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国惠普公司助理总裁,实战派营销战略专家 市场营销战略、市场营销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供专业企业内训,政府培训。 13439064501 陈老师
  2020年03月18日    高建华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最近这几年,互联网+,平台,生态,社群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好像提到转型就是互联网化,这是很误导大家的一个概念。

  而转型对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就是回归商业的本质,回归市场营销的原点——选择目标市场,做好市场细分,市场营销,就完成了一半。

  有些人靠着信息不对称来忽悠大家,其实很多概念都是老生常谈。什么迭代、极致、参与感、体验、免费等,统统是20多年前在西方企业普遍采用的方法,人家一直就是那样做的。

  只不过很多人不了解,与西方优秀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国企业在经营管理上有20年左右的时间差而已。

  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你觉得这话有道理吗?如果你相信了这句话,接下来该怎么应对呢?

  其实,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变量转化为常量,找到变化背后的逻辑,从而发现逻辑背后不变的本质,这才是管理的核心内容。不要以为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一切都变了。

  为什么说商业的本质从未改变呢?

  因为,任何企业都必须基于利他的理念去帮助目标客户群解决特定的问题。通过挖掘客户未被满足的需求,给出让客户难以抗拒的独到价值产品。要么提高幸福指数,要么降低痛苦指数,这就是永恒的,不变的商业本质。

  首先,利他的理念是管理哲学,是永恒不变的。

  如果一个企业不认同这个哲学,没有把这个哲学转化为企业文化,企业就成了以逐利为目的的赚钱机器,就注定了走不远。

  不管这样的企业在短期内多么成功,都很难得到社会的尊重,更不要指望有信徒级别的客户。

  其次,目标市场的选择是市场营销的第一步,也是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做的。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目标市场的概念,就只能走抄袭模仿的道路,跟在别人后面走。经济形势好就赚钱,经济形势不好就赔钱,甚至被淘汰。

  只有明确了目标市场的概念,才能聚焦,才能有针对性地做文章,才能建立根据地。

  第三,向目标客户提供有独到价值的完整产品。这也是永恒不变的理论。

  只有理解了完整产品的概念,企业才能基于对客户未来需求的预判去形成独到的品牌定位。即某某品牌以什么著称,找准企业未来3到5年的着力点,并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品牌个性,建立竞争优势。

  今天的中国市场,已经变得越来越浮躁,大家很难静下心来做自己该做的事。

  很多人张口闭口都是马云,任正非,王健林,好像不拿他们做标杆,自己都不好意思说话。要知道他们是亿分之一的幸运儿,是不可重复的。我们大多数企业家和经理人,唯有脚踏实地做点小事才是正路。

  只要把握好商业的本质,企业就有未来。煽动民族情绪是一把双刃剑,玩不好就伤了自己,当年联想有过教训,希望华为、中兴等不要重蹈覆辙。当然,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很多人可能不爱听。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分工》
  一位年轻的炮兵军官上任后,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发现有几个部队操练时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操练中,总有一个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筒下,纹丝不动。经过询问,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规定的。原来,条例因循的是用马拉大炮时代的规则,当时站在炮筒下的士兵的任务是拉住马的缰绳,防止大炮发射后因后座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的时间。现在大炮不再需要这一角色了。但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这位军官的发现使他受到了国防部的表彰。
  [分析]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科学分工。只有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才不会产生推委、扯皮等不良现象。如果公司象一个庞大的机器,那么每个员工就是一个个零件,只有他们爱岗敬业,公司的机器才能得以良性运转。公司是发展的,管理者应当根据实际动态情况对人员数量和分工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否则,队伍中就会出现“不拉马的士兵”。如果队伍中有人滥竽充数,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工资的损失,而且会导致其他人员的心理不平衡,最终导致公司工作效率整体下降。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高建华课程
高建华观点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