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8月14日第一届 创业板 发审委的正式成立,我国创业板的推出开始进入倒计时。很多创业企业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改制。企业改制 上市 ,是从非公众公司转化为公众公司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一个经营逐步规范化的过程。财务报告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反映,经营的逐步规范化过程必然会在财务报告中得到反映,并对财务报告的质量产生影响,而高质量的财务会计信息是 资本市场 健康发展的基础。我国的创业板推出在即,如何提高创业板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是监管层、拟上市企业和注册会计师共同关心的话题。由于创业企业有着不同于主板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创业企业在编制首次发行股票申报会计报表时有其特殊的考虑因素。下面结合创业企业首次发行股票的要求和创业企业的经营特点,谈谈创业企业经营不规范问题对首次发行股票企业申报财务报告的影响及相应的对策。
一、创业企业改制中的不规范问题
创业企业的不规范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一般来讲,创业企业编制首次发行股票申报会计报表时,外部、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可能对财务会计报告产生不利影响。识别创业企业的不规范因素对财务报告的不利影响,确定恰当的应对措施,是确保创业企业首次发行股票会计信息高质量的必要条件。
1.从外部看,创业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及自身的市场地位对会计信息质量存在不利影响。创业企业大多位于产业链的末端,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较大。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变革 是渐进式的,这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致使企业的经营环境不够稳定,特别是对创业企业影响较大。经营环境的不稳定性以及创业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可能导致创业企业经营活动不规范,如市场推广的不规范、成本费用控制措施的不规范、股权融资的不规范等。
会计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反映,经营不规范可能导致会计核算缺乏合法的依据或财务报告不实。市场推广的不规范在会计处理上可能表现为缺乏合法的原始凭证,如白条问题、发票与经济内容不符等问题;成本费用控制措施的不规范可能导致成本费用信息可信度下降,如内部承包、不严格依法实施废物处理、不履行或仅部分履行对员工的责任等导致成本不完整;股权融资的不规范则可能表现为实收资本不到位。
2.从内部条件看,创业企业的规模和财力对财务报告质量存在不利影响。创业企业规模小,具有高成长性,这决定了其在维持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等方面资源紧张。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既需要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也需要一套设计合理、执行有效的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体系,但这两者都需要企业付出较高的成本。由于资源有限,创业企业在处理发展和规范的关系上,一般优先考虑发展问题,将更多的资源优先配置在技术研发、 市场 营销 等方面,对 财务管理 和会计核算的投入往往不够。而且,在未上市前,创业企业往往是个人股东或家族所有,股东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本身要求较低,容易导致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不高,财务会计报告相关的支持性文件可能保存不完整。一旦启动改制上市工作,需要对财务报告进行规范,必然涉及到对原有历史财务报告的调整。这种调整一方面是会计制度变化带来的会计政策的调整,另一方面则是会计差错的调整。会计制度变化带来的调整一般比较简单,而实施会计差错调整,则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基础,如果原始会计核算基础与编制申报财务报表的要求差别较大,财务会计资料保存不完整,可能构成会计差错调整的障碍。
二、创业企业改制中不规范问题的处理对策
1.正确看待不规范问题。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创业企业的经营不规范有其特定的外部和内部原因,在实施股份制改制和上市时,应该正确看待不规范问题,客观评价不规范问题的影响,并通过股份制改造等工作,在中介机构的帮助下,逐步规范经营活动,以满足上市条件。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企业成功发行并上市的基础条件,但创业企业的经营不规范可能导致会计信息质量较差,造成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存在问题。如何在会计上正确处理经营不规范,关键要客观分析经营不规范的性质及其对会计报表的影响。
财务会计信息是历史信息,会计报表讲述的是一家企业昨天的故事,反映的是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实务中,历史上的不规范交易和事项根据其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可以分为两类:可调整的事项和无法调整事项。可调整的事项是指交易记录的原始资料较充分,可以根据公司法、税法、证券法等的要求,采取补救措施,改变原有交易的不合规情况,同时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调整原有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使申报会计报表符合相关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规定,公允表达申报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例如历史上的实收资本不到位的问题,可以通过股东弥补的方式来调整。无法调整事项则是指交易记录的原始资料不完整,无法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实施补救措施;或者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实施补救措施后,由于交易的特殊性,会计信息质量仍然难以满足上市要求,例如申报企业历史上采取的成本控制措施不规范,在依据会计准则调整报表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出现矛盾,无法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