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到5月,天气慢慢开始热了起来,而位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中小企业却惊呼遭遇到“百年寒冬”。 目前,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贷款利息增加,中小企业越来越差钱。与此同时,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似乎又让这一状况雪上加霜。应对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窘境,最主要的还是靠国家政策的引导,同时中小企业必须适应市场变化进行转型升级。
断流之痛
银根收紧 民间借贷风潮再起
0.5%,看上去很小的一个百分比,可是一个又一个的0.5%不断加力,持续收紧,令中小企业渐渐喘不过气来。
今年,中央人民银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连续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造成了银行信贷的进一步紧缩。根据测算,中央人民银行每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就会冻结商业银行资金3600多亿元。五次上调后冻结的银行资金接近2万亿,银行贷款业务无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而一直饱受“融资难、贷款难”煎熬的中小企业不得不谋求其他它融资渠道。
民间借贷风潮再起。
中小企业遭遇“断流”
“跑银行腿都要跑断了,可还是没有贷到钱。”在湖南浏阳经营一家烟花生产企业的孟女士告诉记者。孟女士在春节之后就开始申请贷款,可是当地多家银行告诉她因为放贷额度不够需要等些时日。结果是越等越贷不到款,反而有银行劝她开设资金往来账户先存点款,令孟女士充满了困惑。
据了解,自今年每月上调一次存款准备金率以来,各家银行的贷款额度均不足,银行的信贷门槛也在不断调高,对申请贷款人的资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地商业银行普遍开始收紧信贷,除了部分大银行能正常发放贷款之外,很多银行都“无款可放”,个别银行在最紧张的时候,甚至暂停对公业务及个人按揭贷款。谨慎放贷,已经成为各商业银行的共识。伴随着贷款规模紧缩,在资金不宽裕的情况下,银行信贷资源更多倾向于投向规模大、盈利能力强、风险小的大企业,而竞争优势不明显的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资金的青睐。与此同时,贷款的审批程序也更为严格。中小企业规模小,可供抵押的资产少,抗风险能力较弱,首先就遭到银行信贷收紧。即使一些企业能够获得贷款,在数量上也难以满足需求,而且银行放贷的时间也比以前长出不少。
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银根收紧导致的资金“断流”现象已经显现。“如果银行继续这样紧缩下去,没有政府扶持政策,今年下半年全国40%的中小企业将面临倒闭。”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对成长型的中小企业面临困境感到不安。
温州的中小企业在承受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涨薪潮、用工荒、节能减排等压力后,许多企业的利润率已经降低到历史最低点。“温州中小企业原来的年投资回报率有8%到10%左右,现在已经下滑到1%到3%,稍微有些风吹草动,民营企业就会亏损,亏损短期内还能承受,时间稍微长一点就受不了,可能就会倒闭。”周德文表示。
没有人愿意自己的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亡,在正规融资渠道银行难以“解渴”的情况之下,中小企业被迫将目光投向民间借贷。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5月19日举办的“经济每月谈”活动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哈尔滨翔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迎霞表示,随着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不断收紧流动性,国内一批中小企业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有的企业只能被迫转向民间借贷甚至高利贷。她分析认为,因为缺乏专门针对民营中小企业的特殊政策计划 ,在银根收紧和资金成本上升时中小企业受到的伤害往往首当其冲。
据媒体报道,在成本上升等压力下,如今浙江、广东、江苏等地的一些中小企业已出现半停工、停工状态。而流动性收紧导致的融资难成为中小企业陷入困局的又一重要原因,不少中小企业正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亏损面达15.8%,同期增长0.3%,亏损额度增长率高达22.3%;规模以下的小企业,亏损情况可能更加严重。
直接的诱因莫过于宏观调控的由“宽”入“紧”。进入2011年以来,在以稳物价为首要政策目标的背景下,随着央行5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次上调基准利率,整个金融体系内的流动性明显趋紧,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市场融资需求未见降温。官方融资渠道的继续收窄,逼迫大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为渡过难关转向民间借贷,从而导致银行贷款规模缩小,民间借贷规模扩大、利率上升。
货币政策宽松的时候,银行信贷很少惠及中小企业,收紧的时候,则往往是中小企业最先被"紧缩"。
