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层次:执行思维
通过自己的努力快速并有质量的完成一个任务,比如销售员签一个订单,比如作家完成一本书,比如技术工人生产一个零件,再比如股票交易者、策划人员、设计师等。共同点是他们不必调动别人的努力,这种一己之力的成功,依靠自己的学识、技能与自控力。
第二层次:管理思维
组织扩大后,工作复杂了,一个人无法完成所有工作。管理是通过协调众人的努力,把既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组合,达成某个既定目标,其中讲究的是效率。企业的管理层擅长此道,他们首先是接受上级下达的既定目标,而不是自己选择目标,其次他们梳理出事物发生的逻辑,然后构建一种有效的方式,比如设置制度和流程,保证目标的达成,同时还要根据团队成员的特长分配任务。
一件事的内部逻辑,远不如以一堆事和一群人之间的逻辑更复杂。自己做好一件事也不如安排其他人更困难。管理者比执行者更懂规划——哪些先做哪些后做;更懂平衡——哪个为主哪个为次;更懂进退——哪些我自己做和哪些我必须安排别人做。
很多优秀的执行者被提拔后成了平庸的管理者,因为从执行思维到管理思维是一种质的进步,很多人跨不过这道门槛。
当然,管理者自身也需要执行力,才能把管理工作高效的推进,所以好的管理者=管理思维+将管理工作高效执行。
第三层次:经营思维
执行的关键是到位,管理的关键是效率,那经营的关键就是收益。经营者通过获取资源和交换资源谋求收益,比如从采购到生产到销售,比如投资或并购,比如用高薪聘请执行者及管理者来实现业绩(以钱换人的交易)。
经营和销售还不同,销售是只能卖指定商品,经营者没有限制。只要买进卖出有收益,买卖什么都可以。
执行者研究具体事物,管理者研究制度流程和管理现有的人员,经营者则愿意向外发掘更多资源,寻找和开发新机会。从管理者到经营者又是一道门槛,管理者希望规范,经营者则希望在规范的边缘捕捉机会,管理思维追求确定性而不喜欢变动,经营思维恰恰相反,有变动才有机会。管理思维是收缩型的,经营思维是突破型的。
有一些总经理(尤其是中小企业老板)就在这两者之间矛盾着,他们总想兼具经营和管理两种角色,往往总有一个角色扮演不好,因为这两种思维反差很大。
第四层次:战略思维
具有战略思维的人相信,天时地利人和比自身努力重要得多,选择不对努力白费。战略家将有限的资源有选择性地投放,以获得更长久的收益和发展。战略的关键是选择,虽然战略规划有方法论和工具,但决策的相关因素太多,做出有效的战略已然不易。但战略思维更大的敌人不在外部,而是自己的内心。
因为根据规律,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必然有矛盾。比如为了了解经营环境的变化趋势,当事人需要放下目前的工作,这些时间精力却本是产生收益的,这是直接的损失。再根据规律,没有一件事可以用百年不变的方式继续下去。战略思维要求人们走出舒适区而主动选择挑战,这又是反人性的。所以从经营思维到战略思维又是一道不容易过的门槛。
战略思维不追求短期收益,战略思维更注重大事,如果没有执行能力,战略思维也是空话。所以我们再次强调,执行力是一切的基础。
第五层次:文化思维
用某些思想凝聚人心和资源,最终有意或无意的获得长期的收益和发展,并让这些思想所追求的得以实现。这些内容包括:使命、愿景、价值观、团队理念、经营理念、品牌理念等。
要特别说明,如果只是把文化作为手段,获得了利润但实际行为与思想背道而驰,这不是文化思维,而是在讲故事。
文化思维可以深入人心,力量巨大,甚至可以强大到让人不顾一切的追随,然而要实现却非常不容易。文化的前贤们并不能从头创造某种思想,而是要研究历史、观察现在,根据天时地利人和形成独特的思想,正因为其抽象性而最有难度。
总结:
执行思维最为直接,见什么做什么;
等到组织复杂度提升,管理随之而来,管理者要把执行思维转移给下属,抽身执行管理工作;
经营思维比管理思维眼界更宽;
战略思维和文化思维的眼界格局再逐次提升,每上升一个层次都是自我变革。
等到组织复杂度提升,管理随之而来,管理者要把执行思维转移给下属,抽身执行管理工作;
经营思维比管理思维眼界更宽;
战略思维和文化思维的眼界格局再逐次提升,每上升一个层次都是自我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