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例子,目前餐饮界比较火的一种品类叫轻食,如果现在有10家店,每店每月13万营业额,一个月就是一百多万,一年一千多万。按照投资人角度来讲,估值大概是1000到1500万,但是餐饮+互联网以后,餐厅变成流量导入口,喜欢轻食的人大多希望瘦身,把这些顾客留个微信,加了好友,定期制定瘦身计划,并根据这些流量的需求做一个互联网平台,那这10家店就不只是店里的价值了,人群的价值也就加进去了,这个价值是没办法评估的,你不能想象明年到底有多少人减肥,前期店面的估值是1500万,但最后延伸的业态,以及人群本身的附加价值,才是未来的估值。
我们的思维模式最初应该重点关注产品和店面,把产品和服务做好,关于获客成本和流量管理,大多数做餐饮的人不重视做这件事,互联网跨界做餐饮的会在流量管理上下功夫。未来餐饮公司做大的一定是实体转型过来的,绝对不是现在餐饮转型的互联网公司。
没有互联网之前,企业要想让客人知道自己的产品,要经过一个渠道,这个渠道叫信息中介。信息中介最大的是中央电视台,所有人在竞争做标王,标一年王一年,信息不对称。网络普及以后企业信息被用户知道,产品和服务的好与坏,以前一个人最多告诉十个,但是当你有了网络以后很容易传千里,比如青岛吃一只虾38元,第二天全世界都知道的。
因为有了网络,原来的企业是相对比较强势,用户比较是弱势,因为有了网络,用户变成强势,作为老板,应该每天有一半的时间在店里跟客人在沟通,经常让你的员工联络,每天中午送出去十个菜,你做了这件事就叫做互联网思维,也是用户思维。原先企业宣传产品和服务,需要找代理传输给客户,每级代理就是“人网”,1990年以后开始做连锁店,连锁店就是“地网”,1998年后互联网普及开来,互联网就是“天网”。
任何一个连锁店最初设计的时候,要想好是用产品挣钱,还是通过产品带来很多衍生品挣钱,比如放在店里的一台设备需要协同生产,你可以把设备连同加盟权一并卖出去,还有一种模式是租赁,也就是说加盟店赚钱不赚钱都要交设备的租金,租赁设备就变成整个商业的衍生盈利模式,并且你设计连锁商业模式要考虑刚需、高频、大众化等特性。现在有一些“厨师上门”的餐饮项目,就是招募厨师在饭点时间去客户家做饭,每个厨师一中午可以服务两个家庭,如果要做大需要很多厨师,味道因人而异,其实这个项目本身就是低频的、不是刚需,因为大家可以自己做,也可以点外卖。
如果做连锁企业,一定要考虑品类。星巴克logo后缀是咖啡、苏宁logo后缀是电器,做品牌定位一定要做好品类聚焦,要让消费者知道我是干什么的。中餐上市概率低,20个厨师开10家没问题,到100到200家是有瓶颈,有产品空间没有想象空间。中国很多产品不适合跨长江黄河。
未来中国连锁企业会出现东北一个品类,华北一个品类,上海一个品类,前中国餐饮企业排名前50的一个是千禧鹤,1900个食堂。另外一个山东的凯瑞,他们企业布局40到60公里周边建加工中心,接下来让品牌适合这个地域。连锁店前期要先考虑你的业务结构,培养思维能力,未来一定要+互联网,多想想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配方?专利?产品?还是服务?6月22日,拾味岛超级品牌加速营在北京圆山大酒店火爆开营,特别邀请国内著名连锁商业模式实战专家钟彩民先生进行主题演讲。
钟彩民:餐语餐谋创始人、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领导力中心教授、上海交大中国餐饮研究所所长、原麦当劳中国区创始人、乡村基餐饮有限公司总裁(中国第一家上市的快餐连锁企业)。
以上演讲内容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有所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