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宝山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优也科技信息公司首席科学家 《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背景下的工业大数据》《从自动化到智能化》 提供专业企业内训,政府培训。 13439064501 陈老师
  2022年09月28日    郭朝晖 海促会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过去的书上说:人类是唯一会制造工具的动物。后来发现,有些动物也会制造工具。比如,猩猩会找来小的树枝、撸掉叶子后钓白蚁吃。

但是,动物造工具几乎都是很快做完、马上就用、用完就丢,属于一次性工具。但人类的祖先,未必是用的时候才造,也不是用过之后就丢掉,而是反复去用。反复多次使用,就值得把工作做得尽量好。比如,打磨的石器工具,需要花很长时间、成本很高。但因为工具会反复使用,从工具使用的生命周期来看,却是有经济性的。反之,如果用完就丢,就没有经济性了。

人们常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制造或者优化工具是需要花成本的,但却能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赚回来。这是工具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

不久前听说了一个故事:若干年前,有位主管领导去国外,发现国外企业把数字化设计贯通了,大为吃惊。其实,类似的时期在我国发生了很多次。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总是吃惊呢?

其实,我也经常注意到:很多技术我们过去其实也想过,但没有深想、更没有花大力气去做。别人让我们吃惊的先进技术,往往是“情理之中、预料之外”。

现在,我们也要搞创新。需要把“预料之外”变成“预料之中”。

过去为什么没有做到呢?我想,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客观原因是国外对技术(工具)的需求比我们强烈。比如,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研发设计的业务部门重要性高、工作量大。所以,数字化设计工具的应用次数就会多,这会导致技术的经济性强。我国的研发设计少,经济性就差、重视程度就不高。

第二个客观原因是技术市场。技术本身可以作为产品,在市场里推广。这样,就可以使得技术的价值进一步倍增。在互联网时代,数字化技术价值的倍增能力会更强。价值倍增以后,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投入,技术才能不断进步。直到有一天,让我们的领导吃惊了。

主观方面的原因则是我们的目光往往比较短:我们在研制一个技术的时候,往往只相当对当前、手头工作的影响,而不去考虑技术的未来的影响以及潜在的价值。这样,就意识不到“价值倍增”的意义。

许多企业考核技术人员和科技项目的时候,往往只针对现实价值,对间接和潜在价值的考虑很少。事实上,中国人往往只是认为一个项目没有现实价值的时候,才会强调其存在“潜在价值”。强调“潜在价值”的目的,往往只是为了做项目的人面子上好看。

总之,要促进我国工具性技术的发展,必须考虑技术未来的“倍增效应”,并认真考虑。

但遗憾的是:我国的体制上,对“倍增效应”是有制约的。这种制约表现在:市场被严重分割。

在最近的一个工业互联网活动中,我看到很多类似的技术。开发者都想把自己的成果推广到其他行业。比如,A行业想推广到B行业;但现实却是:B行业还想把自己的技术推广到A行业。进一步,A行业中有若干个公司,公司之间还想互相推广;某集团公司下面有若干子公司,子公司各自都在开发类似的技术。这样,现实中就很难推广,各个单位只能守着自己的地盘,各自开发类似的东西。

这样的结果就是:科技成果“低水平重复开发”。我常说,中国发展数字化经济的优势是市场大。但市场被碎片化分割了,也就没有优势了。

为什么国外的技术容易实现市场化,国内就难以实现呢?我前面讲的问题其实有个前提:大型国企。现在,每个国企都有创新的任务、养人的任务。这些任务要求,其实不利于市场化。其中的道理,明白人自然明白。

高端技术往往要高端用户来带动。在我国,高端的企业用户往往就是大国企。所以,如果国企的市场开放度不够,对我国的创新事业是不利的。这一点,必须也要有系统性的改革才能推动。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海尔集团创业于1984年,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目前已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转型为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平台。在互联网时代,海尔致力于成为互联网企业,颠覆传统企业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变成网络互联中的 ……
阅读更多【海尔】公司相关文章
随机读管理故事:《优势》
三人出门,一带伞,一带拐杖,一空手。回来时,拿伞的湿透了,拿拐杖的跌伤了,第三个好好的。原来,雨来时有伞的大胆地走,却被淋湿了;走泥路时,拄拐杖的莽撞地走,时常跌倒;什么都没有的,大雨来时躲着走,路不好时小心走,反倒无事。

境界思维: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败在缺陷上,而是败在优势里。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郭朝晖课程
郭朝晖观点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