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美国 资本市场 尚未回暖,国内 创业板 监管逐渐加强境内IPO节奏减慢,PRE-IPO项目的竞争更加趋于白热化,多家机构逐渐开始向中早期阶段投资。中国VC/PE是否已经到了战略转型的阶段?在日前举办的“2012松禾资本春季 论坛 ”上业内多位大佬进行热议。
VC/PE靠知识技能转型 中国VC还处于婴儿期
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王守仁重申了他几年前曾写过的论点,“创新投资进入了战略转型期”,他指出,中国的VC/PE已经进入了战略转型期,主要从两方面:第一、要靠知识技能转变,不能盲目的追求PRE-IPO的项目,要逐步转向具有自主创新的企业;第二、从盲目的追求募资金额和投资金额,向追求成功率转变。
而赛富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焱对此持不同的观点,他认为,中国的VC还处于婴儿期,在可预见的未来中,没有转型的需要。“中国的VC行业会经过整合和淘汰的过程,才会更健康的发展。”
阎焱称,从VC的角度,盈利模式主要由两种,第一是把蛋糕做大,给企业带来价值;另一种是套利。但在中国有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在人民币基金里,找到一个好的关系进去, 上市 的时候赚30倍PE,过一年解冻期就可以退出赚钱了。这种我们叫做套利的行为,套利的行为是赚钱的,但是它的赚钱机会越来越窄。”阎焱表示。
实际上,据了解,美国 风险投资 早期也曾经历过这样的过程,最终逐渐趋于理性投资。中国的投资领域做到全民VC/PE,主要是过去二三年的时间。“VC真正的盈利模式,是要把蛋糕做大,这种盈利模式不需要太多创新。”阎焱称。
走差异化的专业道路 培养“红苹果”项目
松禾资本董事长兼总经理罗飞从转型的字面进行拆解,“转”即“车”加“专”。“车是指方向,专是指做法,如果不专,车可能会散。”罗飞称。
东方富海总裁兼创始合伙人程厚博指出,转型未必准确,但投资机构的策略调整是必然的。他举了红苹果的例子。中国因为整体投资起步晚,当年市场上有很多成熟的“红苹果”项目,机构可以优先去摘,但当市场转好,大批机构设立后,“红苹果”产量不足,给投资机构带来了新的问题,程厚博调侃道,“从当初项目经理像大爷,到现在企业挑选投资机构,整个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未来要差异化竞争,需要走两条路,第一是专业化,第二是投资阶段适当前移,去挖掘更有成长潜力的企业,或是碰到金融危机的周期性波段的时候能够抵抗的企业。”程厚博称。
松禾资本曾与东方富海投资了 北京 一家WIFI整体解决方案的设备供应商,第一轮由东方富海投资,第二轮由松禾资本与东方富海联合投资。在第一轮投资时,企业团队组建不强,投资风险较大,但东方富海看到其未来WIFI产业发展机会。
当罗飞与程厚博再聊起这段投资经历时,程厚博称,最初这个项目曾差点没有被投资委员会通过,但最终是因为行业项目小组的坚持才最终完成投资。
在专业化方向上,罗飞与程厚博的观点一致,“专业化投向的基金要有专业化的团队,同时需要与专业化的组织架构相关联。”罗飞称。
2012年成PE转折年 中外资机构转型需注重产业链
自2006年股票全流通以后,中国VC/PE行业不断蓬勃发展,2010年创业板开闸,创业板和中小板的财富示范性效应,也让全民PE时代快速来临。在君盛投资董事总经理廖梓君2011年3月底的一篇文章中曾提到,2012-2013年是PE行业的转折年。
廖梓君认为,创投转型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是国家的经济在转型,意味着有所取、有所舍,需要牺牲掉、放弃掉原来一部分老的东西,取的是新兴产业。第二是PE行业的转型,从过去2009年、2010年的高歌猛进、跑马圈地的投资方式理念醒过来,更加注重投资项目的精挑和细选。
而苏州工业园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人王吉鹏对整个VC/PE市场提出了转型的必要,他认为外资机构的团队需要进行转型,要向人民币基金转,“他们要熟悉一些做法,”王吉鹏介绍,外资机构原来投资的企业主要以海外机构、海外上市为主,做人民币基金需要引入相应的投行人员,布局资源都需要话费时间。
另一方面,王吉鹏指出,深圳具有影响力的一批人民币基金团队的机构,也正在进行转型,从最初的1-2亿元人民币基金,到现在20-30亿元基金的募集,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谈及未来有望突出重围,持续发展下去的团队,王吉鹏认为,将产业做深做透,在项目上做产业布局的机构更有可能胜出。“第一、在同一个做产业链整合的事情,同时也增加退出渠道。第二、将美元基金内部的流程化管理、分配制度,灵活的决策体系趋于融合,如果大家找到比较完美的平衡点,这两种类型的团队会在国内走得更强。”王吉鹏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