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6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2020中国资产管理武夷峰会上做主旨演讲,建议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内容摘编如下:
总的来看,我国资本市场在融资端、投资端及机构端均有着长足进步,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短板和弱项。未来几年,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窗口期,要努力构建更加成熟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不断提升资本市场治理能力,全面提升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而对于全面提升融资端、投资端、机构端能力,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从而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1.遏制大股东高位套现、减持股份。
如果大股东把散户投资者当成交易对手,不仅属于错配,也不公平,甚至存在欺诈之嫌。较好的解决方式是,证监会或交易所出台规定,前十大股东减持股份必须提前一周公开披露信息,广而告之用多长时间、减持多少股份、资金用途是什么、未来什么情况下还会继续减持等等。同时对大股东减持形成的利润,应严格执行20%利得税的规定。这样,就能有效约束大股东高位减持股份这一行为,有利于维护股市稳定和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2.完善年金制度,充实长期资本来源。
增加企业年金特别是增加中小企业年金,有着巨大的潜力空间。建议将改革现行的公积金制度,代之以新的年金体系。企业年金由企业缴纳的部分税前列支减免企业所得税,个人缴纳的部分免缴个人所得税,以此撬动几十倍于免税额度的企业年金。企业可以在几千家私募基金里遴选100家善于运作、投资回报率比较高的进行LP投资,形成相当部分的长期股权资本进入股市。由此,中国资本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规模变大,占比提高。
3.壮大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力量。
中国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大致包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机构、国资运营公司、产业引导基金、外资机构等。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净资产大概50多万亿,如果将30%的资本金拿出来以资本的形式来运营,就能形成约16-17万亿左右的资金。国有资本的运营模式可以进一步灵活化,既可以投资到国有企业,也可以投资到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还可以投资到各类私募基金、产业基金中,作为这些企业的LP,这些私募基金、产业企业聚焦创新类企业,能够推动他们早日成功上市。总之,国有资本的运营不仅盘活了固定资产,还能够成为新形势下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助推器,起到双赢甚至多赢的作用。
最理想的局面是,资本市场的市值中,40%是机构投资者,包括公募、私募、国有资本、保险资金等;40%是上市公司大股东拥有的股份;另外20%是社会游资的资金。如此一来,资本市场就能形成长期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叶青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