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集中谈了几个令人羡慕、倍感有趣的财富人物的故事,然财富人物一旦成为了故事的主角,他(她)们的故事就停不下来了,成败得失、喜怒哀乐皆有故事,媒体乐意讲,受众大概也乐意听。
凑巧,有许多故事的全球闻名的巴菲特先生这几天又有故事了,据报道,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本月3日宣布,该公司将斥资340亿美元收购全美第二大铁路运营商北伯林顿铁路公司。而但凡巴菲特的“故事”,必然引起轰动,各种说法应声而起,比较多的说法是,“股神”在“豪赌美国经济的复苏”。
从一个角度说,财富巨子们的“故事”之所以称其为“故事”,就在于其所蕴含的所谓“戏剧性”,从小到大,由少到多,积累之快或者慢,道路之顺畅或者曲折,然后再有一点儿“一夜之间”的感觉,那就吸引了无数眼球。
譬如巴菲特,媒体将其奉为“股神”,恐怕源自于其在 资本市场 、确切地说在股票市场的得心应手,呼风唤雨,而就在全球实体经济尚待前面复苏,而资本市场先行一步的当口,巴菲特的大手笔收购铁路实体这个动作,切实让人大为称奇,这也几乎是“一夜之间”的投资模式的颠覆性动作。
从中,我们应该得到一种感悟,财富巨子们的所谓“故事”,就在于“与众不同”,而与众不同的背后,再进一步探究,恐怕就要令万千“粉丝”,梦想者们失望、泄气了,说穿了就是,这些人的“故事”是不可以简单复制的。
听这些故事的时候,可以激动,可以向往,可以赞叹,但却不可以把自己也当故事的角色演绎进去,这样的话,可能带来的不是阅读的快乐,而是失落的迷茫,在一个以财富论英雄的时代,据说机会是“平等”的,有的人抓住了机会,就成功了,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大多数人抓不住这些事后总结出来的“机会”。
我们仔细分辨一下,巴菲特的故事与索罗斯的故事不同,海尔的张瑞敏的故事也与万和的卢楚其的故事大相径庭,当然,人们试图在这些故事中寻找共性的东西,而且试图把这些共性的东西作为“范本”推广于世。但是,如果简单地以这些“范本”为模式去规划未来,谋划行动,就显得天真幼稚。如果巴菲特、罗杰斯、张瑞敏们的故事可以简单地重复,那这个世界就显得热闹而缺乏个性了,千千万万个巴菲特、罗杰斯挤在一起的世界,根本谈不上精彩。
财富巨子们之所以有这么多好听的故事,恰恰不在于他们的“共性”——有钱,而在于他们的个性——钱怎么赚来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故事,讲故事的人之所以有自信,恐怕也有些“鹤立鸡群”般潜意识的骄傲在其中。
有人说这些财富故事可以“励志”,但也可能会误导,任何人讲故事的时候,都是有所取舍的,成功者的故事也不例外,听故事的人别光乐道于过五关斩六将的辉煌,更要细品味走麦城的晦暗。比如,索罗斯在上一次金融风暴在香港败走的不堪。还有一点,商场如战场,“一将成名万古枯”也是铁律,成功站着的就是那么几个,倒下的何止千万。想成为故事讲者的,要有倒下的心理准备,还要有再站起来的意志和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