,并了号称老二的土豆,后者创始人王微挂了个顾问头衔另行创业,基本上就是离开了。

土豆网作为一个独立公司可以认为不复存在,因为现在舆论上已经很少单独提起它,经常提的一般就称为是优酷土豆。

第二件,腾讯导演的一场资本大戏:京东易迅合并案。

在3C领域,作为B2C,京东可称老大,易迅大概可以称老二—那个舶来的新蛋都不知道排哪里去了。易迅是把京东当成死敌过的,还成立过什么“打猫狗指挥中心”,内部口号叫“打死天猫,干死京东”。一眨眼,两家就好上了,至于结果嘛,易迅也很难再说它是一个独立公司了吧?

第三件,南车北车合并案,巨无霸诞生。

2014年12月30日晚间,距离新年仅一天之隔,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发布合并预案,中国南车吸收合并中国北车。

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都是国资委管理下的央企,2000年南车、北车两大集团成为独立的竞争对手,业务按地域划分,南方的企业划归南车,北方的企业划归北车。

当政府极力向全球推介高铁生意时,显然,并不希望看到两兄弟在窝里斗、互掐的局面。

其实,合并的逻辑在于实现1+1大于2。南车、北车合并后,虽会减少恶性竞争,也会避免资源浪费,尤其是海外业务方面,可以形成一个拳头。巨无霸正式诞生。

第四件,也是最近炒的最热的寡头合并案,滴滴快的的合并事件。

2015年2月14日,情人节,相爱相杀的“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宣布在一起了。众人纷纷开始诧异起来,要知道这两家打车软件,一个依附腾讯,一个委身阿里,曾经烧钱真似烧纸钱似得,狠砸过十几亿银子,准备熬死对方的派头也是摆得十足的。

这就是市场中的老大吞老二,根据它们各自的市场优势,亦可称为“寡头合并”。滴滴快的不知道谁老大谁老二,但它们两个占据了市场前二位,是可以肯定的事实。

从以上“共性”,你会发现:其实,寡头合并是有内部逻辑可循的。

其一,这个市场有前景。这点很重要,如果没有太好的前景,合并应该说是一种“抱团取暖”的策略,但有前景,可以视为“合兵一处共同做大”的攻击性策略。这四个案子,面对的交通、视频、电子商务、打的,都可以说是有前景的。打的本身很难赚到钱,但可以视为一种“出行用车”领域—这个市场还是有想象力的。

其二,消灭竞争对手—这对双方而言都成立,因为最后的确只有一家了,两家的资本方成一家人了。要知道,通过市场竞争的手段,耗费的银子未必比合并的少。从过去的几起案子来看,的确都是有效地消灭了竞争对手。

其三,规模效益。互联网经济的本质之一就是注意力经济,这就意味着它追求“规模效应”,规模越大越好几乎是真理。做大规模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就是同类项合并。

以滴滴和快的为例,作为打车软件,有两点符合移动支付的要义:有高频场景、有小额支付。它的本意可能不是为了赚钱,而是通过这个培养用户移动支付习惯—笔者一直是这么看待两家狠砸银子动机的。如果有一方(无论是腾讯还是阿里),认为这个习惯已经养成,已然不再需要通过它来完成移动支付习惯培养,那么在价格合适的情况下,放弃撤退,也不是不可能的。

看看,多少曾经的撕逼的仇敌,最后却走到了一起。滴滴和快的入境出境和当初的优酷、土豆很相似,都处于行业老大、老二地位,占领者绝对的市场份额,但是需要大把烧钱,同时又要跟其他同行抢资源,两年的巨额砸钱,但两家都未单独取得绝对市场份额,同时面对Uber、易道等近期发力,两家考虑合并其实是个明智之举。

以上四个案例中,涉及的领域分别是:视频、电子商务、交通和打的。这些领域市场空间想象巨大,还有什么领域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合并案?

作为商业模式的观察者,在长期的观察和思考中,最近,一家名为秒赚的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引起笔者的浓厚兴趣。

“看广告能赚钱,打广告不花钱。”它的商业模式值得玩味。

秒赚的模式是基于移动终端的广告精准分配平台,而这个项目的颠覆性就在于,将传统广告平台的主要广告收入拿出来返利给看广告的用户,以“看广告赚钱”聚集用户、收集数据。然后,通过对用户地域、年龄、性别、爱好、工作等大数据分析,精准地分析出不同企业的潜在用户,从而实现广告的精准营销

对于商家而言,广告内容自定,可以用商品冲抵广告费,而且是广告看了之后再付费。而在秒赚平台上的用户,通过碎片化时间“看广告”,每天可收入10元左右,通过推荐粉丝注册机制,每天最高能收入上万元。这些收益既能提现,又可以在平台上兑换商品。

秒赚App在2014年3月上线,迄今为止,一年时间已经聚集1000万用户,入驻20多万商家,平台交易额20多亿元。作为移动互联时代的“坏孩子”,秒赚的横空出世让人眼前一亮。

与此同时,传统广告的典型代表—分众传媒,利用人们在等待电梯时的眼球闲置、电梯内外空白、显示器挤压和写字楼地下室放置服务器的机会,将电脑显示屏挂在电梯口和电梯间内,让人们在等待电梯时和乘坐电梯时不再感到无聊,而是向其播放广告,再向广告发布商收费。

本应说,从当初“广而告之”过渡到“分众传播”,是一种进步。以前在电梯的封闭空间里,人们只能选择看广告,但现在有了手机,如果广告没有提供消费者感兴趣的信息,那么躲避广告的成本很低—低头看手机就行。

但是,商家需要一种新的广告投放方式,保证能够将广告精准送到自己的目标客户手中。无疑,秒赚成为颠覆者。

分众传媒和秒赚,一个作为传统广告的继承者,一个作为传统广告的挑战者,都占据着巨大的市场份额。

但是,“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长处和弱处。“一山不容二虎”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可以推断,如果分众传媒和秒赚“在一起”,携手共进,优势互补,赢得先机,那画面就太美了!

商业社会,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拔剑弩张和打情骂俏往往就是一瞬间的事情。而推动这些改变的,当然是出于理性的市场考虑,至于那些曾经说过的你死我活,有谁会真的关心呢。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一份记载失败的成功者简历》
这是一位伟人的简历。
22岁,生意失败;23岁,竞选州议员失败;24岁,生意又一次失败;27岁,精神崩溃;29岁,竞争议员;31岁,竞选选举人失败;34岁,竞选参议员失败;37岁,当选国会议员;39岁,国会议员连任失败;46岁,竞选参议员失败;47岁,竞选副总统失败;49岁,竞选参议员两次失败;51岁,当选美国总统。
他就是美国总统林肯。可以看出,在林肯的一生中,失败占了大多数,但最终他却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管理故事哲理
任何人的一生都充满了坎坷与机遇,成功的关键在于你是否能越过坎坷,抓住机遇。而我们能否跨越必然经历的失败,就在于我们能否从心态上把失败当作我们奋斗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的句号才会是成功。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