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个这个公式我长出了一口气,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互联网思维、P2P、互联网金融、无现金社会、大数据、机器人人工智能,我们每天生迅速变化的不断迭代之中,没有人知道接下来会怎么样,活的很好的企业在思考担忧,活的不好的企业也在思考。转型是当下的热点。“数字转型正在渗透至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数字已成为常态。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正从一个‘跟随者’变为‘引领者’,成为真正的数字国度。”转型是找死,不转型是等死。“转型”二字是近年来人们说的最频繁的词汇,无论大中小企业,都在苦苦思索追寻转型的秘笈。
羊毛出在狗身上,猪买单!这是如今互联网思维大潮中传为美谈的一句话,用在转型上十分贴切,也印证了在全球化浪潮冲击、技术变革加快及商业环境变的更加不确定的时代,决定企业成败最重要的因素,不是技术,而是商业模式。顶层设计,格局决定结局;盈利颠覆,颠覆竞争规则;流程革命,突破发展瓶颈。新技术只是单点突破,量的集累,而量的集累达到一定程度,质变就将发生,而这正是互联网下管理创新的内涵。对于企业来说,管理创新有时比应用某项单一的技术更重要。
从古代猿人到现代智人,从小型部落到特大城市,从物物交换到虚拟货币,人、社会、商业从没停止过演进的步伐。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纳米科技等新技术的层出不穷,一场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革命正在悄然发生,人、社会、商业又一次迎来了进化拐点。数字经济正在渗透至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ABC所指代的Artificial intelligence,Big data, Cloud Computing, 即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会极大地影响数字化进程并将指导企业界和创意界在中国取得成功。”
企业传统管理思维更符合“工具论”的一般原理。“管理”被视为主体,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体现出工具效应,而“互联网+”,即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经济环境下,探索企业符合当下经济趋势的方法、规律、原则,将互联网及相关优势应用到社会各项事业建设中,这其中就包括企业管理创新。
第一,战略上要从“以企业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思维转变。传统商业经济时代受限于社会体制、经济制度、市场环境等框架以及盈利思维,只能是以企业为中心,现在由于互联网影响,消除了“信息不对称”, 基于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市场、用户的预测,“用户”的涵盖范围也愈加泛化,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企业产品的用户,而将这种“可能”转化为“实现”的关键,就是符合用户的需求,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低成本的市场调查和用户体验收集。,海尔提出“人单合一双赢”战略:“人”是员工,“单”是用户价值。将每个“人”和他的“用户价值”连接起来,其实很难。德鲁克指出,每个企业都要问自己:我的客户是谁?我给客户创造的价值是什么?很多人回答不上来。不能说做鞋的就是卖给买鞋的。问题是为什么人家要买你的?这是差异化的问题。所以,真正要是找到自己的战略,不是这么简单。
第二,组织上要改变单一的架构向自适应的组织架构发展,传统企业依然沿用“金字塔”型管理组织结构,这种结构的好处不执行力强,但这很容易导致管理者的权力放大,并形成“官本位”“家长思维”等管理理念。未来随着产业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不确定性程度会越来越高,不能适应的组织将会很快淘汰。不合理的企业管理组织架构不仅影响各部门、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传递效率,同时也会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无法形成积极的创新意识和有效实践环境,同时互联网经济时代市场机遇稍纵即逝,这会严重削弱企业的竞争力。组织创新要在两个方面发力。第一,企业现实管理中“去中心化”,即从“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转化为“扁平化”结构,打破各部门、各阶层以及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隔阂,实现内部管理效率的有效提升。第二,企业信息管理“去组织化”,基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完善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利用,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便捷,传统的汇报、申请、建议、意见等交流机制不断挖掘,例如员工可以通过微信、QQ等直接与管理者沟通,每个员工都可以成为市场、用户信息的收集节点,这将大大降低企业信息收集和决策的成本。此外,基于互联网思维融合的企业管理组织结构创新,本身也是一种“圈际文化”体系构建,对企业跨界发展、综合能力提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三,从落后僵化的企业文化向开放包容的文化转变。“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成员的理念、行为、观念、价值观等的总和,企业文化保守意味着企业缺乏创新勇气,一定程度上,企业文化保守是由于企业对经济收益的过度追求造成的,关注眼前利益,忽视长期性、战略性发展,在企业管理中表现为“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而互联网时代蕴含着强烈的探索性、竞争性,充满了对未知形态的渴望,这对于一个企业文化保守的企业组织而言是很难接受和认同的。特别是现在的90后00后个性更加张扬,这对传统的文化管理体制形成强大冲击。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已不能适应现代的企业机制。招聘体系、薪酬体系 、绩效体系、职业发展通道、素质模型都面临挑战。人才的管用育留要重新改写。
第四,管理理念要从传统的“自我为中心”向“学习型组织”迈进,传统管理思维下,企业生产、研发、销售等活动都离不开管理层的协调和指挥,这容易导致管理者不断强化“自我为中心”的理念,并基于工作便利需求掌控尽可能多的资源,强调“内部集中化管理”。相应地,企业集中精力展开内部管理的过程中,用于了解市场和用户需求的资源严重不足,新的管理理念要有清晰的互联网思维,向学习型组织迈进,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时代的需求,对传统的市场营销、品牌及产品生产和商业模式进行重构。
每一次社会的转型都会带来机会与挑战。互联网和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时代,世界的主导力量正在由工业时代的资源品和资本,向数据经济时代的数据和算法演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体现了党中央对最近几轮信息技术革命成果的高度重视,根据腾讯研究院数据,2016年我国数字经济总体量达到22.77万亿元,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数字经济体。在众多细分领域,我国数字经济更是一枝独秀,计算机出货量、手机出货量、网民数量和网络零售额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位,移动互联网领先世界,“双创”发展如火如荼。我国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2016年达到30.61%,相比于1996年提升了25.61个百分点。但相较于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数字经济占比仍明显偏低,未来发展空间仍然很大。当前,互联网已经深刻改变了零售、物流、交通、金融、住宿、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业,正在加速向制造业渗透。制造业成为“互联网+”的主攻方向。但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并非“中国制造+互联网”所能涵盖。在工信部推动下,有关方面正在酝酿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CPS信息物理系统、工业技术软件化、数字工厂等发展的政策措施,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将进一步深化。制造业如何结合数字经济进行管理创新呢,请收看《熊友君2: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创新=转型成功》。
当数字经济牵手传统制造,工业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领域将增添“智慧”之翼,快速推动传统工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以工业云、数字工厂、机器人技术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将促进我国工业装备水平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交融互动将使制造业活动更加灵活、敏捷、智慧。管理创新迫在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