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做过救火大队长?
本来管理很顺畅的企业,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忽然漏洞百出,解决一个问题又引出N多个问题。造成这种乱象的原因在于规模增加带来的管理复杂度的暴增。规模是线性增长,管理复杂度却是指数增长。当复杂度超越了管理能力时,必然遇到成长极限。
企业发展到这样的瓶颈阶段,若不突破,必被规模所累,徘徊不前或者回退到初始阶段。高建华老师给出了简明易操作的建议:认清企业阶段,适时完善管理体系;认清自我风格,对应匹配互补伙伴。
我认为中小企业的老板大多都会经历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累人”,第二阶段“累心”,第三阶段“省心”。
老板的第一阶段:累人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在创业阶段老板通常是事无巨细,亲历亲为,所有事情都要自己干,至少是亲自参与。不管是渠道建设,还是品牌宣传,不管是产品设计,还是售后服务,不管是供应商洽谈,还是打发工商税务,基本上是所有的烦恼都要自己扛着。因此在第一阶段老板会感到身体非常累,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加班加点成了正常现象,工作负荷严重超标。
当然如果企业家经营有方,经过几年的努力把企业做起来了,即使累一点也没有关系,毕竟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因此,在第一阶段,由于企业的产品种类不多,产品变化也不大,这时候所有的决策都由老板做没有问题,甚至是最好的办法,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老板有足够的“智商”和信息来做决策。
老板的第二阶段:累心
但是企业进入高速发展期(第二阶段)之后,初期的成功自然会招来很多竞争者。企业为了拉开与竞争者的距离,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产品线开始不断扩展,而且随着产品种类的增加,产品的变化会越来越快,生产、销售、服务、管理这些产品的复杂程度也就成倍提高。老板开始感到自己的精力不够用,顾不过来了,而且一人做决策的风险加大了。
但是,在没有科学的管理体系和规范之前,简单地放权又令老板不安,会担心“一放就乱”,出现失控的局面。如果不放权,所有的事情都要亲自思考、分析、决策、签字,会感到很“累心”,甚至超出了自己能承受的极限。一旦到达这个关口,而企业还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就会出现一连串的问题,轻则业务滑坡,重则走向衰败。
因此企业家要在第二阶段初期就着手准备,在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时候,拿出足够的资金和时间去完善企业的管理体系,用几年的时间从艺术化管理过渡到科学化管理。
即:
把什么事情由谁来做?
按照什么流程做?
什么决策由谁来做?
各级管理人员的签字权限是多少?
由谁来监控审查?
在什么时间审查?
审查后的结果对各级管理人员有什么约束力?
......
都清楚地写下来,成为企业日常运作的标准化文件。
这样即使老板出差不在家一段时间,企业照样可以正常运转。当然,在没有完善的监督约束体系之前盲目授权是非常危险的,出问题也是必然的。
老板的第三阶段:省心
那么怎么样才能进入第三阶段——“省心”呢?
首先企业家要先分析一下自己属于哪一类人:
是经营型企业家?
还是管理型企业家?
是技术型企业家?
还是投资型企业家?
或者是兼而有之?
不过对于综合型的企业家来说,在上述几个方面表现如何,需要客观地评价自己。只有明确了自身的强项之后,才可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寻求互补方案。
比如经营型企业家,可以找管理型职业经理人帮助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如果是管理型企业家,可以找有开拓能力,擅长打硬仗的经营型人才加盟,给他们充分的授权,让他们大胆地去开拓。
如果企业家是技术型老板,就要请经营管理两方面的各类人才加盟,使企业学会站在用户的立场上看问题,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偏好。从技术上,从自身能力上出发决定做什么产品,摆脱以技术为导向的局面。
所以不管企业家是什么类型的人,只要明确了自身的定位,就能够发挥自己的强项,弥补自己的弱项,形成互补机制。这也是企业的运作从艺术走向科学的具体体现。
未来是一个专家管理的时代,做什么事情?请什么人?这样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就能按部就班,有标准化的流程和监控体系,企业管理水平就能上一个台阶。所以对于大多数非管理型的中小企业老板来说,通过建立职业经理人体系,就能从具体的工作中抽身,能把精力放在企业战略设计、企业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等宏观管理方面,从而让职业经理人团队发挥更大的作用,到达“省心”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