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华为组织变革副总监,著名战略、人力资源与流程变革咨询专家 《HR如何有效支持业务伙伴》《变革管理》《流程优化和管理》《任职资格与宽带薪酬设计》 提供专业企业内训,政府培训。 13439064501 陈老师
  2022年09月13日    蒋伟良博客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借假修真的本意指的是,人应该通过人假的身体去修真的佛道。

今天,我们把这个词用到企业的变革中,我们认为企业变革也是一个企业家借假修真,达到组织发展目的的一个巧妙的变革过程。这个“假”是什么?这个“假”就是我们要推动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再造。以客户为中心就是假,它作为理念、价值观、核心思想,是组织实行经营和发展的指导方针。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再造,要通过流程这个变革的抓手,实现整个公司面向流程。所以,流程就是暗渡陈仓,流程就是管理的虹桥,让组织实现对客户的连接。而“真”的核心本质就是组织变革。

所以我们说,流程再造不是流程的再造,而是一场借假修真的组织变革,根本的指向是指向组织如何适应客户、外部环境变化的一场组织再造运动。那我们要问:为什么不直接进行组织再造?我们的回答是:直接进行组织的再造是没有方向和依据的,只会变成一场内部的斗争,甚至将组织推向政治化。一个好的组织变革并不仅仅是组织结构调整,更是强调如何去提升组织的适应性,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能够打造适应外部环境的组织能力。

这个指向必须指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战略为导向,否则,这样的组织变革只是做表面文章。必须通过一个虹桥,借这个“假”,即流程,我们通过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让整个公司的流程端到端打通,从客户需求来到完整实现客户需求去,再让流程去连接组织,实现对组织变革的指向。

这个借假修真的过程,巧妙地避开了直接面对组织的暴力调整,通过温和的变革过程,实现员工面向客户、面向流程,自然就调解了内部矛盾,理顺了管理关系,让整个组织从无序走向面对流程的有序。

我们讲三点:

第一点,企业领导者必须要有借假修真的哲学认知。企业变革是企业领导者的一场心灵觉醒,到底变什么?企业领导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实际上,组织是要通过变革提升组织的竞争力,而不是搞内部斗争,不是搞简单的结构调整,不是搞粗暴的裁员和让干部下课。领导者在驱动变革的时候,必须要有明确的指向,这个指向就是如何提升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竞争力,其他都是错误的,这是第一性原则。

同时,领导者要认识到,仅仅变革公司的流程是不够的,流程的落地最终是靠组织落地,我们最终的上甘岭是要面向组织变革,是要通过系统性的组织变革提升组织竞争力,这是流程再造的最终目的和最后结果。只有通过这个,才能够真正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持续的、可发展的竞争力。

第二点,组织变革到底变什么?我们通过借假的过程实现了流程的再造,面向客户;我们再通过流程对组织的设计,尤其是组织中最小单元的职位设计,来明确流程决定组织这个重要思想;我们通过系统性的组织变革,包括职位的梳理、任职资格体系的打造、干部管理体系、绩效管理体系、薪酬激励体系,全方位地打造以奋斗者为本的组织变革能力,实现组织里的每一个员工认同公司价值观,想干、能干,并且为客户创造绩效。

组织变革的过程是长期的,也是整个组织能力不断沉淀的过程。我们要认识到,这才是一个持续的组织修炼过程,而这个过程将打造组织一种不可逆的持续竞争优势。尤其是组织变革,将聚焦组织能力的释放,将聚焦关键人才和干部的培养,这些关键人才和干部将成为公司驱动变革的龙头,他们将一往无前的带领组织走向未来,驱动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这是真正带来结果的组织保障,也是绩效成功的根本动因之所在。

第三点,借假修真的过程要善于动员群众。这个过程不是一种伎俩,而是真诚地和员工对话,系统性地组织群众、员工一起参与到借假修真的过程中,要通过每一个员工的参与来真正实现一场组织能力的修炼。我们要坦诚地告诉员工关于这个变革完整、系统的逻辑和方法论,让员工认识到,变革仅仅靠一个局部改善是不够的,必须系统性地打造组织能力,这才是真正组织要去解决的上甘岭。这是没有捷径的,也是无法绕开的,这是整个组织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的解决,只有整个组织砥砺前进,不忘初心,才能够达到变革胜利的彼岸。

所以我们说,借假修真就是一个辩证的过程,它不是真正的假,而是一种途径,我们要通过流程再造的途径,实现组织发展的目标。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蒋伟良课程
蒋伟良观点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