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从1994年实施中资企业强制结售汇后,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为了鼓励企业扩大进出口贸易,从1997年以来,我国开始逐步放宽企业开立外币结算账户的要求,从而使企业在使用外汇时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
从2005年7月21日开始,我国告别了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作法,逐步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从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2.1%,达到8.11元人民币/1美元以来,截止到2008年11月18日的6.81元人民币/1美元,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经高达19%,这无疑给出口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自此,汇率风险这个词汇也渐渐进入到了人们的视野。
虽然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趋势减缓,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以美国为主要目的地的中国出口企业的压力。然而人民币对欧元汇率的剧烈升值,却不对称地加大了以欧盟为主要目的地的出口企业的压力。因为人民币升值的长期趋势仍然没有改变,所以如何规避汇率风险对企业来说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汇率的波动直接影响到进出口企业进口或出口货物的价格,尤其对一些远期合同更是如此。由于我国对外贸易中绝大多数都是以美元结算的,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后对于进口企业来说,意味着从国外所购买商品的价格相对便宜了,企业的进口成本从而下降;反之企业出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上升了,如果实际价格不能随之提高的话,必然会给出口企业带来损失。
举个例子来说明。一家以生产出口服装为主的厂家与客户签订了总金额10万美元的合同,期限为2个月后货到付款,签订合同时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为6.8259元。在此期间,假设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5%,等到两个月后企业收到国外付款时,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已变成了6.7235,折算成人民币汇率净损失为10240元人民币。再假设企业的利润为10%,那么仅由于汇率波动一项,就造成企业利润下降1.5%,占企业预期利润的15%。
面对目前日趋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企业要求银行提供帮助来规避汇率风险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尤其是一些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他们对远期保值的要求非常高,许多银行也看中了贸易金融巨大的发展前景,针对不同的企业需求纷纷推出了相关业务产品。
目前,企业可以使用的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产品有:远期合同、借款保值、掉期保值、平衡责任、外汇期权、保理和福费廷等,下面就几种比较常见的规避汇率风险工具进行简单的介绍。
远期结售汇业务
远期结售汇是指确定汇价在前,而实际外汇收支在后的结售汇业务。客户事先与银行协商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约定未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人民币兑换外币的币种、金额、汇率以及交割期限。在交割日当天,客户按合同规定的币种、金额、汇率向银行申请办理结售汇业务。由于远期结售汇业务事先约定将来某一日向银行办理结汇或售汇业务的汇率,因此对于一些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有收、付汇业务的客户来说,远期结售汇可以帮助企业锁定当前成本,有效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
远期结售汇的汇率是以市场为基础确定的,其期限有很多种,以当日的外汇即期汇率加减升水、贴水的方式来表现。升水、贴水以及平价分别用来表示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差额,升水意味着远期汇率比即期的要高,贴水反之,平价则汇率保持不变。如果企业在实际收汇或付汇日来办理结售汇业务,无疑等于将自身直接暴露在汇率风险之下,如上面所举例子中那家出口服装的企业。如果企业能事先与银行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就可以将风险控制在 企业财务 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从而消除或降低企业所蒙受的汇兑损失。
以上面那家出口服装企业为例。如果企业在与客户签订合同后,预期未来人民币对美元将要升值,于是要求与银行同时签订一份期限为两个月的美元对人民币远期结汇合同。银行根据市场上两个月后的预期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给客户报价6.7650元,客户接受该价格,合同规定在两个月后的某一天,银行按照6.7650元的汇率给客户结汇10万美元,则该企业就成功将成本锁定在了合同中的6.7650元,可以少损失人民币4150元。
由此可见,远期结售汇业务能够有效地规避汇率出现不利变动时给客户造成的损失,尤其是在当前市场上几个主要国家货币波动比较大的时期,更是受到了企业的普遍欢迎。
应当注意的是,远期结售汇业务的主要目的是有效的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锁定当期成本,保值避险,而非赢利。企业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为了追求未来可能的获利机会,而置风险于不顾。
保理和福费廷
保理是指卖方/供应商/出口商与保理商间存在一种契约关系。根据该契约,卖方/供应商/出口商将其现在或将来的基于其与买方(债务人)订立的货物 销售 /服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以一定的折扣出售给保理商,由保理商承担有关风险。福费廷则是指延期付款的大宗贸易交易中,出口商把经进口商承兑的,并按不同的定期利率计息的,通常由进口商所在银行开具远期信用证无追索权地出售给出口商所在银行或大金融公司的一种资金融通方式。
这两种金融产品既有相似点,又有不同点。相似点在于,通过这两种方法,保理商或提供福费廷的金融机构给企业提供贸易项下融资,企业均可以在即期收到账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远期汇率波动的风险。区别则在于福费廷多用于中长期交易而非短期,通常出现在以信用证为结算方式的贸易交易中。由于信用证是独立于贸易合同之外的独立文件,依靠的是银行信誉而非企业的商业信用,因此,福费廷业务的主要目的是用于避免信用风险,优化企业的现金流状况,而不是保值。
目前,这两种业务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尤其是福费廷作为一种灵活简便、有效的融资方式,在市场上发展非常迅速,许多银行都把该业务作为争夺客户资源的一个有力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在福费廷业务中银行使用Libor加一定的百分点作为给客户的贷款利率,其中Libor(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的缩写)是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即欧洲货币市场上,银行与银行之间的一年期以下的短期资金借贷利率,现在市场上主要使用的有3个月、6个月的Libor。Libor作为国际 金融市场 中大多数浮动利率的基础利率,每日 都在变化,而银行从市场上筹集资金进行转贷的融资成本,通常是几家指定的参考银行在规定的时间(一般是伦敦时间上午11∶00点整)报价的平均利率。
所以企业在采用福费廷业务规避利率风险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海外利率的波动。一般来说,美元升息,美元的Libor利率也相应提高,那么就意味着企业的借款成本也随之增加。针对这个问题,有的银行推出了利率调期交易来帮助企业降低相关的风险。通过该交易,企业可将原有的浮动利率贷款转为固定利率贷款,避免由于美元加息造成的利率升高、利息增长,从而降低财务成本。
外汇掉期保值
外汇掉期保值是国际外汇市场上一种常用的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即在买进或卖出一种货币的即期外汇的同时,卖出或买进同种货币的远期外汇。由此因汇率变化造成的外汇买卖盈亏,可由远期交易的盈亏来弥补。如:客户与银行协商签订一份人民币对美元的掉期协议,分别约定即期外汇买卖汇率和起息日、远期外汇买卖汇率和起息日。客户按照约定的即期汇率和日期在银行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并在约定的到期日按照约定的汇率与银行进行反方向的交易。
从远期来看,人民币还要经历一个逐步升值的过程,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规避汇率风险的重要性,各商业银行也在推出各种金融产品,来帮助企业防范汇率风险。企业在选择汇率保值工具前,需要有清醒的意识,即大多数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都是以防范风险为主要目的,而非赢利,并且应及时和银行进行沟通,选择适合自身条件和特点的工具,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汇率波动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对企业来说,优化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合理调整外汇资产的规模和种类,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拓宽产品市场,则是企业长期发展所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