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一:核心价值观高于一切。
这部影片出现最多的词汇是“梦想”,美国梦,财富梦,公司梦,人生梦,上市梦,从个人到企业,他们是一群有梦想的人,这个梦想激励着他们奋斗,任何一家企业都有他们的文化,这个文化一定来自于创始人,这个创始人有什么样的梦想,这家企业的核心团队就有什么样的梦想,这家企业的创始人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这家企业的员工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孟晓骏说,成东青,你就是这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有人治的成份,把一个人看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显然是错误的,但是,成东青为团队,为公司敢于付出一切,包括付出生命的精神,是其他人所没有的,从学生时代上课,成东青为保护孟晓骏、王阳,自己挡门挨揍,到稀释股份的决策,这就是当家的思想,是老大的风范,舍得自己而顾全大局。
所有资源都可以枯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企业文化来自创始人,这就要求创始人必须走正道,才能带好团队,诚信,责任,感恩,团队,职业精神,这些文化应当成为自己信以为真的文化,才能成就你的团队。
启示二:唯一能够让企业赢利的理由,是满足甚至超越客户希望。
这片影片用了一个培训教育行业的企业发展为蓝本,多少有些新东方的影子,但是绝对不是新东方,而是“新梦想”公司,这个行业与其它行业一样,要想成功,必须在战略上创造独特的客户价值,并用最有赢利性的商业模式来实现它。80年代初,教育的落后,出国的渴望,学习托福的人群找不到好老师,当成东青被学校开除,一个学生跑过来,喊着说,成老师,你再开课告诉我,我还想跟你学习,这就是客户的需求,预示着巨大的市场。
当他们在一家破工厂里边上课,还有2000多人来学习的时候,这就是成功的开始,英语教育与出国留学咨询成为了一个大产业,他们的商业模式也是激励梦想,学习语言,出国服务,激励梦想是招生,学习语言是核心,留学咨询是延伸,巨大的客户需求与专业化的商业模式的结合,必定是战略上的成功!
现在正是民营企业的迷茫期,在市场大环境不好,竞争白热化的时代,企业如何发展,这部影片告诉我们做专一,做升级,做自己擅长的行业,就一定能够成功,在现实中,新东方也是这样,任何脱离自己的核心业务,而不务正业的时候,就是企业衰退的时候。心不定,事难成。
启示三:价值观、能力、时间考验,是核心股东的三个基本条件。
从成、王两个股东,到孟的加入,再到老员工持股,再到上市,“新梦想”公司演艺了中国民营企业的上市完整版,从两个人到三个人,股份多少,哥仨没有什么好说的,但是当成东青提出让老员工持股时,孟就提出了反对,影片中表达是成东青的“打江山者坐江山”的江湖共享思想,与孟的“精英哲学”的付出与所得对等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突,最后成东青利用一票否决权占了上风,其实这是一种管理思想上的误导,中国民营企业股份制的失败,就是失败在慰问老员工上,许多企业没有理解股份制到底是为了什么,许多全员持股的公司,团队的士气与战斗力更弱,因为有了利益上的保障并没有成为创业的起点,而是成了创业的终点,员工持股的目的应当是“都当老板,利益相关,二次创业”,不是慰问,不是犒劳,更不是上市套现,因为没有共同的信仰,只有自己的私利是成就不了一家公司的,这是一个经营哲学的问题,不是其他的问题。
股东的三个条件必须是:价值观一致,业务上独挡一面,时间上久经考验,少一条都不行,这一点“新梦想”三个股东可以说是合格的,所以他们创造了这家行业第一品牌的公司,但是在公司扩股的时候,那些老员工如果符合这三个条件理当成为股东,如果不符合则不扩为好,这方面影片没有对团队做更细的描述,我们无从说起,就当我们做一个理论探讨吧。
但是,在上市的问题上,这部影片有明显的误导,因为当孟晓骏提出上市方案的时候,一直对孟的提案说YES的成东青,第一次说了NO,为什么,因为成东青搞不清楚,为什么要上市?过程不说了,结果是他们为了“不再受气,要证明自己,做大品牌影响力”而决定上市了,这完全是错误的导向。
