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 《新兴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转型》《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提供专业企业内训,政府培训。 13439064501 陈老师
  2020年06月24日    每经网 李彪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在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年来首次未设定具体的经济增长目标。

对此,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我们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

不设定具体增长目标并不意味着不需要经济增长。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有哪些潜在的动能,如何进一步用好“三驾马车”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新基建是否会成为强刺激政策等一系列问题有待解答。

为此,《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进行了专访。

李佐军
▲李佐军

不设增长目标 可避免用非常规手段刺激

NBD:您对今年宏观经济有怎样的预判?如何理解政府工作报告中不设定具体增长目标的做法呢?

李佐军:这次疫情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疫情把经济发展原有的逻辑、经济秩序整个打乱了,这在历史上还未曾出现过。

这种冲击究竟有多大,现在还很难确定,疫情的影响什么时候能彻底结束,也还判断不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很难预测经济增长会是什么状况。

如果今年秋冬季新冠疫情不出现反弹,估计下半年的经济形势会好一些。但如果年底还可能出现新一轮反弹,就不好说了。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未设具体的经济增长目标,我比较认同这一做法。现在中央的态度也很明确,“六保”就是保底线,把底线保住就行,疫情形势好于预期,增长就高一些;疫情形势如果差于预期,至少也要守住底线,在此基础上再争取最好的结果。

如果设定一个增长目标,为了完成它就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去实现增长,反而可能会给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麻烦和副作用。

NBD:受疫情影响,很多人认为今年可能是最困难的一年。从宏观经济来看,您觉得今年经济发展面临哪些困难?

李佐军:与过去多年相比,今年确实是最困难的一年,最主要的表现是:从需求端来看,出口和国内消费都受到很大的冲击,部分投资领域也受到了冲击;从供给端来看,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也受到很大的影响,有的甚至出现连续几个月停产歇业的情况。

需求端和供给端都遭受很大冲击,自然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下行的压力。事实上,多数经济指标在一季度都出现负增长。

与此同时,今后我们还要考虑疫情影响带来后续的连锁影响,包括国际关系、国际格局等变化对经济带来的影响,比如对出口、引进外资、国际交流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更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有很多行业都是全球产业链的一部分,疫情使得产品零配件的供应也受到了影响,有的企业复工了但是很难达产,很难正常运转,影响还在持续之中。今后也许还会有更严峻的一些挑战。

此外,还应该关注疫情对金融体系、财政体系潜在的影响。财政带来的最主要压力是财政收支存在缺口,债务压力加大,很多地方政府维持基本运转的压力加大。

金融体系最主要是资金链的问题。尽管目前我们通过货币政策、金融政策缓解了一些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企业的效益不能恢复正常,或者说有些中小企业不能正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资金链问题,会连带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这是值得特别关注的。

既要加强新基建 又要谨防过热形成新泡沫

NBD:在“三驾马车”中,您刚才提到出口受到比较大的影响,那么消费、投资拉动经济的潜力有多大呢?

李佐军:因为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所以对外需我们左右不了,当前经济要维持发展,可能主要得依靠消费和投资这两驾马车。

从消费来看,虽然受到疫情冲击,但还可以想办法来进行对冲,最主要的是要采取稳住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等措施,同时再打通一些新的消费渠道,比如网上直播带货等。

特别是要让一些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经营的服务行业尽快复工复产,比如餐饮、旅游、文化等行业。现在有专家建议采取发放消费券甚至直接发现金补贴等措施,对于湖北等地区和低收入等特殊人群来说,我觉得确实不失为一个好招。

投资是各级政府更容易调控也是最能立竿见影的手段。

投资包括几大块: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服务业投资等,过去我们主要利用的是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现在房地产调控政策暂时没变,那就主要得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它又分为新基建和旧基建。

当前旧基建依然不能放弃,因为我国地域广大,对一些中西部地区来说,旧基建还有空间,也还有很大的需求,所以这一块不能放弃。当然更有潜力的是新基建,有很强的现实需求,尤其是疫情暴发之后,整个线上经济、云经济大发展,背后需要有相关的基础设施来支撑。

当然基建投资也不是无限的,还得有个度,做多了、做快了也会有副作用。

NBD:社会也有一些担忧,担心新基建投资是一种强刺激政策,您认同这一观点吗?

