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梦想是基业长青,但往往事与愿违。根据权威统计显示:创业三年以上的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4年,97%的企业活不过三代。
长寿企业的“秘诀”
在长寿企业的国家排名中,日本第一,德国第二。全球两百年以上的企业有3146家在日本,约占总数的60%!十一长假期间,我特意“拜见”了位于日本大阪的千年老店——金刚组(KONGGO GUMI)。
金刚组始建于公元578年,专营佛寺建筑及维护。金刚组创始人家族的祖训中有两句话很醒目:一是“不追求赚太多的钱”,二是2006年债务危机的劫后余生之时新加的“永不负债”!用脚丈量了一下,其办公楼宽度大致相当于一个便利店,5~6层高。可见,金刚组的长寿秘诀是“一小二专”!
德国西门子的长寿秘诀则不同。它的历史简单体现为10项“发明”:1847年第一台电报机;1866年第一台发电机;1881年第一台有轨电车;19世纪末引领全球电气化;1924年第一个交通信号灯;1939年第一批电子显微镜投放市场;1958年第一个SIMATIC控制器(即自动化);1985年第一辆城际特快电车;2009年第一条超高压输电线;2016年发布MindSphere系统让电气化设备直上云端。西门子公司这10项“第一”若用一个字贯穿,那就是“电”。西门子以“电”为本,不断创新、转型,可称为现代长寿企业的秘诀。
长寿企业的两大秘诀,背后是私有和公众两种企业经营模式。许多人片面解读“工匠精神”,却常常忽视它背后的制度选择。在两种企业经营模式的背后,人们会看到两种投资人或风险承担者,一是不流动的投资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二是流动中的投资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股东。通俗地讲,一个是用自己的钱赚钱,一个是用别人的钱赚钱。在多数情况下,长寿企业赖以生存的“工匠精神”和现代企业赖以生存的“创新精神”是相悖的,而在西门子我们却看到了两种精神的融合:工匠精神体现在“电”——立业之本;创新精神体现在“变”—成功之源。
要利润还是要市值?
相比之下,我更推崇西门子的长寿秘诀,理由有三:第一,颠覆性的技术创新是现代企业的内在趋势,而以手工制作为主导的工匠精神,无论如何精益求精,迟早也都会被数据化/智能化的创新所替代;第二,产业创新的趋势必然要求现代企业追求规模化扩张,家族直接参与管理的模式必然会被企业经营职业化/全球化取代;第三,用自己的钱赚钱是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模式,而现代企业是用别人的钱赚钱,所以会在企业商品化的战略下追求市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是资本家独占,市值最大化的目标是资本家控制下的参与者分享。
如今,人们评价企业的标准早已不是利润多寡,而是市值高低。在产业创新时代,长寿企业会越来越稀缺,在市值最大化目标驱动下,企业很难做到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的统一。因此,企业的平均寿命呈趋势性下降。
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自1920年代开始统计以来,已经从平均67年下降到2015年的平均12年!谁会是下一个长寿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