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其未来现金流(的折现)。这里现金流指的是净现金流,未来指的是公司的整个生命周期,不是3年,也不是5年。折现率实际上是相对于投资人机会成本而言的,最低的机会成本就是无风险回报率,比如美国国债的利率。有些人把自己生意中有限的资金投到股市里实际上往往是不合算的,因为其自己的生意获利往往比股市里的平均回报高。当然,投入多余资金无可非议(听说国内某网络公司买了很多苹果的股票,这属于无可非议型的),可我确实看到不少公司贷着款还要买股票,看不懂啊。
所谓能看懂公司就是能看懂其未来现金流(的折现)。所谓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只是个思维方式,千万不要去套公式,因为没人可以真的确定公式中的变量,所有假设可能都是不靠谱的。其实区分所谓是不是“价值投资”,最重要的也许是惟一的点就是‘投资者’是不是在买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事实上我的确见到很多人买股票时的理由很多时候都和未来现金流无关,但却和别的东西有关,比如市场怎么看,比如打新股一定赚钱〓比如重组的概念〓比如呵呵——电视里那些分析员天天在讲的那些东西。我有时会面带微笑看看CNBC的节目,那些主持人经常说着满嘴的专业名词,但不知道为什么说了这么多年也不知道他们自己在说啥。
所有所谓有关投资的说法实际上都是在讨论如何看懂现金流的问题(如何把事情做对),比如生意模式、护城河、能力圈等等。在巴菲特这里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生意模式,以前虽然也知道生意模式重要,但往往是和其他很多重要的东西混在一起看的。当年老巴特别提醒我,应该首先看生意模式,这几年下来慢慢觉得确实应该如此。护城河实际上我觉得是生意模式中的一部分,好的生意模式往往具有很宽的护城河,好的生意模式往往是好的未来现金流的保障。知道自己的能力圈有多大,往往比自己能力圈有多大要重要得多!
安全边际不局限于价格
我觉得安全边际实际上应该指的是能力圈而不仅仅是价格。在自己能力圈内的生意自己往往容易懂的多,对别人不确定的东西往往对自己是很确定的。比如当年我投网易时,市场不看好的原因是很多人觉得游戏这个市场不是很大。而我自己由于在这个行业里时间很长,所以很确定这个市场非常大(但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大,事实上最后的结果比我看到的还要大)。
不要轻易去“扩大”自己的能力圈。搞懂一个生意往往是需要很多年的,不要因为看到一两个概念就轻易跳进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或地方,不然早晚会栽的。比如有的朋友跳进印度市场,有的朋友跳进日本市场。
我总是假设市场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非常聪明的,除非我发现市场确实错了(这句话是针对“逆向操作”说的,逆向思维很重要,但逆向操作和随波逐流都是不可取的,最重要的是理性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问段永平
1、怎样看待犯错
段永平:我不知道这里所提巴菲特的原话是什么,我只记得巴菲特说过大概这样的话:第一,不要亏钱,第二,不要忘记第一条。我个人理解他老人家在这里讲的是投资安全的问题。如果一个人投资到他不懂的东西里就有可能亏钱,所以要避免。这里并不意味着巴菲特就不会亏钱,事实上他亏过的钱的总额比我们谁都多,因为他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光是他投在康菲石油上亏的钱就有几十个亿美金啊。我一直没看明白他为什么要投康菲石油,或许他也犯了以为看懂却实际没看懂的错误?但是,巴菲特有今天,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他很少犯“原则性错误”,也就是说,他认为他能力以外的事他坚决不碰。几十年下来,他犯的错远远少于同行,仅此而已。
巴菲特之所以是“巴菲特”,最重要的就是他能坚持做正确的事,也就是原则性错误的事不做。比如:他认为他“不懂的事就坚决不做”。我从巴菲特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也就是这个。
