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工作中的一个癖好,就是收集展现一些中国财务顾问的贪婪、欺诈的故事。不幸的是,有太多这样的故事和财务顾问,以至于我无法精确地一一记录下来。
超过600家中国企业在无监管的美国OTCBB(场外电子柜台交易系统)市场
上市
,这些企业分布于各行各业,唯一将他们联系起来的因素是,他们都曾遭受“顾问”的怂恿和抢劫。还有很多其他中国企业寻求在美国或者香港通过反向收购上市。有些交易取得了成功,一些中国企业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借壳上市。然而,在这类交易中,无论是已经完成还是正在进行的,“顾问”都会迫使企业付出巨款而装入他们自己的口袋。
最近在上海,一位朋友向我讲述了一个财务顾问如何为贪婪设立了一个新的标杆的故事。
我的朋友任职于一家优秀的
私募
股权投资基金,这位财务顾问向他推荐一个项目。我已经对这类财务顾问从企业老板身上搜刮钱财的伎俩非常熟悉了,一般包括数以万计的“尽职调查费”,假冒的“监管部门批准”和推荐与之关系密切的律所为客户做很多并不需要的法律工作。
但是,在这桩交易中,这位“顾问”不仅要求收取融资额7%的费用并进行了所有“常规”的搜刮。更石破天惊的要求是企业在完成融资后送给他10%的企业股权作为费用的一部分。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顾问在财务上有多么无知吧。如果照此条件达成交易,那么假使
私募基金
购买了企业20%的股权,就会立即被这个顾问稀释成18%,显然,没有任何一家私募基金会接受这样的条件。
比之真正帮企业获取
私募股权
投资,这个财务顾问显然对如何诈骗企业家更在行,他通过费用和股票认购权的形式,将至少17%的投资额占为己有。
为了让企业老板同意付给他10%的股权和其他收费,这个财务顾问把这家企业的融资前估值提高到足以吓走任何正常的投资者。结果是:这个财务顾问无法成功为企业筹到钱,老板浪费了时间和金钱,同时也丧失了任何在以后获取私募股权投资的希望——哪家PE会愿意投钱给傻到愿意与财务顾问签这种协议的老板呢?
这类财务顾问设计的交易结构都是损害客户的利益以谋私利的,他们的做法会给企业在日后筹集基金造成更大的困难,这或许是这类财务顾问给企业造成的最重要的伤害。
我确信,一些读者,尤其那些以为中国企业做OTCBB或反向收购为生的财务顾问,会认为是企业老板的过错。这种观点无论在专业上还是道德上都是错误的。
我一贯支持“买主须自行担心货物品质”,但这是一个例外。这些“顾问”利用中国企业家的轻信和财务上的天真,用欺诈和半真半假的陈述诱使企业家卷入几乎注定会损害自身利益的交易,而以此自肥。
企业家是每个经济体发展的生命线,他们创造工作和财富,增强社会的选择性和经济自由,在中国更是如此。在很大程度上,欺诈企业家,就是欺诈整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