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在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的指导下,厦门火炬大学堂联合惠新(厦门)科技创新研究院重磅推出2022年终大课。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宁高宁带来主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企业科技创新路径》的直播课,中科院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惠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乐斌主持授课。
宁高宁老师通过多年的实践和大量的案例分析,重点分享了自己的六个观察:
01——中华文明要补上“科学研究的创新发展”这堂课。我们必须谦虚地承认这一点:过去的两三百年以来,在自然科学的研究发明进步上,我们落后了,中华文明需要补上这一课。中国式现代化,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除去科学创新发展以外,无路可走。02——科技创新,是一个企业的全面转型、全面进步的过程,不是重视了某个部门或加大某方面的投入,企业就会变成一个创新型企业。创新的体系包括了制度、氛围和评价标准等,是全过程创新,把整个公司从理念文化、组织体系、战略方向、研发路径到政策评价,所有涉及产业的东西全面改过来,绝对不是局部的,也不是临时的。管理好研发创新体系,是一个转型的、升级的、高质量发展的过程。03——企业战略是创新研发的基础。如果企业本身战略定位不清晰,不管怎么去强调创新,不管怎么去组织研发,也很难有研发创新的进步,因为企业战略不支撑。目前世界产业发展的趋势,使得没有真正去探索研发创新的企业没有多大出路。中化本身的战略,不管是农业化学品还是新材料化学品,战略定位清楚了后,沈阳化工研究院才完成了非常快的转型和对中化整体产业化技术创新的推动。一旦战略清楚了,对研发投入有长时间的坚持,中间可能也会有亏损,但因为战略清晰,使企业的容忍度、耐力和坚韧性也非常强。04——在企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所有的资源配置都要以转型发展、转向科技企业为依归,不能三心二意。企业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整体转型的过程,所有的资源配置应该全力以赴、不遗余力地去促使企业向科技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变;特别资产、投资,都应该用在资源配置上,集中精力去升级转变。05——企业内研发创新的主体分工和和组织体系也很重要,过去我们的企业不是一个研发型、创新型组织,你要用过去的方式,比如内部做很多要求,其实还是落实不了;所有内部讲话都在讲意义、讲号召、讲目标,但却没有思考员工为什么去做、有没有动力、有没有资源、有没有条件,那就基本没戏。在整个企业转型过程中,如果在组织系统、部门设置、关键岗位上错了,肯定是不行。06——企业创新的文化养成和学习型组织、创新型组织建立,怎么来做,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而且很难一步到位。企业的创新性、探索性,对于自然世界不断去了解、理解和发明,从企业本身来讲,这应是使命。企业文化里必须有这个共识,人类之所以发展出创新型企业,就是为了通过高效率探索未知世界,创造人类更好的生活水平和环境;如果企业一直是一个按部就班的、事务性的组织,那我们就不需要企业了。
演讲过程中,宁老师推荐了《Lights Out》《Power Failure》等书籍。“中国的企业,往往逻辑性、科技性不强,它是一种领导性、规则性、柔性比较强的组织。转型过程中,对技术人员要有更多的激励和尊重,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对员工评价方式、组织架构的升级。完全用老体系,只是讲话、开会、布置任务是做不来的,转型本质是人的转型。从领导力来讲,领导者必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将其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正确的任务、正确的目标、正确的标准、正确的评价,有利的激励措施,发挥人的作用。过去我们在一些用人问题上,会碍于面子或者传统,不敢去改变;而今天如果企业想去创新,想去研发,想去转型,想去高质量发展,心理标准必须建立起来,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过程。”宁高宁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