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至今差不多五年,你认为中国VC、PE市场经历了怎样的转型?
周逵:市场在转型,倒不是我们企业在转型,其实我们一直按照自己的方式在做,集中领域、实现团队的专业化,以长期的方式来看待投资机会。红杉旗下的基金,尤其是美元基金,LP一直比较稳定。市场转型主要是前几年什么人都可以去VC、PE,机会多少的判断标准就是比IPO做的多少,你投资的公司成长到什么规模,而不是比你做了什么增值服务。经历过金融危机的市场起伏,VC、PE行业也会越来越成熟。
我认为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应该更市场化一些,因为审批,一些特殊管制多了,自然就不市场化了。
这五年,产业格局的变化对你们投资方向有何影响?
周逵:2008年金融危机首当其冲受影响的是外贸出口行业,但是在我们的策略里几乎没有出口项目,我们的投资集中在TMT、健康、消费行业,以及少量能源与环保企业,所以金融危机最主要的压力我们都没有感受到。
红杉在中国是2005年底才开始起步,到2008年时投资公司上市的不太多,我们买的速度稍微慢了点,所以不存在卖的问题。相反到了2008年价格跌下来的时候,买的机会更多。2008年的另一个机会是电商快速发展起来,我们在2009年至2010年的时候投资了许多电商公司,比如唯品会、聚美优品、美团。现在看来看得还相对比较准。
我们在能源环保领域的投资受到了一些影响,主要是风电和光伏。最难受的是2011年、2012年产能过剩带来的危机。消费领域我们集中投资了餐饮、金融、教育、娱乐等领域。餐饮公司今年没有增长,金融和教育领域不错。
近几年,投资人和创业者之间的摩擦事件频发,你如何评价这个现象?
周逵:不同公司情况不一样,你和你最好的伙伴一起创业,怎么可能没有争执呢?争执很自然。只是现在报道特别多,以前可能更多,但没有被报道出来。我觉得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契约精神的建立过程。我们投资和被投资的基础都是在规则和契约保障下的一种信任、信用,其次才是大家利用各种资源,支持一个新事业。
你别去冒不该冒的风险。如果一个老板把全部时间都扑在企业上,投资人也这样,双方有契约关系,利益分配都很清楚也有共识,吵架就会少了。如果老板行为不对,那他是有惩罚的,惩罚就是他的事业会受损,再次就是生意。我们VC投资的大多是创业型公司,这些创业者比成熟企业的创始人会好很多。
今年互联网行业许多中型公司被大公司投资或者收购,这意味着什么?具有产业背景的投资机构快速成长对你们有什么影响?
周逵:首先,确实有很多值得买的公司,市场发展很快,不断有新的场子另开一局,说明创业者机会还是很大;其次,这些大佬,以前实力不强,现在实力都变得很强,他们对新一局的渴望程度与时间压力,都比以前更高;再加上他们也有了更多的钱。几方面的因素叠加,并购的频度就会加快。
总体来讲,他们积极并购对我们是好事情,以前我们将项目卖给他们很难,也卖不出好价钱,当他们能更好的利用资本来发展时,许多项目会卖个更好的价钱。但同时,你的对手又多了一种竞争策略,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