李佐军:新基建总体来说就是说“三驾马车”需求侧的一部分,它确实属于刺激政策的一种手段,跟供给侧通过技术进步、制度变革、结构优化来进行调整,来提高生产力,不完全一样。

所以,不管新基建还是旧基建,要是运用过度了,会产生刺激的负面作用,会制造新的经济泡沫。我们一方面要加强新基建的建设,另一方面也要谨防过热,谨防形成新的泡沫,谨防出现债务或者金融风险。

需要强调的是,新基建的特点跟旧基建不一样,旧基建很多靠政府推动,但新基建有很多需要市场化的推动作用,它与企业有天然的联系,所以新基建投资主要是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然后通过企业对市场的判断去做,这样的话就不至于走得太远。

如果说依靠政府单方面加大投资,不考虑企业状况、也不考虑市场需求,就有可能出问题,因为即便短期通过投资把GDP拉上来了,它的效益、可持续性,以及带来的金融风险,都不容忽视。

所以,凡事不能一竿子打死,也不能把它做过头。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有一种权衡,需要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现在很多人讨论这个问题,要么担心新基建投资会成为强刺激政策,要么是觉得可以解决所有经济问题,这都不合适。经济上一定是要采取一种平衡的策略,一定要考虑成本收益,一定要考虑不同要素之间的匹配关系,要在合适的范围内推进。

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更要加码改革力度

NBD:除了“三驾马车”之外,您一直强调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这种新动能来自哪里?

李佐军:新动能主要是供给侧的三大发动机。“三驾马车”以及刺激“三驾马车”的政策大都是旧动能。新动能主要来自供给端,具体来说主要为三个方面:

一方面是制度变革,或者说改革开放;第二方面主要表现为要素升级,更具体的是技术进步;第三方面就是结构优化,包括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推进产业链的升级,建设都市圈等。这都属于新动能。

当前我们要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就得靠促进技术进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市圈、推进产业链升级等,要大力推进这些领域的改革工作。

NBD:在经济增长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这些领域改革的推进难度会不会更大?

李佐军: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推进改革既有好的影响也有不好的影响,可能更多的还是好的影响。

很多重大的改革都是在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倒逼出来的。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往往还不会有足够的改革动力和压力。正因为经济下行压力大,要找到新的出路就必须改革,必须通过改革扩大开放,来调动各种主体的积极性,优化配置资源,形成新的生产力。所以,从我们过去多年的改革经验来看,很多改革都是在比较困难的时期下决心去做的。

但另一个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大,宏观环境比较紧绷,改革也会面临特殊难题。因为改革就会涉及利益结构的调整,涉及利益群体的协调问题。在各级财政支出加大的情况下,对改革中一些群体进行正常的补偿恐怕很难做到,现在首先要维持运转、维持生产,很多人会觉得改革可以再缓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改革也会面临一些新的难题。

NBD:您刚才也提到过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您觉得当前经济形势下它们如何来寻求突围?

李佐军:中小企业的突围一靠自己二靠政府,二者缺一不可。

靠自己,首先要把自己的成本控制住,控制成本才能够延长生存时间。

其次,中小企业也要有底线思维,先要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基本的运转。

再次,要努力去寻找目前特殊的新机遇。当前也有几个领域很火,比如防疫经济、线上经济、网红经济等,企业可以尝试在这些方面抓住一些新的机会。

此外,企业想要生存下来,也要练内功,创新企业的制度,优化管理,提高员工的素质,做好未来的谋划。眼前可能“冬眠”一下,把准备工作做好,等“春天”来了就可以立马加快发展了。

而靠政府,就是各级政府要为企业提供各种支持,一方面是政策支持,另一个方面是提供服务。

从政策支持来看,要解决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一系列成本偏高的问题,比如减免税费,降低融资成本、房租成本、能源成本、人工成本等,围绕企业生存,必须降低成本,这是企业自身做不了的,需要政府通过政策帮助解决。

提供服务方面,包括信息的服务、法制服务等,比如现在有很多县长、市长带货销售产品,其实也是在为企业、为市场服务,属于直接提供销售服务。各级政府要放下身段,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优势》
三人出门,一带伞,一带拐杖,一空手。回来时,拿伞的湿透了,拿拐杖的跌伤了,第三个好好的。原来,雨来时有伞的大胆地走,却被淋湿了;走泥路时,拄拐杖的莽撞地走,时常跌倒;什么都没有的,大雨来时躲着走,路不好时小心走,反倒无事。

境界思维: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败在缺陷上,而是败在优势里。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李佐军课程
李佐军观点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