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金数量上追求合理性
对以股份公司为代表的大企业来讲,融资的目的在于实现最佳资本结构,即追求资金成本最低和企业价值最大;而对中小企业来讲,融资的目的是直接确保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资金不足会影响生产发展,而资金过剩也会导致资金使用效果降低,形成浪费。由于中小企业融资不易,所以经营者在遇到比较宽松的筹资环境时,往往容易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错误。但如果筹来的资金用得不合理或者并非真正需要,那么好事就变成了坏事,企业反倒可能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进一步影响融资能力和获利能力。因此,企业界在进行融资决策之初,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决策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下,量力而行,确定企业合理的融资规模。
(二)资金使用上追求效益性
中小企业在融资渠道和方式上不像大企业那样存在较大的选择余地,但这并不是说中小企业只能“饥不择食”,相反,由于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弱以及筹资困难,更应该对每笔资金善加权衡,综合考虑经营需要与资金成本、融资风险及投资收益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必须把资金的来源和投向结合起来,分析资金成本率与投资收益串的关系,避免决策失误。
(三)资金结构上追求配比性
中小企业的资金运用决定资金筹集的类型和数量。我们知道,企业总资产由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部分构成。流动资产又分为两种不同性态:一是其数量随生产经营的变动而波动的流动资产,即所谓的暂时性流动资产;二是类似于固定资产那样长期保持稳定水平的流动资产,即所谓的永久性流动资产。按结构上的配比原则,中小企业用于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上的资金,以中长期融资方式筹措为宜;由于季节性、周期性和随机因素造成企业经营活动变化所需的资金,则主要以短期融资方式筹措为宜。强调融资和投资在资金结构上的配比关系对中小企业尤为重要。
(四)资金运作上,在追求增量筹资的同时更加注重存量筹资
增量筹资指从数量上增加资金总占用量,以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存量筹资是指在不增加资金总占用量的前提下,通过调整资金占用结构、加速资金周转,尽量避免不合理的资金使用,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果,以满足企业不断扩大的生产经营需要。增量筹资与存量筹资的紧密结合,也反映出中小企业的筹资活动与投资活动的内在必然联系,因为存量筹资实际上就是一种资金运用,它属于投资活动的范畴。比如,企业若能将闲置设备适时采用出租、出售转让等形式进行“存量筹资”,则不但可以避免损失和资金的积压,而且有助于提高长期资金的流动性,减轻过于沉重的融资压力。
(五)筹资渠道上,追求以信誉取胜
主动与金融机构保持良好关系,使之了解企业,看到企业远大的前景,愿意支持企业的发展,这对每一个成功的中小企业经营者来说都是必修的一课。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金融机构的选择,应选择对中小企业立业与成长前途感兴趣并愿意对其投资的金融机构;能给予企业经营指导的金融机构;分支机构多、交易方便的金融机构;资金充足,而且资金费用低的金融机构;员工素质好、职业道德良好的金融机构等。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要主动向合作的金融机构沟通企业的经营方针、发展计划、财务状况,说明遇到的困难,以实绩和信誉赢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和支持,而不应以各种违法或不正当的手段套取资金。
(六)筹资方式上,选择适合企业本身规模、实力与所处阶段
在对融资收益与成本进行比较之后,认为确有必要融资时,就需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融资方式。在选择融资方式时,通常要考虑企业自身规模的大小、实力强弱以及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同时结合不同融资方式的特点,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融资方式,例如,在中小企业创业初期,其融资方式可以上选择股权融资,因为创业初期,风险很大,很少有金融机构等债权人来为你融资。而在股权融资中,企业主与其朋友和家庭成员的资金占了绝大多数。这部分融资是属于“内部人融资”或“内部融资”,也叫企业“自己投资”。到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和规模以后,就可以选择债权融资。债权融资主要来自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等。属于高科技行业的中小企业,可以考虑到 创业板 市场发行股票融资;不符合 上市 条件的中小企业,则可以考虑银行贷款融资等。
(七)融资方式上,选择最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融资方式
中小企业融资通常会给企业带来以下直接影响:首先,通过融资,可以壮大中小 企业资本 实力,增强中小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发展后劲;其次,通过融资,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信誉,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再次,通过融资,可以扩大中小企业规模,增强企业获利能力,从而充分利用规模经济优势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快企业的发展。但是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程度因企业融资方式、融资收益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比如,股票融资、尤其是初次发行普通股并上市流通,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融通,还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商誉,使企业的竞争力获得提高。因此,在进行融资决策时,中小企业要先选择最有利于提高竞争力的融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