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09日    陈春花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2016年我接触到的企业咨询案例中,企业家们咨询最多的,是转型问题。包括企业要不要转,什么时候转以及如何转。

我的观点是: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一直追求的是高增长、让GDP变大,但是站在今天,我们发现这个“大”是无法持续的,所以必须转,因此我提出“不可持续是无法持续的”。企业,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活得久,也就是要“可持续”。

比如像海尔,海尔这家企业花十年的时间做一件事情,就是基于互联网制造企业转型。海尔甚至为了“基于用户”这个理念,把它整个组织都打碎了,一家8万人的企业裁掉了6万人,变成了2万人,三个人就是一个经营单元,也正是这个调整,正是因为它有用户思维,使得这家传统的家电制造企业,可以成为今天,在世界上产生自己价值的一家企业。

再比如稻盛和夫带领下的日航。2010年日航创造了历史上最高盈利的记录:1884亿日元。不过这不是因为他调整市场带来的巨大的变化,而是他把成本直降了50%。他是怎么做的呢?就是全员的、彻底的改造。当你彻底改造的时候,你就一定可以得到最佳的改变。我一直认为转型比升级难,原因就在于,企业自己一定要脱胎换骨,否则转型不太可能实现。

又比如过去三年,新希望六和集团的转型,是通过战略转型与组织转型双驱动,向自己挑战。通过开放组织、组合新的资源和新的能力,一家传统的农牧企业最终成功转型成为农牧食品企业,并开始让终端消费者触摸得到。

这三个例子说明,企业转型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需要持续改变;一个是这种改变一定得是蜕变,要向自我挑战。而如果想要具备上面这两个特点,我建议企业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拥有变革领导者,找到致力于推动变革的管理者。很多时候变革的障碍来自于现有的管理者,因为现有的管理者在很大程度上享有组织当中既得的部分,我不说是既得利益,至少他有既得权力。

第二,拥有对的人,团队成员的价值观要一致。转型有非常多的风险,非常多的不确定性,如果在价值观上犹豫,就会出问题。

第三,拥有有效沟通。有效沟通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上下同欲,欲是欲望的欲,也就是大家都瞄准同一个目标。

第四,拥有平台型组织,要给员工建立开放、协调、能提供价值服务和幸福感的平台。组织变成平台,为员工创造价值提供帮助和支撑。

第五,拥有发动机文化。转型需要激发公司的活力,需要尝试新的东西,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授权、激发与激活你的员工和组织。

在过去一年我实际接触到的管理咨询案例中,有一些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案例,其中就包括把自己连入共享经济模式的五星控股。

我接触这家公司已经超过十年,他们在五年前就开始做共享经济的模式创新。五星控股创立的“汇通达模式”,就是把农村、乡镇的夫妻店资源,链接到汇通达的平台上。每个村都建立信息点,帮助小老板在前端获取顾客,同时在后端,可以得到优化的供应链,汇通达会当天为小店配货,这样小店就不需要准备很多货,只出样和售卖产品就可以。

汇通达不需要拥有小店和店员,但是乡镇网店的这些店和店员,某种意义上也是汇通达的。借助分享机制,大家组合在一个生态圈内,都得到好处。汇通达目前大概有一万五千个网点,2016年会做到五万家左右,覆盖更多的省份。他们不仅做了家电产品,还打破了行业界限,农机、农贸、电动车都纳进来,这个模式发展得很顺利,已经可以服务1亿人。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