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点还是金融属性 P2P不属于互联网金融
当前一些互联网金融给人的感觉还只是简单的互联网金融,例如余额宝就是把募集基金的方式移到了线上而已,这样的方式可否持续,以后会向什么方向改变?对此,冯鹏程教授解释,有观点认为,互联网企业,介入了金融领域,才是互联网金融。金融企业使用互联网手段,则不是互联网金融,而是金融互联网。但这样生生把他们俩割裂对立开来似乎不太可取,用金融的思维做互联网,或者用互联网的思维做金融,无非争论的是谁服务谁的问题。更多内容请登录证券时报网财苑社区http://cy.stcn.com)其所认同的互联网金融不仅仅是把原来线下的金融产品放到网上去贩卖,更多的是用互联网的“精神”来做传统金融行业做的事,而传统的互联网精神是什么?是开放,是平等,是协作,是分享,是去中心化,是客户体验至上。从短期来看,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核心点还是金融属性,互联网还只是工具而已,大体遵守的还是金融规则。
此前有人指出互联网金融必须有几个要素: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移动支付。不少财苑网友对现在的P2P是否属于互联网金融存在疑问,冯鹏程教授指出,国外最具有互联网金融属性的P2P在中国因为没有有效的风控被做成金融互联网模式,p2p公司直接介入交易,成为交易的一方,使得本来应该是金融脱媒的互联网金融,成为了还是无法脱媒,需要他自身信用附加的模式,本质上成担保公司,部分的P2P,甚至成为了银行,利用构建资金池,让自己成为了一个没有牌照的银行,这种变形,其实是已经典型的背离了互联网金融应该有的模式了。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中国经济有利
当前,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总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占全部货币基金的40%,客户数量超过8100万户,约占全部货币基金客户数量的95%,互联网金融产品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冯鹏程教授认为,这是因为在银行低存款利率和高贷款利率背景下,金融投资产品和小企业融资渠道相对缺乏,像余额宝这样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让用户存取更方便,收益率更高,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微小企业旺盛的资金需求,这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是非常正面的,因此就受到了欢迎。更多内容请登录证券时报网财苑社区http://cy.stcn.com)从另一方面来说,互联网金融是推进中国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的战略性力量,可以推动中国金融行业的根本转型,包括利率市场化、金融产品创新一系列的改革。对个人消费而言,将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提高消费的质量和水平。虽然有人说,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没有对社会创造实际效益,反而推高了市场利率,对经济不利,这种说法是没有道理的,但是互联网金融会积极推动中国金融行业的利率市场化和金融产品创新,从战略层面打破金融业垄断,长期来看,对经济是有利的。
监管应变通 互联网理财产品是未来理财的方向
当然,随着宝宝军团已超万亿,随之而来的风险肯定是有的,冯鹏程教授认为,像类似余额宝这样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风险是小于传统理财产品的,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风险,监管是一个大家关心的话题,冯鹏程教程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更多内容请登录证券时报网财苑社区http://cy.stcn.com)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更多内容请登录证券时报网财苑社区http://cy.stcn.com)这是他首次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事实上,自去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金融领域最为热门的词汇,余额宝、理财通、微信红包、嘀嘀打车、P2P贷款……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衍生创新让人目不暇接。但是,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发展、监管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所以,要适度监管,处理好鼓励支持与适度监管的关系,不能以监管为名扼制金融创新,对互联网金融应该“支持”,不要用银行的办法管死。
与此同时,有券商发布报告称,目前银行业资产质量压力不减,不良贷款率依然持续上升,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使得银行业中期基本面堪忧。商业银行又如何与“宝宝”军团相抗衡呢?对此,冯鹏程教程认为,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传统商业银行若要巩固自身地位以在新的竞争格局中保持独断地位,须制定出一系列政策。首先,改变经营理念,(更多内容请登录证券时报网财苑社区http://cy.stcn.com)由“产品中心主义”向“客户中心主义”转变。其次,要从经营方式上谋变,深度拓展服务渠道,实现物理营销渠道和互联网虚拟营销渠道的有机结合。再次,要从业务体系上谋变,在互联网上聚集各类商业品种的“金融超市”,以此来提供金融服务。最后,要从战略导向上谋变,实现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有益合作,而非恶性竞争关系。央行的监管及商业银行的反击,短期来看会对互联网理财产品会产生负面的冲击,但从长期来看互联网理财产品是未来理财的方向。所以,传统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的交锋并非“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而是促进中国金融改革的一针催化剂。伴随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入,两种业态的金融服务有望实现深度融合,普通中国民众将享受更为灵活多样的投资选项和资产增值手段,成为这场变革最大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