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管理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企业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创新管理》《供应链管理》 提供专业企业内训,政府培训。 13439064501 陈老师
  2021年01月08日    宁钟 上观新闻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经济的超高速发展不仅得益于中国明确了一条正确的发展改革之路,也受益于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开放包容的外部环境。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中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开新局,在下一轮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寻找突破点?中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产业集群是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模式。产业链条上的多条供应链,通过不断耦合发展形成一种新的供应链系统,即产业集群式供应链,它是产业集群中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供应商及配套企业组成的链状组织结构,对产业转型和升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因此,构建集群式供应链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一环。中国应充分把握这次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重构的历史契机,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巨大内需潜力,构建安全可控的集群式供应链,助推新发展格局的形成。

畅通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着力提升集群式供应链现代化和科技化水平

畅通国内产业链供应链是社会经济稳定的基础和前提,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畅通产业集群内的供应链,保证企业正常稳定的运转。首先是要畅通集群式供应链主导企业的正常运行。在产业集群中存在很多相关产业,如基本产业、辅助产业和附属产业等,但沿着基本产业链,必然存在具有重要地位的龙头企业。要保证龙头企业的正常运营,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打破原有的产业范围界定和区域范围界定,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商、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从而带动集群式供应链的循环全面发展。其次要突破不同集群供应链的短板,注重解决“卡脖子”问题,提高竞争力。要保证集群式生产的优势,解决部分产业零部件对进口依赖度大,产业链的可替代性强等短板问题,加快投入更多资金助推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重点打造一批空间上紧密联系、供应链高度集聚的战略新兴产业集群,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发达地区的人口和经济承载能力。

二是破除集群式供应链的硬约束和软约束。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地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它不仅具备相对健全的高速公路网,而且拥有全国领先的公路铁路交通干线密度。因此,要保证长三角地区全域物流的畅通,从而进一步降低社会整体的物流成本。破除硬约束,是指要构建长三角区域的城际高铁捷运系统,保障交通基础设施加速成网,并规划区域内分销配送体系,为打造数字化全产业链流通体系解决硬件条件。破除软约束,主要应从区域互联、互通和互认三个层面把握。应积极实行区域内一次报关、全域互认的通行政策,可取消全域范围内高速公路、桥梁等路桥建设费,从而全面降低物流成本,确保人畅其行、货畅其流。

三是推动供应链数字化全产业链发展。疫情提高了人们对于数字化的认知,促使下一阶段的产业发展更加注重新基建、物联网、云服务、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在经济社会直接贡献方面,预计2020-2025年期间,我国5G商用直接带动的经济总产出达10.6万亿元,直接创造的经济增加值达3.3万亿元。要利用数字技术,推动集群区域内产业各要素、各环节全部实现数字化网络化。以工业互联网为重点,加速不同产业集群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推进,如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利用大数据进行供应商的选择,并运用云计算管理供应商关系。同时,物联网的应用可以极大地保证集群式供应链组织续衍的推进,引进第三方实力较强的物流企业,构建中小企业的物流交互平台,从而为集群发展升级提供助力。

加强国际社会协作,维护全球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也是助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

面对当前极具挑战的外部形势,中国更应保持开放格局。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在变局中开新局,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加快形成国际经济大循环。我们应抓住机遇,吸引更多全球产业链相关企业来华发展,以产业促创新,将辅助产业、附属产业等相关产业进行集群式整合,加入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集群,从而推进我国集群式供应链的重构。集群式供应链的重构,不仅包括地理布局的重构,也包括规则的重构,应适当放宽各类资本的外汇管制,鼓励民资与国资在国外进行收购,稳步降低关税水平等。通过各类宽松的政策、经济和社会环境,吸引更多全球产业链企业落户中国。

积极参与国际物流供应链建设和全球产业链重构。全球产业链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中国应利用好自身的资金和产业链供应链优势,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分工,支持重点出口企业复工复产,让中国企业嵌入到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中,增强其不可替代性。中国作为拥有全产业链供应链的国家,要积极发挥电子、汽车等重点产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集群作用,形成更具有影响力的集群式供应链产业组织,带动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保证集群式供应链完整通畅。在国外需求疲软时,可通过积极营造以区域内需求和国内需求为主体的拉动增长的小循环,保证集群式供应链的健康发展;当国外市场复苏时,应在不断加强国际合作的同时,扩大产业集群规模,提升产业集群发展质量,通过加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带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大循环。

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也是世界市场。当前,全球经贸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不稳定性明显提升,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中国具备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巨大的市场潜力和雄厚的资金实力,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开新局,中国必须着力推进集群式供应链的现代化和科技化,加快集群式供应链组织续衍的建设,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集群式供应链,从而助推新发展格局的形成。

(作者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创业与创业投资研究中心主任)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给我”还是“拿去”?》
    有一朋友,做人特别吝啬,从来不会把东西送给别人。他最不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把东西给谁!  
  有一天,他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他的朋友在岸边立即喊到:把手给我,把手给我,我拉你上来!这个人始终不肯把手给他的朋友。他的朋友急了,又接连喊到:把手给我。他情愿挣扎,也不肯把手给出去。
  他的朋友知道这个人的习惯,灵机一动喊到:把我的手拿去,把我的手拿去。这个人立马伸出手,握住了他的朋友的手。
  启发思考:
  “给我”还是“拿去”?我们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是不是一直在向客户表达着“把你的钱给我”,客户就象上面那个吝啬的人,情愿在痛苦与不满足中挣扎,也不愿意把钱给我们。
  如果我们对客户说的是:把我的产品拿去,是否会更好一些呢?客户会更情愿地去体验你的产品,购买你的产品。
  “给我”还是“拿去”?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精明的商家是否能从客户的角度去设计成交,设计商业模式的问题,换一个角度,事业就豁然开然。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宁钟观点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