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晓 实习生 张建林 北京报道
摸底区块链
去年以来,区块链成了金融圈与非金融圈都最热门的一个词。以此为噱头搞各种投机倒把的有之,埋头苦干不搞ICO的亦有之。比特币在疯狂之后退潮,近期随着机构入场又有升温的趋势。记者调查了区块链技术在央行研究机构、互联网巨头、区块链新贵、金融机构、学术机构等五大门派中的研究及应用,研究者认为“真正研究区块链的专家们看不上币圈,认为随着区块链的一些实际应用落地,虚拟币的炒作泡沫会在近两年破灭”。(曾芳)
导读
在商业银行方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更多选择一些交易量小的低频业务参与试水。如:邮储银行联合IBM应用于资产托管系统,民生银行在票据和国际业务方面开展了一些内部试验,浙商银行上线数字汇票平台等。
在炒作虚拟币的币圈不断绑架区块链作为幌子之际,有一批机构仍然在坚持推进区块链的技术研究以及在现实场景中的应用,同时坚持遵守法律规定,不发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梳理并与业内人士交流了解到,目前在区块链技术研究领域有几大“门派”:以央行系三家如中钞信用卡公司、央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以及工信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为代表的国家队;以蚂蚁金服、腾讯、百度、京东、网易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阵营;区块链新贵如万向区块链股份公司;此外还有如中国银行、平安银行(平安壹账通)、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金融机构,以及学术机构如浙江大学等。
在全球知识产权产业媒体IPRdaily联合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全球区块链企业专利排行榜(前100名)中,中国入榜企业占比近半,其中阿里巴巴集团以49件全球专利排名第一,不过央行系三家机构以合计68件专利低调成为最大赢家。
区块链概念高温之下,不发币的区块链到底怎么做?有哪些应用场景?
巨头试水区块链
区块链作为一项多方参与的加密分布式记账技术,因为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公开透明等特点,可以降低参与各方的信任成本。
区块链尚未形成现象级的应用,并且普通人并不容易感知到应用这项技术的变化。而巨头机构以及资本又不得不密切关注这一技术,担心这一技术或许像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变革一样,甚至会颠覆现有的互联网巨头格局。
区块链行业观察人士王雷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区块链当前应用距离个人用户较远,但其可以解决一些传统业务痛点的可能使得机构客户对区块链的兴趣更大。以房产交易为例,传统情况下需要用户在税务局、银行、政务管理中心等几个部门去开具相关证明,而如果在区块链系统上,用户在一个部门的证明既可以被其他部门共享认定,保证各部门信息相对独立的同时进行信息交换,提高效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目前一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游戏或小程序向个人用户推出试水。一位用户花费3.19元将与家人约定的出游计划写在区块链系统上,不能更改。“不一定实用,但也算是增进个人用户的感知。小米则推出加密兔、百度推出莱茨狗,网易也推出了“星球”。虚拟宠物可以繁衍出后代,并且根据宠物等级有对应的积分,玩家可以通过积分换取更高等级的虚拟宠物。
网易星球则称,用户在互联网上的社交、娱乐、购物等踪迹都是属于自己的数据资产,通过区块链技术使用户的数据真正为自己所有,体现个人的信息价值。
而在加密兔相关用户服务协议中明确要求,不得从事积分与法定货币、“虚拟货币”之间的兑换业务,不得买卖积分,不得为加密兔、积分提供定价等服务。
这或许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区块链是否必须要发“币”?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叫停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而这是部分区块链公司一种典型的融资模式。王雷介绍,“币”在区块链领域是“Token(通证)”的通俗叫法,其很像互联网领域的积分,但是其有更高的权利如投票参与、定制权等。
腾讯区块链业务总经理蔡弋戈在北大光华区块链实验室成立仪式上表示,在机构与机构之间合作的联盟链中,由于机构合作本身有商业利益作为前提条件,因此可以不需要“币”。而一些公有链的场景下,需要解决激励机制。参与方愿意贡献算力是因为有相应的好处,可能需要“币”的激励。但“币”除了使用功能之外还具有投机属性,由于国内投机属性太强,因此监管部门叫停ICO。蔡弋戈表示,从技术角度看,基于不同场景的区块链会有不同的发展方向。不需要“币”的联盟链同样能够有比较有影响力的应用场景出现。而腾讯区块链当前的重点布局即在供应链金融领域。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两会期间也明确表示,腾讯区块链不发币,在积极探索区块链在各场景的应用。
王雷指出,目前许多互联网巨头试水,推出的区块链游戏中均有相应的积分,但限制其流转和二级市场交易,即是为了不触碰法律法规,但同时保持对前沿技术的关注和储备。
戳破虚拟币泡沫
蚂蚁金服副总裁、技术实验室负责人蒋国飞强调,蚂蚁金服申请的区块链专利很多,但没有一件和ICO相关。
蒋国飞表示,基于区块链技术可以让原本可以修改、复制的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一样可信,并且基于可信数据、智能合约让参与方高效协同。在一些具体应用上,去年年底,蚂蚁金服和茅台达成合作,用区块链技术帮助茅台做正品溯源,目前正在内测调试中。此外,应用在公益方面使得每笔善款都有迹可循、洋奶粉溯源保真等应用也均已落地。
京东金融方面介绍,其在2017年初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ABS云服务中,在底层资产管理中确保数据真实不可篡改,提升机构投资者的信任度,有助于降低消费金融服务公司发行ABS的门槛和发行成本。在2018年1月,其与银联、万达、招行四方联盟链商业应用成熟度验证完成,开始酝酿商业化落地项目。
而在商业银行方面,一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在探索。邮储银行联合IBM应用于资产托管系统,民生银行在票据和国际业务方面开展了一些内部试验,浙商银行上线数字汇票平台等。业内专家介绍,目前区块链尚不完善和成熟,因此在金融机构体系内应用时,更多选择一些交易量小的低频业务参与试水。
作为P2P网络、密码学、智能合约等多项技术的集成,区块链技术概念诞生已有十年,但仍未有大规模落地应用。
蒋国飞指出,区块链本身有许多待解决和突破的技术短板,如分布式账本中的隐私保护问题,多链平台间的互通,广域网部署中的性能问题等。此外,让联盟链中的多方参与并达成共识是更大的挑战。目前区块链还处在比较早期的阶段,大规模落地应用还很漫长,即使是最适用的金融、农业、食品追溯场景,探索时间也相对较长。在目前的研究格局中,小公司更偏向于做场景,而大机构更关注基础设施。
一位接近央行系机构的研究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央行系的机构在区块链技术储备方面走在前列。今年2月,上海票交所上线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即上海票交所会同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组织中钞信用卡公司和四家商业银行开展的。“真正研究区块链的专家们看不上币圈,认为随着区块链的一些实际应用落地,虚拟币的炒作泡沫会在近两年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