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任何时候都保持理性,始终坚信自己的独立判断,不随风起舞。巴菲特始终保持稳健的投资风格,在还没有看清楚之前,或者在自己不了解的情况下,宁可持币观望而错失可能的投资良机,也绝不轻易出手。这从他从不投资科技股,也没有参与1998年互联网的投资可见一斑。巴菲特认为,投资者应该是企业分析师,要学会做一个聪明的投资人,而不要做一个冲动的投资人。
第二,不熟不做。巴菲特始终坚持“只投资自己看得明白的公司”的观点,对于前些年来许多大幅上涨的高科技网络股,巴菲特坦承他无法多了解这一产业,所以“避开”他们。巴菲特还认为,如果一个公司的年报让他看不明白,他就会怀疑这家公司的诚信度,或者该公司在刻意掩藏什么信息,故意不让投资者明白,因而,坚决不投资。
第三,推崇长线投资长期持有,并永远投资具有优秀品质和巨大潜质的企业。这两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如果一个企业现实状况不好,未来也无法令人看好,长期持有的理念也就行不通了。巴菲特认为,“如果你没有持有一种股票10年的准备,那么连十分钟都不要持有这种股票。”当然,巴菲特推崇长期投资的前提是,投资的企业必须是一家优秀的具备长期成长性的好企业。
第四,强调投资企业而不是投资股票。股票只是企业产权的证明,投资企业而不是投资股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果投资一家优秀的企业,一定要和企业共成长,而不是只想通过投机买卖企业的股票,获取短期市场差价。这对于我们目前国内的股票市场投资者和
上市
公司的经营者们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第五,要集中投资,不要太多元化。表面上看,集中投资的策略似乎违背了多样化投资分散风险的规则。但巴菲特却认为,投资者应该像马克•吐温建议的那样,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巴菲特认为,一个人一生中真正值得投资的股票也就四五只,一旦发现了,就要集中资金,大量买入。
第六,永远保持平和心态。巴菲特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始终保持着平常心态。不论是互联网狂潮到来之际,还是市场环境风平浪静之时,巴菲特从来都不着急,都很从容。这也是巴菲特所以成为今天的巴菲特的最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