为什么上市,中国的许多企业第一是“圈钱”,第二是“要脸”,第三是“财富暴增”,所以,走着走着就都出问题了,从创业版高管套现后辞职,到后续乏力被停牌,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着这样的闹剧,上市真正的目的是借助资本的力量和治理结构的规范化,进行战略性的投资,确保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而不是为了“怄气”,当然,如果这样写影片的话,会太没有感染力了。
最近,俞敏洪在中国民办培训教育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有一篇《如果不上市,新东方将会更好的》演讲,核心的思想是上市没有给新东方带来什么好处,反而让他把精力放在了处理美国股市风波这些事上,严重影响了新东方的战略决策,值得大家深思。另外,还是要提一嘴,合伙制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公司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新梦想”是有限责任最后走向了股份制,根本就没有合伙人这回事,这里只是给企业家们做个澄清,不做企业的人不必在意这些概念,怎么看着舒服,就怎么看,总不能把影片叫成《中国股份制》吧。
启示四:所有企业都必须从人治走向法制。
有人把成东青看成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以人为本,善良宽厚,但是逼急了,就会个人专断,而孟是从美国回来的,带来的是美国式的民主与法制,双方必然会产生强烈的冲突。其实,人治与法制,不是中国与美国的代名词,中国企业也有法制,美国公司也有人治,只不过我们的人治成份更多一些。
影片中,“新梦想”实行教学考核体系考核,走市场化的路子,老师的业绩评价学生说了算,这在中国企业是以客户为导向的考核机制,是客观、公平,公正的法治,这是非常正确的机制。但是一位老员工课讲的不好,学生评议不过关,孟就要求辞退他,但是成东青就想安排他当办公室主任,结果孟就大声嚷嚷,这不是不降反升吗?影片试图表达两种思想的对立,以及企业变革中思想的痛苦,但是从企业管理上来讲,老师是技术岗位,办公室主任是行政管理岗位,是没有可比性的,技术干不好,可以做管理,这很正常,技术岗位的工资完全可以高过行政岗位,甚至高过部门经理也十分正常,这方面影片缺乏企业管理的基本常识,我们还是权力思维,不是责任与绩效思维。
但是,在中国的企业中,特别是在用人的问题上,以及其它决策方面,人治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情感拉拢,金钱刺激,权力打压,经验传承,是中国企业四大人治表现,什么时候企业靠价值观统一思想,靠共生机制分配利益,靠流程与制度自我运营,靠模式与复制进行传承,中国的企业才真正进入到了机制时代,法治时代。
启示五:人的素质问题,主要是职业化的问题。
艺术作品总是要人物个性鲜明化,甚至张扬化,这是艺术理论中“典型形象”的要求,三个人物,三种典型,各自鲜明,成东青是先是“土鳖”后是“大侠”,孟先是“优等生”后是“精英者”,王明先是“愤青”后是“逍遥派”,加上三位演员高超的表现,真的让我们看的悲喜交加,感慨万分,这是艺术的成功。但是,如果企业的核心股东真的这样干公司,那就坏了。
孟是二股东,在上市问题会议上,敢与老大争吵起来,还拍桌子,摔椅子?内心本来就不职业化,难道就因为你们是同学,就可以在员工面前大吵大闹?什么是职业化,职业化,就是公司是职务,出去是朋友,别把朋友关系带到公司中,那样一定错位,一定纠结,所以,公司不是家,公司就是公司,特别是中国的企业,家里家外本来就不分,再给误导一下就怕江湖文化更严重了。
职业化,是中国企业未来团队素养的发展的方向,职业化讲究的是专业、商业、敬业。专业是专业态度与专业技能,商业讲究的是契约精神和交换意识,敬业是达到生命与事业二者合一的人生境界,去美国处理ETS状告侵权一案,三个股东就这么去了,就这么大吵一通,然后吃了一顿饭,然后就大彻大悟了?这个做的不职业,容易鼓励某些企业家“灵光闪现”和“小聪明”,职业化的公司绝对不会这么干的,我相信新东方当年处理这种事,包括现在处理股市上的事,绝对不会这么干的,没有律师等专业人士的参与,没有各种预案的准备,没有事前的信息分析与专业分工,靠一顿饭这么大彻大悟?万万使不得,职业化、规范化,才能持续化,这是中国企业必须要走的道路。
不是影评,只是从管理看《中国合伙人》,与企业界,咨询界借电影的话题,谈管理上的事,应当讲,从《首席执行官》到现在,就没有什么好的企业题材的电影,其实这个市场非常大,社会意义更大,希望电影界出现更多《中国合伙人》这样的好影片,给我们梦想,让我们奋斗,给中国的企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