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战略航向
在企业金融管理中,首先要把控的是战略,这是企业船舰躲避“暗礁”、确保大方向的关键。只有在正确的战略引导下,才谈得上各种技术手段。而判研国家经济形势,明确企业大环境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未来走向,则是制定战略的前提。
金融危机之后,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双重刺激下,中国经济开始企稳回升。然而,货币投放速度过快也带来了新的金融风险。2010年初始,央行大力回收流动性,银监会限制贷款发放数量与节奏,政府专项监管部门已经开始闻风而动。
某外贸型央企的CFO赵华表示:“在这一轮经济中,应对金融风险最大的‘暗礁’是对政策的预估、理解和把握不准确。他认为,目前我国融资渠道比较窄,由于企业信用体系不完整和融资体系并不健全,在货币从紧的趋势下,可能出现企业与银行签订了有信贷额度的授信却提不出款,现金流动性受到严峻的考验。此外,银行的贷款政策不可避免地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贷款评估中的行业整体风险、企业个体风险与项目风险三级评估政策,严格限定了贷款企业的范围。因此,企业必须做好判断:企业的前景是什么?在银行的信誉度如何?银行会提供多少支持?特别是经济状况不甚明朗时期,企业在判断未来的增长时,必须把政府的政策考虑进去。
刘岩是一家制造型央企下属财务公司的总经理,他所领导的财务公司掌控着高达600亿元人民币的金融资产,相当于两个中级城市商业银行。对集团来说,财务公司扮演着企业“内部银行”的角色;对银行来说,他们又是企业方的代表。2008年到2009年的复杂经济环境中,刘岩带领的财务公司为企业赢得了巨大效益。在谈到近两年的成绩时,刘岩将“稳健”当作制胜法宝,而“稳健”的前提,就是对大环境的准确判断。
明确投资重点
刘岩认为,投资趋势比投资产品更重要。“从公司理财的角度来说,用钱做项目,必须看大趋势,看不清楚的就不要做。”正如股神巴菲特投资比亚迪,即便比亚迪的汽车不是最好的,但电池却是一流的。跟着趋势走,投资就不会输,只是多赚一些和少赚一些的差别。“企业的投资一定要关注效率,在 经营管理 上保持正向的现金流和充沛的资金,只有自身现金流充足,才能弥补或有的损失并为下一步经营做好准备”。
2009年,银行信贷理财产品出现了井喷。据晋益财富统计,2009年1月至7月,银行信贷理财计划共发售1000多款,而2008年同期不足900款。而在这种“资产证券化”操作的过程中,存量资产打包渐成主流。
赵华表示:“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是基于银行的贷款或交易,存量资产打包通过把收益率提高吸引投资者的关注,但如果贷款本身存在缺陷,则是向投资者转嫁了风险。”而这种曾被商业银行奉为“一箭多雕”的上上策也于2010年初被银监会发文禁止。
刘岩则表示,对于企业来说,有很多办法控制投资风险。“真正的风险控制,在于制度的设计和执行。对于任何一个拟投资的项目,第一步都是要做综合评价或尽职调查。评价有很多方式。按照正常的逻辑,要先看行业,看该行业在国内是不是重要行业;进一步看市场份额,是否有人认知,从认知到形成商业价值需要多长时间。通常来讲,国外的风险计量工具在国内用不上,股市晴雨表不明显,部分投资人对经济是否向好稳定并不是很有信心。所以在2009年年底出现了报表业绩亮丽的银行股领跌的怪现象。”
设计合理结构
目前,我国金融产品日益丰富,这为CFO们更好地避开金融“暗礁”提供了条件。
2008年,当股市涨到5000多点的时候,赵岩果断地将投入股市的所有资金全部撤出,转战债市。“因为股市与基本面已经严重背离了,我们不会去挣最后一分钱。股市强,债市就肯定弱,我们转去拿债,反倒很便宜。这是一个资产匹配的思路。”刘岩说。
赵华也表示,不是所有的金融品应声齐涨,在涨与跌的交错中,关键是设计出合理的金融产品结构,股权投资与债权投资结合、长债与短债匹配。“东方不亮西方亮。”
利率变化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尤其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收入。对于企业来讲,支出是刚性的,而收入则是弹性的。“所谓降本增效,降到一定程度后再降,质量就要出问题了。因此,企业要更多地关注收入。”赵华认为,利率、汇率和税率,都直接与企业收入相关,就看企业在经营中如何匹配。
虽然由于信息的不确定性,企业无法判断利率增加多少,但是从货币政策委员会等其他动向上,却可以判断出某一阶段的趋势。此外,利率产品一定要有结构性,10年至15年的长期利率最好不要做,因为价格是波动的,有贬值的风险。
对于可转换债券的使用,赵华表示,已经有很多企业在着手调整了。发债的目的是融资,但企业并不想把股本扩得很大,往往选择回购还债的方式来处理。
而票据贴现业务,其实质属于短期融资,银行承兑是基于企业的信用。如果企业拿着票据贴现长期占用,一旦资金出问题,还不上应付账款,就会出现连锁反应,连带着银行一块陷入困境。
(文中采访对象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