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将是传统产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一年,也是数字经济全面发力的一年。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在大量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征求专家意见,提出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十大趋势。
第一,2022年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进程将进一步加速。在中央统一政策指导下,各级政府将根据自身特点,积极探索数据开发方式和数据治理模式,一系列省级“数据条例”将出台,从而形成属地化数据开发新模式,推动地方数据走向资源化、资产化,并成为地方新收入来源。不同于过去三十年互联网大平台的思路,这种开发模式是数据要素开发新思维。一些具有新思维的地方政府,2022年会在社区服务数据、健康数据、气象数据等方面发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特定领域数据资产化新模式。
第二,新基建进入新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创新”成为开发范式。2022年将有更多企业主体被激活,积极参与到新基建场景创新之中。在工程机械、汽车、家电等领域,将涌现出具有盈利能力的工业互联网新业态;在能源、建筑、交通、环保等传统领域,也会出现一批以传统企业为主导、具有巨大市场价值的新基建示范工程;全国算力网建设加速,各地市更重视城市算力能力建设,基于算力网的数据安全性变得极为重要;共享分布式数据存储模式会有新突破,从而建立更加安全、自主可控、公平的网络数据空间;创新基础设施仍是2022年新基建领域最值得关注的方面,国家实验室、区域创新中心、大型科研设施等多层面举措正系统性地提升中国在基础科学、应用科学领域的创新能力。
第三,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底层规则的数字化重塑将成研究热点。数字技术极大推动传统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进程,并形成了大量交叉学科,且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以自然科学的融合做基础,2022年数字科学将会加速与社会科学融合,尤其是在社会治理理论、经济理论和金融理论等方面。中国经济在过去十年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案例,在新一年会有更多学者钻研基于数字技术的中国式社会治理理论、经济理论、金融理论,并开始以此来解释和规范数字社会经济系统的底层规则,中国也开始逐渐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先行者。
第四,高校、科研机构的传统科研管理模式将被打破,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开始落实,新型创新机制将出现。中国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发展科技并投入大量经费,但仍存大量“卡脖子”技术难题。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原有科研管理与评价体系下,无法落实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2022年随着国家科技政策和科研院所改革的落实,这一历史难题有望破解。科技创新的国家投入和企业投入将突破原有立项制、简单配套模式,引入投资奖励等新模式,充分发挥企业主导作用,形成新型产学研模式。同时,类似于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的创新联合体等模式将大量涌现,以企业、城市为单位的开放创新平台的出现,会建立创新价值记录与评价新体系,从而进一步释放个体创新潜力,形成群体协同创新能力。
第五,助力数据资产化的底层技术开始向各行业渗透,非同质化通证(Non-Fungible Token, NFT)将找到更广阔应用空间。数据资产化需要对最基本的数据价值单元进行确权和登记,并保证其在交易过程中的公平性、可信性。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为数据资产化提供了可行的底层技术,能够确保数据流通中技术层面的公平性。NFT是一种架构在区块链上通过智能合约而产生的权益证明,在数据资产化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2022年,NFT将走出传统的版权保护等文化领域,应用于更广泛的数据资产化领域,在各行业中形成数据价值的确权、登记新模式。
第六,数字产业化领域将出现大量第三方数据服务产业,即专门从事数据整理、分析、登记、确权、交易等功能的服务产业。作为数据服务产业的典型代表,2021年各地建立了大量各种类型的数据交易所,建立初衷都好,但建立土壤和时机往往差别很大。随着中央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步伐加快,这些数交所或出现分化。真正意义上可以成为全国数据交易所的是少数,更多交易所还是会突出行业和地方特点,以发展为各具特色、服务实体经济模式创新和地方转型发展的交易平台,也有部分交易所会因自身定位问题而走向衰落。
第七,数字产业化在消费平台领域走出新模式,出现基于数字信用体系的新型电商平台。平台经济是数字产业化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数字经济的重要承载形式。在消费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二十年,全球开创了多样化互联网平台经济,在电商、信息服务、出行、餐饮等广泛领域形成了聚合平台服务模式。这些消费平台在近年出现算法垄断等现象,有关部门已或正在出台相关规定,互联网平台经济的无序扩张将在2022年得到有效遏制。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创新发展思路也会发生转变,单纯以流量为核心的平台竞争战略将变为以信用为核心的平台战略,电商、信息服务、餐饮等领域在2022年都会进一步加大信用体系建设力度。尤其是电商平台,如何建立一个连接高品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信用网络,将是2022年竞争重点所在,电商平台将逐渐从价格和流量竞争转向信用和服务竞争。
第八,2022年传统产业链将全面开始数字化转型,突破口将是产业数字金融。不同于信息化,数字化需要产业链协同才能进一步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因此单一企业很难完成数字化转型,只有充分利用“上云用数赋智”等新生产力,把产业链、产业生态协同起来,才能真正体现数字化转型价值。2022年产业数字化将逐渐走向产业链的全面数字化转型,最能体现数据协同价值的是产业链上信用体系的重塑,通过数字化收获产业链上可靠、安全的信用自动评价体系,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实现精准对接,用产业数字金融体系降低链上企业资金成本。这也是现阶段推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根本动力所在。同时,基于往年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实践,2022年中国数字化转型理论体系将逐渐形成,“数字生产服务+数字商业模式+数字金融服务”的产业生态构建范式会得到更广泛印证。一些围绕核心企业的产业生态,将会在2022年率先起步,打造全新的国企、民企数字化融合发展新模式。
第九,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速。从数字经济发展基本要求来看,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虽然在硬件上已基本实现互联网对农村地区全覆盖,但软件上,数字经济所需的信用体系、市场体系、创新体系还很不完善。因此,在某些有条件的地区,农村数字经济的软基础设施或会逐渐完善,围绕地理标志农产品等细分领域,打造一批具有高数字附加值的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体系。在生产端,通过建立生产者的数字信用体系,保障农业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流通端,通过数字化改造大大缩短农产品销售链条,让生产者与消费者在云端直接见面,从而给农业生产者带来最大市场价值;在创新端,要用新兴数字农业市场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农村数字经济创新之中。
第十,中国的数字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近些年,中国在数字治理体系建设上不断创新,主动应用数字技术发展治理科技、提升数字监管能力,以数字化的公正监管维护中国数字经济的生态环境走向更加开放、健康、安全。2022年围绕着平台经济反垄断、区域数据资产管理、双碳目标监管、区域经济风险监控等领域,中国的监管科技将取得更大进步。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2022年将涌现一批有利数字经济突破发展的地方数字治理典型,进而推动全国各地数字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摘编自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微信公号)
作者:朱岩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经济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