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的Kickstarter众募平台崛起
众募的概念被人所熟知是由于美国的Kickstarter这一众募平台的兴起,由创业者/创意人把自己的产品原型或创意提交到平台上,发起募集资金的活动,感兴趣的人可以捐献指定数目的资金,然后在项目完成后,得到一定的回馈,一般都是由这个项目制造出来的产品。最典型的成功案例是智能手表Pebble、开源游戏主机Ouya,其它还有什么呢?去年五月,Pebble(人名) 销售 了六万块手表,而这种产品的成品还没有出现。接着,八月份,Ouya(人名)卖出了六万个游戏控制器。这两种产品目前尚未交付,实际上这两种产品还没有准备好生产。有了这种支持者平台的帮助,任何想法的人都可以启动一个新产品的设计生产。
2、中国 房地产 的众募形式
这样一看,众募有点像是预付费型的实物商品交易,不像是在投资。其实这也正是众募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由此展开来看,恐怕我国民众才是最早最广泛采用众募形式的用户和受益者。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国的广大房地产商在建期房之前多是先从房屋购买者手上收取订金,然后再开始造楼的。
除去房屋这种在中国是刚需的商品,其它领域目前还很难找到能广泛采用众募投资形式的产品或创意,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因为若是产品或项目有巨大的投资前景,那用不着众募,各路VC、 私募 就会蜂拥而至、主动送钱上门的。有一定发展前景、想做大的创业企业也会选择天使和 风险投资 去融资,而不会想到用众募的形式。只有非常小众的实物型商品,因为无法从天使和VC那里融资才不得不采用众募的形式。这个就有点像长尾理论所说的那样,需求极低的产品也会有人购买的。
3、众募的投资风险
就像有报道说的那样,风险投资的成功率平均只有30%,甚至有说是10%的,众募的成功率其实也很低,能让大家普遍看好并愿意为之投资的商品实在是太少了。
能搜索到的信息是在Kickstarter上,有将近300万人帮助总共3万个项目实现了融资目标,筹集到的承诺资金额共计3亿美元,更多的就没有了,我们无法得知项目的失败率,失败前后的资金流向,因为信息不透明,也因为缺少监管。注意,这种投资是一种募捐的形式,虽然服务条款上有说到项目发起人有责任兑现给每位支持者回报,如果发起人无法兑现回报,应将捐款退还。但实际上能退还的很少,投资都是有成本和风险的,再说这又不是现成的商品交易,有消费者权益能维护。不过,这比你把钱丢到股市里连个影儿都没看到就没了要好的多。
4、国内的网络众募发展
国内目前的网络众募的平台也不少,像点名时间,积木等等,但能成气候的不多,平台上人少、钱少、创意少,再加上还有个不喜欢付费的消费习惯,发展很是艰难,但不失为一条道路,帮助有创意的人们走到一起、彼此交流,产生更多更好的产品创意。同样也可以由众募做出产品后,再吸引天使或风险投资的注意,接着推向市场。
众募,其实和马云提到的电子商务C2B有点类似,只不过区别在于商品形式不同、阶段不同。
作为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之外的第三种投资形式,它对小众、长尾商品是不可缺少的,虽然不可能像民间投资(借贷、融资)那样壮大,但会长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