周德文说:“每提高0.5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几千亿的资本冻结在银行,那么银行更不可能给中小企业贷款了,刚刚前几天提了一次,中小企业已经是没办法贷款了,现在都陷入生存的危机,再提高,更加没办法取得贷款,对中小企业的难度就更大。”
我国大型和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5月18日已分别上调历史最高的21%和17.5%。
造成借贷难这一问题的根本还是银行收紧信贷,存款准备金率的多次上调冻结了银行大量资金。周德文介绍,温州银行已经基本停止了对中小企业的放贷。
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控制全年信贷额度,使得商业银行放贷能力备受制约,信贷资源的稀缺迫使众多中小企业不得不借助于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顺势而起
与银行收紧银根相对应的,是民间借贷的迅速膨胀。
根据温州市金融办最近对350家企业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一季度末,企业运营资金构成中,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民间借贷三者的比例为56:28:16,银行贷款占比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个百分点,民间借贷占比比去年同期提高了6个百分点。
周德文表示,现在他每日 要接待至少三、四批想到温州融资的外地人,还接到大量的融资求助电话。
与银行流动性紧张情况相比,民间并不“差钱”,随着楼市限购政策在全国范围的出台,全国住房成交量应声下降,这意味着更多的资金被挤出 房地产 行业。
5.3%的CPI同比涨幅,意味着100万元的资产每年缩水5.3万元,即使存入银行,以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算,每年依然蒸发2.05万元。负利率时代下,民间资本迫切需要一个收益更高的去向。央行第11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银根更加紧缩,银行渠道融资难度越发增加。在中小企业迫切需要更多的融资渠道的情况下,民间借贷可谓是顺势递上了枕头。
民间借贷最早出现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自2003年以来,国家逐步放开了民间小额信贷的限制,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民间信贷得以快速发展。所谓民间借贷,简单来说,是指企业之间、个人之间、个人和企业之间发生的资金拆借行为。现在,全国许多经济开放城市中,民间借贷已经由“地下”走到“地上”,老百姓也转变了陈旧的认识,民间借贷为政府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活跃地方经济,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温州、义乌等中小企业集中的地方,民间借贷一直是民营经济融资的主要来源。截至2010年底,东莞正常的银行渠道融资规模在4000多亿元,而据相关监管部门的调研测算,东莞的民间融资规模大约也有2000亿—3000亿元。近年来,在内蒙古自治区,特别是经济最发达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19.05,0.34,1.82%)这个金三角城市圈,民间融资和高利借贷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普遍现象。
央行调查统计显示,到2010年3月末,民间借贷余额为2.4万亿,融资规模比2008年有所扩大,但增速放缓,主要表现为占同期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从2008年的8.5%下降为5.6%。
进入到今年前五个月,货币政策进入了新一轮紧缩周期。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25%,但4月份全国CPI同比涨5.3%。居民存款利息长期跑不赢物价上涨,在此背景下,银行存款大举搬家也拉开了序幕。央行数据显示,4月份,储户存款猛然减少4678亿元,环比少增1.4778万亿元。毫无疑问,其中一部分流向了民间借贷市场。
民间借贷风潮再起。在民间借贷市场上以中小企业为主,所借的钱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民间借贷手续简单、方便等特点,成为许多中小企业首选的目标。
北京 市双强律师事务所律师郁有振说,“近两个月,前来借贷拟合同的比以前增多了,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为了资金周转,一般借款额度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还款期限从几周到几个月或是一两年。”
目前在中小企业较多的苏浙和广东地区,有的甚至出现10%的高额月息,民间借贷在沿海许多地区已经占据借贷市场的半边天。
不仅如此,随着银根紧缩,民间借贷市场火爆场面也向内陆转移。据燕赵晚报报道称,在石家庄,今年民间借贷发展特别火,像各种担保公司、投资咨询公司、金融中介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都在做这方面的业务,新公司成批涌现,数量跟去年比至少增长了三倍以上。
一些中小企业的反映是,银根收紧后,企业从银行申请贷款时,审批、放款时间有不同程度的延长,对于还差几天就可获得大笔订单的企业来说,借助民间借贷能解燃眉之急,支付高额的利息融资还是值得的。“此前贷款找银行,现在想都别想了,存款准备金这么高,银行还找我们拉储呢,公司资金周转缺钱,还是找民间借贷来得容易。”一位企业老总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