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12日    北京日报 汪玉凯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数字化数字改变中国.jpg

作者:汪玉凯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政府建设进入快车道,其发展势头很可能呈现出五种发展趋势。

第一,数字化驱动政府结构优化将引起更多关注。

随着5G、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不断被用于数字政府建设,政府可以在优化政府结构方面进行探索:一方面优化横向的部门设置,对机构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减少纵向行政层级,实现扁平化治理。这方面浙江温州的龙港市已经做了探索。该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镇改市试点,赋予县级管理权限。2019年撤镇设市,全市党政机构共设置15个机构,直接管理92个社区,减少了街镇这一中间管理层。两年后,全市人口由38万增长到46万,主要经济指标均处于温州各县市前三位。这些成效是基于他们在创市之初就提出“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以及“数字化和行政改革双轮驱动”的整体思路。这说明数字化在优化政府结构方面的潜力是非常大的,有着广阔的前景。

第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模式将不断丰富,激发更多创新。

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改善公共服务和公共治理,是数字政府建设的重中之重。未来围绕“互联网+政务服务”将成为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其整体走向会围绕公共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社会管理一网共治展开,并逐步走向融合。从公共服务一网通办看,将集中围绕“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以及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展开,对高频办事项目实现全国一网通办,并以此为目标完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互联网监管平台;从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看,将主要围绕城市的运行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目标,提升城市的治理能力和水平;从社会管理一网共治看,将主要围绕社会治理的共建、共治和共享,强化基层治理,把更多资源、资金向基层集聚,构建坚实的基层治理体系。

第三,改善政务环境,用数字化赋能营商环境优化。

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有密切联系,构建便利、公平、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是优化和改善营商环境必不可少的条件。未来在数字政府建设中,一是便利,对企业和普通百姓而言,办事便利是首要的。二是公平,目前我国各类市场主体已经超过1.5亿户,大多数是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对于这些市场主体而言,政府的服务能否使他们感受到公平,是激发他们活力的关键所在。如何通过数字化赋能,确保政府政策的公平公正,无疑是改善政务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廉洁,所有的政务服务都和公权力的行使与运行有关,如何避免权钱交易、杜绝政务服务中的腐败,是数字化必须重点关注的领域。四是高效,未来的数字政府建设,要把利用数字技术提高决策水平、改善政务服务方式和提高监管水平放在突出位置,还要把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作为重要目标。为此,未来可考虑在借助数字技术改善政务环境方面构建四大体系:优质的营商便利服务体系、完善的民生服务体系、强有力的市场监管体系、高效的社会治理体系。

第四,进一步提高数据治理能力。

数据治理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提高数据治理能力成为影响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因素。要想在数据治理方面取得真正的突破,除了重视技术支撑外,还要抓住权力运行这个“牛鼻子”。在这方面,浙江丽水“政府内部办事最多跑一次”改革就是很好的创新案例。其核心要义包括:一是抓住“放管服”改革的主要矛盾。“最多跑一次”改革背后的逻辑是数据整合和壁垒消除,亮点是重塑部门关系、重构业务环节、集成共享数据、党群政府联动。二是这一改革为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大数据战略扫清了内部体制机制障碍。三是由此引发政府内部的业务重组、流程再造、部门协同等多个方面的重大变化。四是通过“最多跑一次”改革,改变了传统政府管理的整体运行格局,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五,加大对面向社会和公众应用端的整合力度。

目前围绕政务服务和民生服务的App种类繁多,在方便群众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便。未来在数字政府建设中,要把构建超级App作为重要抓手。首先,要有明确的总体定位,把“超级App”作为移动政务服务的总门户、应用场景的集结地、便民利民的大通道,以及政府、市场、社会协作的大平台;其次,要重视解决App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如标准不一、各自为政、缺乏整合、个人信息外泄、缺乏有效监督等;再次,进行大规模整合,围绕政务服务、民生服务乃至老百姓的生活服务,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各类与公众服务管理密切相关的App应用,破除不同机构属性之间的制度和机制壁垒,以便民利民为价值导向,确定应用的领域和事项,其中政务服务、公共企业服务、医疗、交通出行、教育以及公共安全等要走在前列。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盲人过桥》
有个盲人经过一条干涸的溪流上的木桥,从桥上摔下,两手抓住了桥栏。他战战兢兢地抓紧栏杆,自己估计松手后肯定会掉进深渊里。过路人告诉他:“别害怕,只管撒手好了,下面就是平地。”

盲人不相信,紧抓着栏杆高声呼叫。时间长了,手上累得没力气了,一松手就落到桥下干涸的地面上。于是他自己也笑起来,说:“嗨!早知道桥下就是干涸地面,何必让自己受这么长时间的罪。”

管理故事哲理

这个盲人是有些夸张,但企业管理中常常会遇到相同的境遇,不敢“往下看”,宁可把下面想的恐怖点,预期相信是安全,不如相信这个是危险的,所谓的忧患意识,要把问题想得更加复杂点,把问题想得更加困难点,这从某种角度而言没有错,但对企业战略来说是存在问题。

企业战略过程中对于未来预估,往往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某种预估将会对当下的行为发生扭曲,企业会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在可能无谓的因素上。宁可想得复杂点,不要想得太容易,这种思维其实是掉以轻心的反面,中国人有句话叫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其实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从另一角度而言是“阿Q”,但在企业管理中,若没有这种阿Q精神,做事情可能会事倍功半,当然有这种阿Q精神,成事的概率也可能大大降低。

因此灰天鹅现象在当下信息如此之多,管理理论与模式如此之多的当下,企业着眼于当下的未来预估,将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核心要解决的问题。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汪玉凯观点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