2、对企业来说,“做对的事情”是如何判断的
段永平:简单的东西不容易,“作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就是简单不容易的典型代表。其实从外人的角度来看,我无法判断吉利的收购案或联想的收购案对他们来讲是否是件对的事情,但他们最后自己都会知道的。
巴菲特说“不做不懂的东西”,同时他认为自己不懂高科技的东西,尤其是不懂高科技的“变化”,所以他就不太愿意投资高科技。而且他如果投的话,就会变成在做一件他自己“不懂”的事情,也就是“不对”的事情。
在“做对的事情”的过程中,人们为了“把事情做对”是会犯很多错误的,这是学习的过程,一定要和做不对的事情分开来。
关于并购,我可以讲一个我的简单理解。如果当有人本着“大不一定强,不大则一定不强,所以要做强则先做大”的想法去并购的话,那结局一定是很难看的。韦尔奇的自传里写过一些关于并购的原则,你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3、假如某个企业预测2年大概每年有20%的增长,但突然有一年增长了80%,而行业也就20%不到的增长,大概增长的原因是因为降价打压对手,同时对手这一年也做得确实不好,那么此时是否可以认为企业有些急功近利了,而这个增长如果不可持续,而市场却认为可持续,那这个价格看起来就高估了不少,这个时候这个企业是不是应该继续持有,还是可以作为一个卖出点先卖出看看再说呢
段永平:我认为,一般来讲,对企业而言降价就有点像核武器,能不用就别用,最后对谁都没好处,主动用核武的属于……根据你说的资料没法判断该不该卖,好企业也可能会犯错的。我一般看到企业犯错时,主要判断这个错是“做了错的事情”还是在想“把事情做对”的过程当中犯的错。任何人在“做对的事情”的前提下,在为了“把事情做对”的过程中都是会犯错的,这种错误也可能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短期损失,但长期而言却可能微不足道;而另一种错误的损失却可以是致命的。
4、《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吉姆·柯林斯)与《追求卓越》(汤姆·彼得斯)相比,段总更倾向于谁的理念
段永平:“好公司”的定义是什么?“失败”的定义是什么?没定义怎么讨论?如果“好公司”的定义是那些做事“成功率”远高于一般公司的公司的话,那么”失败“的定义就该是那些高“成功率”外“失败”的那些个案。
所谓的“好公司”,我觉得应该是有原则的公司,不是单纯利润导向的公司;是那些知道要做对的事情(或者说,知道什么样的事情不该做),然后去追求高效率把事情做对的公司。
事情做对的过程是个学习的过程,谁都会犯错误,好公司也不例外。有时候这些错误也可能会致命的,如果你把这些叫失败的话。
知道“概率”的意思吗?真的知道吗?巴菲特买错过很多只股票,每一只错误的股票都可以被称为“失败”,巴菲特“失败”吗?
5、快鱼吃慢鱼,慢即是快,中间的尺度该如何衡量?什么时候该快?什么时候该慢?比如张裕、洋河蓝色经典,该怎么衡量呢
段永平:其实类似的东西前面从不同角度说过若干次了。快鱼吃慢鱼指的是效率问题,也就是把事情做对的能力问题。但做对的事情总是要放在前面的,两者并不矛盾。在自然界里,好像“快”的动物的生存能力也是比“慢”的动物的生存能力弱的。
记得以前翻过一本书叫《穷爸爸和富爸爸》,初学投资的人如果觉得巴菲特的东西一时不好懂,可以看看这本书,我对投资的基本理解好像和这本书差不多。
不同的人由于懂的东西不一样而投资在不同的投资标的上是很正常的,没有孰优孰劣之分,但短期甚至长期回报有可能会不一样。如果对企业和投资都不了解的人,当S&P500低的时候买指数也是个很好的投资办法。
我理解的投资归纳起来就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折现。这就是我说的所谓的信仰的意思,或者说我是从骨子里相信,不会因为任何影响而动摇。
简单不?对,简单但绝不容易!不懂企业的人绝对没办法看懂未来现金流。所谓懂的人往往也只能看懂自己能力圈内很少很少企业的未来现金流折现,而且还一定是毛估估滴。未来现金流折现的公式?未来现金流折现只是一种思维方式,只有在自己能力圈范围内的公司,投资人才能毛估估看明白。没人真用公式的,至少胜者都是不用公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